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姚军  劳一平  阳华 《华夏医学》2004,17(2):142-14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阻抗特点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检测 130例 ICP患者和 6 0例正常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 S/ D和 PI。结果 :ICP组的 S/ D和 PI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ICP组的 S/ D和 PI结果异常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者 (P<0 .0 5和 P<0 .0 0 5 )。结论 :ICP患者应常规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检测 ,以便及时处理 ,改善 ICP患者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的临床价值及胎盘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 30例羊水过少孕妇 (羊水过少组 )及 3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进行脐动脉血流S/D值 (收缩期峰值 /舒张期峰值 )测定 ,并对分娩后的胎盘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组脐血流S/D值≥ 3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及绒毛间质纤维化显著增加 ,血管合体膜显著减少 (P <0 0 1) ,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增高 (P <0 0 5 )。结论 :羊水过少时 ,胎盘发生明显病理变化 ,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 ,可作为了解羊水过少胎儿胎盘功能和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指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 )病人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母血瘦素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②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GDM孕妇血清和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浓度及 2 4例正常孕妇脐血瘦素浓度 ,同时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胎盘质量、孕妇体质量的增加情况等。③结果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 (t=3.5 1,P <0 .0 0 1) ,但二者无相关性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 (BMI)和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呈正相关 (r=0 .5 83、0 .4 13,P <0 .0 5 )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质量呈正相关(r =0 .5 0 8、0 .4 84 ,P <0 .0 5 ) ;与正常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相比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增高(t=0 .6 5 3,P >0 .0 5 )。④结论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 ,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有望成为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脐血流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糖尿病筛查阳性和住院待产的45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在分娩前1周测定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S/D)值,孕妇住院待产时采集静脉血?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NO?ET-1含量? 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ET-1含量明显升高(P < 0.05),NO含量明显降低(P < 0.05),S/D值增加(P < 0.05),病例组孕妇静脉血NO含量和S/D呈负相关(r = -0.596,P < 0.05),而ET-1含量和S/D值呈正相关(r = 0.610,P < 0.05)?②病例组胎儿宫内缺氧?巨大儿?早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下降,ET-1水平增加,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阻力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时脐血管胎盘的病理学变化与脐动脉血流收缩期 /舒张期 (S/D)比值和眼底检查的关系。利用HE及特殊染色 (PTAH)的方法 ,光镜下观察 4 1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和 2 3例正常晚期孕妇 (对照组 )的脐血管、胎盘形态学变化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于产前测定妊高征组脐动脉血流S/D比值 ;眼科做眼底检查。按脐带血管胎盘病变的轻重程度将妊高征组分为无病变 ( 2例 )、轻度病变 ( 1 7例 )、重度病变 ( 2 2例 ) 3组 ;与轻度妊高征比较 ,中度和重度妊高征组脐血管胎盘病变逐渐加重 ;对照组未见明显脐血管胎盘病变。脐血管胎盘轻度病变者 ,脐动脉血流S/D比值均 <3。脐血管胎盘重度病变者中有 7例脐动脉血流S/D比值 >3,集中在重度妊高征组 ,提示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与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妊高征眼底改变与脐血管胎盘病变趋于一致。提示 :脐血管胎盘病变能反映妊高征的基本病理改变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脐血管胎盘病变与眼底检查、脐动脉血流S/D比值之间成平行关系。胎盘形态学改变较脐带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胎儿生长受限 (FGR)与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的关系 ,探讨脐血瘦素、IGF Ⅰ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和 2 4例FGR孕妇 (FGR组 )的血清与脐血 (脐A和脐V)中瘦素和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FGR组血清瘦素及IGF 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FGR组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3 )两组孕妇血清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2 9,r =-0 .0 5 9,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0 .60 0 ,P <0 .0 5 ) ,与胎盘重量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4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 =0 .469,P <0 .0 5 )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关系 (r=0 .3 0 ,P >0 .0 5 )。 (4 )脐A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相应脐V瘦素和IGF 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脐血瘦素与IGF Ⅰ水平无相关关系 (r=0 .3 97,P >0 .0 5 )。