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治疗性外泌体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旨在研究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新介质对于IS的诊断及对于受损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讨论外泌体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作为缺血性中风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潜在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针灸对外泌体的影响,外泌体对针灸刺激的应答作用,为阐述针灸治疗IS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穴位感受针刺物理刺激,并将信息转换、传递到靶器官的过程是复杂的,无疑与许多信息载体密切相关。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经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囊泡,笔者认为,外泌体及其运载物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细胞间相互通讯的重要载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穴区外泌体是针刺物理信息向化学信息转换的重要交互形式,循环外泌体是针刺发挥网络调节作用的重要运载方式,外泌体结构及运载的信息分子是针刺靶向趋病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前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外泌体释放且与针效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提出外泌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的通讯载体,可以与邻近细胞或远距离的细胞交换遗传物质和代谢信息,如脂质、核酸和蛋白质。脂质代谢受遗传、神经体液、激素、酶,以及肝脏等组织器官的调节,当以上因素出现异常时,可造成脂质代谢紊乱。外泌体会影响脂质代谢,同样脂质代谢也会影响外泌体的产生、分泌,以及和受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脂质可以在细胞信号的传递、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中发挥作用,外泌体与脂质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有望成为研究脂质代谢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探寻其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能介导细胞间的通信,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在对外泌体分离、鉴定和生物特性全面介绍的基础上,对外泌体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药物载体的前景以及干预血管新生、神经再塑、轴突髓鞘再生、炎症而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做借鉴。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其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外泌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可通过传递各种蛋白质、生物活性脂质和遗传信息来改变受体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与癌症、感染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直接靶向外泌体以抑制其在介导疾病中的作用,或开发外泌体作为载体运送生物大分子和天然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有望成为疾病新的治疗策略。外泌体生物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受体细胞识别、结合并内化外泌体,而这一过程依赖于外泌体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本文聚焦于外泌体的膜蛋白,对这些膜蛋白进行分类并阐述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外囊泡,内含丰富的蛋白质与核酸分子。外泌体在血清中的含量及外泌体内miRNA的差异性能够反映ONFH的发生阶段;而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通过调控信号传导和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骨细胞、血管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影响骨重塑。因此,外泌体在ONFH的诊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外泌体进行了概述,对外泌体在ONFH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不高,且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故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防治方法有重大意义。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30~100 nm的有被小泡,表面携带特定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结合方式或通过内吞作用被内在化,或与靶细胞膜融合,将囊泡中的物质释放至靶细胞胞液中,诱导靶细胞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在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组织中,外泌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使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引导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诱导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参与抗肿瘤免疫效应等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对结直肠癌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寻找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同时,由于外泌体自身通常包含多种特异性分子,有望作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起效,在降低大肠癌的复发转移率、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泌体对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影响的广泛性,与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性相契合,以其为切入点,或许可更全面地研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双分子磷脂结构,直径为30~100μm的囊状小泡,表面含有DNA、R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远距离传递生物信息,因此被称为"天然药物载体",在心血管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其有效成分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不高,治疗过程长,见效慢等缺点,限制了药物充分利用。而利用外泌体这种新型药物载体,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递送至靶细胞,更好、更快的发挥药物的作用。本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功能特点及其作为中药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新生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血管因素造成的疾病关系密切,而外泌体经研究发现与血管新生息息相关,外泌体可以修复血管损伤,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延缓病理进程及病发预后等,本文旨在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特性及研究外泌体中的微小核苷酸(microRNAs,miRNAs)在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对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一步探讨针灸对外泌体的影响,外泌体对于针灸刺激的应答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血管因素疾病及发挥针灸的优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糖尿病肾病潜在的病理介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广泛性、组织源性、靶向性和生物功能性等特点。目前发现尿液外泌体中miR-145、miR-15b、miR-34a和miR-636等miRNA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尿液外泌体中的miR-29c以及参与TGF-β1信号通路相关外泌体表达的改变可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参考。外泌体的发现,不仅可为今后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预防诊断、证候研究、治疗、药物载体等方面提供新的切入点,也会成为今后糖尿病肾病中医药诊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中药单体及复方均可通过改变miR-192等外泌体表达来介导包括TGF-β1在内的多条信号通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1.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人群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一部分,尤其中韩两国都很重视针灸的发展。通过简要说明中韩两国针灸史的特征及其差异点,对于了解两国针灸史的发展、强化针灸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刺法灸法学的学科具有技术方法和临床治疗两方面的特点.内容范围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法技术,腧穴特种治疗技术.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浅谈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刺疗法是中国悠久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针刺疗法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许多人对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此,中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仍然很难以一种科学方法准确的阐明针刺疗法的机制。本文基于神经生理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简短梳理现代针刺疗法对神经的电生理、传导途径、神经生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促使神经系统各种损伤和变形的修复,针刺疗法与神经系统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59—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针灸频次、疗程、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以辨病为主,并可结合辨证(症)配穴,常取皮损部位、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等穴位;以综合疗法为主,其中,皮损局部梅花针叩刺至少量出血,再配合灸法最为常用;治疗频次多为隔日1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缓解相关症状,且可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明确选穴的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用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选穴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天枢;高脂血症针灸处方的用经包括10条经脉,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为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的特定穴为主.高脂血症的针灸处方体现了“从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前后结合”和“辨症取穴”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分析针灸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现状,为今后针灸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检索时间均由建库(2001年)至2019年,主要检索词为"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教学方法",运用文献管理器NoteExpress软件,纳入相关的研究类文献。按以下种类采集相关信息,包括发表时间、地域、发表期刊、涉及课程、教学方法、文献研究类型等,通过统计文献频次计算其构成比,将每个项目及其"发表篇数"和"构成比"数据同时纳入表格。结果共纳入90篇,涉及5门针灸课程;主要集中在PBL教学法(84.4%)、多媒体教学法(10%)、翻转课堂(6.67%)等;研究数量自2001年起不稳定增长,分布在辽宁、广州、江西等高校;发表期刊多为非核心期刊(15.56%),随机对照试验占32.22%。结论目前针灸课程教学方法种类多样,但有待于进一步立体化,教学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应将随机化原则应用于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孙华  张有志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54-54,F003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同时也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总结针灸古代文献中窦汉卿针灸处方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窦汉卿学术思想以及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参考。对窦氏针灸处方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录入,建立窦汉卿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次分析,并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处方用穴规律。共收录窦汉卿针灸处方446个,针灸处方最多用穴12个。治疗病种以内科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及五官科病症最多。窦汉卿所有处方中总共用穴205个,包括25个奇穴。窦汉卿针灸处方中关联程度较强的穴对有7组,分别为合谷-足三里、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合谷-委中、曲池-肩井、委中-曲池和委中-足三里。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配穴方法以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和表里经配穴为主;注重刺灸法与腧穴的配合,注重针刺顺序。  相似文献   

20.
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植根于陕西医学的土壤,是长安医学的重要流派分支,其核心学术思想是在继承国医大师郭诚杰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在针灸、中药治疗疾病的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来。其临床思路以肝为枢,疏通调补并用; 临床技法秉承针药结合,多法并举; 倡导治养结合,治养并重。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