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添加DHA藻油调制乳生产工艺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V_C-Na添加量0.30 g/kg,巴氏杀菌参数85℃/15 s,储存温度10℃,储存时间≤6 h,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够有效维持大脑和视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癌抗炎等功效。藻油中重金属含量较少,与鱼油相比,藻油来源的DHA用作膳食营养补充剂更加安全,然而,藻油DHA产品存在稳定性低、抗氧化性差等问题。目前藻油DHA稳态化递送体系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开展许多研究,其中乳液递送体系被证实能有效改善乳液稳定性、抗氧化性等。本文综述藻油DHA常见的乳液基递送体系及其递送机制,重点总结和讨论近年来生物聚合物基藻油DHA乳液递送体系及其应用,并展望今后构建具有抗氧化等多功能藻油DHA新型乳液递送体系,以期为功能性食品组分的稳定化和营养递送体系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DHA藻油是以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或者吾肯氏壶藻(Ulkenia amoeboida)或者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等藻种为原料,经生物发酵、提取、冬化、精制、脱色、除臭等过程制得富含DHA的油脂。DHA对人类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由于人体不能直接合成,需要通过摄入鱼油或藻油进行获取。DHA藻油相对于鱼油具有DHA含量更高、无重金属污染、EPA含量较低、安全易吸收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等产品中,但其加工过程涉及藻类自然发酵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DHA、DPA等重要营养物质,也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开展DHA藻油的毒理学评价以及确定其最高每日安全使用剂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目前研究DHA藻油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生殖、临床毒理学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大量临床前动物和临床人体毒理实验发现裂壶藻、吾肯氏壶藻、寇氏隐甲藻三种藻源发酵来源的DHA藻油在最高20700 mg/kg/bw剂量范围内均未表现出相应的毒性,DHA藻油在最高6000 mg/d的给药剂量下,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添加DHA藻油后的婴儿配方乳粉不会显著影响婴儿的生长。DHA藻油作为食品原料使用时,在储运贮藏过程中,应注意增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维生素E)以保证原料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本文梳理的DHA藻油最高给药剂量结果可为监管部门、相应生产企业制定和推荐DHA藻油的每日安全使用剂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DHA)具有提高记忆与思维能力、改善视力等生理作用,但其不饱和度高,易腐败,稳定度差,目前多数采用喷雾干燥将其微胶囊化。但要获得高质量DHA藻油微胶囊,需要首先制备高稳定度、高包埋率的DHA乳状液。为此,需要优化高稳定度DHA藻油乳状液的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复合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加麦芽糊精;最佳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加单硬脂酸甘油酯(质量配比为7∶3),最佳乳化剂添加量为2.0%,最佳剪切乳化时间为7 min,最佳乳化温度为85℃。在此条件下乳化液稳定度保持在95.6%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迅  陈涛 《中国油脂》2019,44(11):118-120
通过检测SD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水平,研究DHA藻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将DHA藻油、微生物ARA油与花生营养调和油调配后给SD大鼠灌胃,灌胃剂量3 mL/d,饲养8周后,处死测其脑组织的乙酰胆碱水平。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花生营养调和油)、阳性对照组(含纯DHA 500 mg、纯ARA 200 mg的调配油)、治疗高剂量组(含纯DHA 400 mg、纯ARA 200 mg的调配油)、治疗中剂量组(含纯DHA 300 mg、纯ARA 200 mg的调配油)、治疗低剂量组(含纯DHA 200 mg、纯ARA 200 mg的调配油)饲养SD大鼠脑组织的乙酰胆碱水平分别为(29.47±5.05)、(159.05±1341)、(121.70±15.07)、(86.83±9.86)、(58.10±9.17)μg/mg,各治疗组与阴、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DHA藻油含量越高,SD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的活性越强,说明DHA藻油可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共沉淀蛋白乳液稳定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 DHA)藻油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 TPI)、3种罗非鱼-大豆共沉淀蛋白(tilapia-soy protein co-precipitates, TSPC2∶1、TSPC1∶1和TSPC1∶2)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TPI、TSPC和SPI-DHA藻油乳液,比较5种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PI乳液比较,随着原料中大豆比例的增加,TSPC-DHA藻油乳液的平均粒径和乳析指数减小(P<0.05),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P<0.05),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增强。与SPI乳液比较,贮藏过程中TSPC-DHA藻油乳液的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明显较小(P<0.05),乳液的氧化稳定性明显改善。TSPC1∶1和TSPC1∶2乳液在4℃贮藏28...  相似文献   

8.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 DHA)微藻油微胶囊化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乳状液制备工艺条件及氧化稳定性。利用透射光浊度法和电导率法测定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预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均质级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乳状液稳定性和表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乳状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后进行微胶囊包埋,分析了DHA微藻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乳状液制备的最佳工艺为乳化温度50℃、均质压力30 MPa、预乳化时间3 min,2级均质,在此条件下,透射光浊度法测定得到乳状液稳定性为8.75%,表面张力为20.5 mN/m。乳状液制备工艺优化后得到的DHA微胶囊氧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藻油DHA微乳在饮料中的应用稳定性。方法将藻油DHA微乳无菌添加至饮料中,分析饮料中添加不同量藻油DHA微乳后的感官品质及DHA保留率的变化情况,并考察不同储存条件及储存时间对其感官品质和DHA保留率的影响。结果在饮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藻油DHA微乳(使其中DHA含量分别达到:2 mg/100 g和5 mg/100 g),初期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较小;而在储存过程中受高温的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时饮料的感官品质所受影响较小,且经过2个月的储存后DHA保留率普遍仍可达到70%以上;其中DHA添加量为2 mg/100 g时饮料的感官品质略优于5 mg/100 g,但不同添加量对饮料中DHA保留率的差异较小。结论藻油DHA微乳在饮料中的应用可行性较好,本研究为藻油DHA微乳在饮料中的应用,从而开发新型DHA功能性饮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DHA藻油为原料,探讨了薄膜超声法制备DHA藻油脂质体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原料配比、温度、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藻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电位的影响,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初探,并研究其体外模拟消化行为。