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继发于脾脏瘀血,进而导致脾脏肿大、吞噬功能增强,表现为血液三系细胞中至少一系明显降低,同时脾脏的高血流量加重门脉系统高动力循环,加重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继发于脾脏瘀血,进而导致脾脏肿大、吞噬功能增强,表现为血液三系细胞中至少一系明显降低,同时脾脏的高血流量加重门脉系统高动力循环,加重门静脉高压症.传统外科脾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存在手术创伤大,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大等问题.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即为临床上常用的"保脾"术式[1-2].本文回顾分析本院采用2种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病例,以期优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多用于治疗血液病。作者对本院2000年6月至2007年2月开展的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施行,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晓东  王济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41-1442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国内一般采用脾切除加断流和(或)分流术。近20年来,通过对脾脏生理功能及脾脏与多种疾病关系的逐渐深入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认为脾脏是一个无用器官,可以随便加以切除的错误观念,确定了脾脏是一个有着多种重要功能的器官,有着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免疫功能本来已经低下,如果脾切除后必定造成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有报道表明肝硬化时切脾比无肝硬化情况下病人更易发生感染,其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发生率是外伤性脾破裂切脾的7倍。  相似文献   

5.
6.
β刀部分性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刀部分性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实验研究陈卫国①李彦豪彭武和②郑甫得龚彦玲③刘秋菊④指导黄兆民⑤曾行德①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可有效地...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多种病因综合引起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占居首位。PHT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传统外科治疗采用脾脏切除术.但其造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实施脾动脉栓塞术(partical spleen artery embolotherapy,PSE)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采用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PHT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脾切除+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引流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 d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9.
10.
脾动脉栓塞用于门脉高压症主要在于控制出血,预防出血或抑制亢进的脾功能。由于脾功能亢进,常导致血小板及白细胞降低,手术常有很大危险,因此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0年2月~2006年2月经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13例,总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PHT)患者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性"高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60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PH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时间持续7d以上且最高体温≥38℃者为观察组(n=26),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n=34),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术后"高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肝功能分级、总胆红素(TBIL)、术中出血量、术中腹水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TBIL、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腹水量为PHT患者脾切除术后出现"高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分级差、高TBIL水平、术中出血量多及术中腹水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术后"高热"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重组人自细胞介素-11(rhIL-11)改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减少围术期血小板的输注。方法将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准备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n=45)分成A、B两组,A组(n=23)术前注射rhIL-1150μg·kg^-1·d^-1,共10d;B组(n=22)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输注情况、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高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A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B组,A组血小板输注频率及输注量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小板增高发生率A组12.5%,B组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项肝酶学指标恢复均未受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率A组18.6%,B组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眼、关节痛、局部疼痛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应用rhIL-11可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围术期血小板输注量,对术后肝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 (NO)与门脉高压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制肝硬化模型成功后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肝组织、腹主动脉中的分布 ,并比较其活性。结果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证实NOS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肝血管内皮、腹主动脉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实验组总体NOS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门脉高压及其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和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指数比值(APRI)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PHG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中肝脏组织硬度值(LSM)、APRI、食管静脉曲张程度(EV)、门静脉宽度(PVD)、血小板计数-脾长径比值(PC/SD)、PHG情况,分析LSM、APRI与EV、PVD、PC/SD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程度PHG患者LSM、APRI的差异,随后绘制LSM、APRI诊断PHG的ROC曲线.[结果]不同程度EV中LSM、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M、APRI与PVD、PC/SD相关,不同程度PHG患者LSM、APRI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roScan诊断PHG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0(0.71~0.89),敏感度为78.91%,特异性为73.08%,APRI诊断PHG的AUROC为0.80(0.70~0.90),敏感度为65.83%,特异性为92.27%,FibroScan联合APRI诊断PHG的AUROC为0.95(0.89~1.00),敏感度为86.77%,特异性为98.10%.[结论]FibroScan和APRI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及PHG情况,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对PHG无创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15例因肝胆管结石至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性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PHSBCH)的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 15例PHSBCH病例 ,依据每一例各自特点 ,确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方案 ,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减少死亡率。结果 :15例中 12例治愈 ,死亡 3例 ,死亡率 2 0 % ,12例生存 5个月 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对门脉侧枝循环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20例健康人(HS)采用多谱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参数;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VIP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VIP显著高于HS组(57.34±19.62pg/ml vs 15.12±7.03 pg/ml,P<0.01);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HS组(494±286ml/min vs811±186ml/min,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显著高于HS组(1257±326ml/min vs 801±197ml/min,P<0.01);肝硬化组血浆VIP与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呈正相关(γ=0.87,P<0.05)。结论:血浆VIP升高可能是引起肝硬化患者内脏高动力状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损伤导致的严重疾病,常并发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肝内血管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加。卡维地洛是一种第三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具有α1受体阻滞作用,被认为在降低门静脉压力方面优于传统NSBB。本文综述了卡维地洛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重点探讨其在静脉曲张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其对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存影响。认为卡维地洛通过多重机制显著降低HVPG,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其副作用及最优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有效引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有效的引流方法,以提高手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机分成自然引流组、夹管2h组、间断夹管组和常规负压引流组等4组,对术后伤口引流量、有无伤口感染或异常渗出、血红蛋白值变化、术后输血量等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引流方法对血红蛋白值变化和输血量无明显影响,但间断夹管组在有效引流的同时引流量最少,且该组中需输血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采用间断夹管法引流可减少失血量和需输血概率,且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伤口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