结果表明,藻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3∶1(g/g)、大豆卵磷脂与藻油比为5∶1(g/g)、水化温度为40℃、pH为7.4、超声时间为120 s、超声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脂质体呈椭圆球形,包封率为(91.55±0.4)%,粒径为(224.5±0.21)nm,PDI为0.224±0.003,电位(-32.4±0.03) mV;体外模拟小肠消化性能良好;室温放置一周后脂质体氧化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较为稳定的椰子油乳液,将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复合作为乳化剂,椰子油为油相,采用超声方法制备椰子油乳液。以平均粒径、Zeta-电位、离心稳定性及浊度等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油相质量分数和水相pH的合理研究范围。以平均粒径为响应值,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水相pH做进一步优化实验并对制备的乳液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为480 W,超声时间为18 min,水相pH为7,所得椰子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304.5±13.2 nm。所制备的椰子油纳米乳液在热处理温度40~90℃,pH6~8,离子浓度0~0.5 mol/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经3次冻融循环后乳液保持稳定,为构建用于食品加工的高稳定性椰子油乳液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肉桂精油和中链脂肪甘油为油相、变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等乳化剂制备纳米乳液的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乳液颗粒直径大小为指标优选高压均质法参数条件,Turbiscan浓缩体系稳定性分析仪分析纳米乳液粒径大小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乳化剂质量百分比20%,油相质量百分比10%,肉桂精油和中链脂肪甘油质量比1:3,均质压力为100 MPa,循环均质6次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粒径大小为90~120 nm的水包油相纳米乳化液且颗粒大小一致,储藏过程中不出现上浮和沉淀等不稳定现象。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了出肉桂精油总含量的99.64%,再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得出精油中主要的成分化合物有肉桂醛、肉桂酸、α-蒎烯、邻甲氧基肉桂醛、α-依兰烯和α-毕橙茄醇等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添加83%(m/m)中链脂肪甘油在油相中有助于延缓乳化液中奥氏熟化现象,在低温条件放置15 d肉桂精油保留率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寇氏隐甲藻发酵产DHA藻油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寇氏隐甲藻在50 L发酵罐中生物量、油脂产量、DHA产量、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建立了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同时对试验值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大部分小于10%。通过对发酵过程的曲线拟合以及模型参数的计算,模型相关指数分别为:0.993、0.996和0.978,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寇氏隐甲藻的发酵过程,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鱼油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为原料,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和薄膜分散法联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制备鱼油DHA粗脂质体(crude liposomes-DHA,CLs-DHA)和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DHA,NLs-DHA)。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考察CLs-DHA和NLs-DHA的pH值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pH值逐渐增大,CLs-DHA和NLs-DHA的平均粒径和PDI均呈下降趋势,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升高,在pH 7.4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NLs-DHA变化相对小于CLs-DHA;在4 ℃贮藏95 d过程中,与NLs-DHA相比,CLs-DHA的平均粒径、PDI和Zeta电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可见NLs-DHA的稳定性优于CLs-DHA;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也表明,适度的DHPM处理可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NLs-DHA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法制备姜酮酚纳米乳液,选用两种乳化剂(吐温85或卵磷脂),以乳液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标准,以乳化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芯材质量分数为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吐温85制备乳液的最佳条件是:乳化剂用量为1%Tween 85、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5 min、姜酮酚质量分数为0.1%。使用卵磷脂制备乳液的最佳条件是:乳化剂用量为1%卵磷脂、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15 min、姜酮酚质量分数为0.2%。所制得的姜酮酚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W)型,经反复测量可知2种乳液粒径分别为(144.1±3.76) nm和(241.4±2.12)nm,姜酮酚的包封率分别为(96.5±2.51)%和(87.47±1.84)%,可以较好地将姜酮酚包封在其中。在4,25℃下贮藏35 d,结果姜酮酚纳米乳液在低温环境下贮藏稳定性较好。试验结果为脂溶性营养物的包埋保护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磷脂酰胆碱(PC)为乳化剂,研究高压均质机制备的薄荷油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稳定机制及抑菌特性。采用冷冻扫描电镜观察纳米乳液液滴呈球状,表明大豆蛋白完整地吸附于纳米乳液的油-水界面处,呈核壳状结构。理化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具有较高的pH值和盐离子抵抗性,碱性条件更利于薄荷油纳米乳液保持理化稳定性。氯化钙浓度对薄荷油纳米乳液理化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氯化钠。薄荷油纳米乳液在4,25,55℃下贮藏30 d后,乳液粒径增加30~50 nm,薄荷油保留率高于85%,乳液无明显分层现象。薄荷油纳米乳液的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5%,此结果与对照组薄荷油的抑菌效果相一致。两种微生物的36 h生长曲线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具有时效更长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山茶油稳定性、减少化学合成乳化剂使用量,本研究主要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技术,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与茶皂素(Tea Saponin,TS)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研究了茶皂素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山茶油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对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ζ-电位、浊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茶皂素与大豆分离蛋白比例为2:1,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山茶油质量分数为10%,均质压力为100 MPa,得到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98.800±1.558) nm,PDI为(0.140±0.017),ζ-电位为(-53.600±0.497) mV,浊度为(3661.224±45.996) cm-1。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山茶油被包埋于复合乳化剂中且均匀分布在乳液体系中。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山茶油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储存稳定性表明,复合乳化剂稳定的山茶油纳米乳液在4、25、50 ℃下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