结论 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 ;脐血瘦素或IGF Ⅰ水平降低可能是FGR发生的原因之一 ;瘦素调控胎儿生长发育没有IGF Ⅰ的直接参与 ;脐A与脐V血瘦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分别与产妇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和脐血流S/D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择单胎足月分娩的60例新生儿,产前做脐血流S/D比值,出生后做脐动脉血气分析,行出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判定羊水量及羊水颜色,对几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母血气PH值与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有相关性(P <0.05);母血PO2与脐血PO2( P >0.05)无显著性意义;羊水、Apgar评分、以及S/D与脐血PH值( P >0.05)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胎儿缺氧,反映胎儿是否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龚忠英 《重庆医学》2004,33(10):1548-154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脐血流阻抗特点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1999年7月~2003年10月于本院分娩并接受脐动脉血流分析检查的ICP孕妇80例为ICP组,和同期随机抽取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其脐血流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最低速度之比值(S/D)及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结果 ICP组的S/D值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及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脐血流分析是了解孕妇胎盘功能,预测围产儿预后敏感而有用的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阻抗增高在产科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74例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最低速度之比值 (S/ D)增高的孕妇作为观察组 ,同期收集 S/ D正常孕妇 15 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 S/ D值增高的病因及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174例 S/ D增高的病因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39例 ,脐带异常 14例 ,羊水过少 6例 ,过期妊娠 4例 ,胎盘异常 4例 ,胎儿畸形 3例 ,双胎输血综合征 2例 ;2 74例中 ,S/ D≥ 3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明显高于 S/ D<3组 (P <0 .0 5 ) ;S/ D越高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 ;S/ D>6及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如(AEDV)组 ,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 S/ D<3组 (P <0 .0 5 ) ;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畸形及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脐动脉血流阻抗增高与妊高征、脐带异常、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羊水过少、过期妊娠有关。脐动脉血流阻抗增高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贾桂英  王博  王康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04-805
目的 通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波形S/D值 ,监测围产儿的脐动脉血流波形。方法 应用SRF -60 8型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探头 5 0MHz ,检测妊娠妇女 82例 ,其中正常妊娠 73例 ,异常妊娠 11例 ,孕周为 32~ 4 2 + 2 周。利用超声多普勒动脉血流速记录方法观察胎盘、胎儿两个循环之间脐动脉血流波形 ,即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 (S)与舒张末期峰值 (D)的比值S/D ,将S/D值升高的围产儿情况与S/D值正常的围产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S/D值升高 ,即S/D≥ 3组中有 5 7 1%发生胎儿窘迫 ,2 8 6%新生儿结局异常。S/D值正常 ,即S/D <3组中仅有 6 5 %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无 1例新生儿结局异常 ,2组差异显著 (P <0 0 0 1) ;(2 )异常妊娠组中有 63 6%发生S/D值升高。结论 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反映了胎儿缺氧 ,宫内状况差 ,预测胎儿宫内窘迫 ,提示临床应加强围产期管理 ,适时终止妊娠 ,防止胎儿宫内死亡。因此 ,胎儿脐动脉血流波形检测方法简便 ,诊断率高 ,具有预测性 ,可作为对围产儿监护的新手段 ,对产科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二次剪脐法与传统剪脐法在产科中预防新生儿脐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剪脐法组120例和二次剪脐法组120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试验。结果二次剪脐法在降低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率和缩短新生儿脐带干燥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剪脐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剪脐法在产科中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脐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脐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成人脐疝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脐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脐疝修补术治疗,治疗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脐疝修补术能有效改善成人脐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UCI<0.30)发生率34.25%(25/73),其中畸形发生率36.00%(9/25),人工引产率40.00%(10/25);螺旋密集(UCI>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umbilical tumours are extremely rare. We report primary serous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the coelomic mesothelium of the hernial sac. A 60-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n umbilical swelling of six months duration that became painful in the last three days. Examination revealed a tender umbilical swelling diagnosed as obstructive hernia that needed surgery. When dissecting the sac during surgery, a small subcutaneous abscess was encountered. The sac contained an omentum with a hard nodule at the surface which was excised. Umbilical hernia repair was performed. Histology of the omental nodule revealed serous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Chest and abdomen computed tomography, pelv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astroscopy, colonoscopy and laparotomy did not reveal the primary site of the tumour.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同一治疗小组完成20例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根治情况等。结果 2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2.05±13.90)min,术中出血量(125.50±28.92)ml,淋巴结清扫数目(13.70±1.26)个,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0±0.64)d;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8.7天出院。手术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察觉,新"肚脐"形态良好。结论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不复杂,安全性高,腹部美容效果明显,肿瘤根治性可靠。  相似文献   

17.
赵月乔 《当代医学》2021,27(36):13-16
目的 探讨两种挤压脐带断脐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与立即结扎脐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出生的144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脐带挤压组1(n=52)、脐带挤压组2(n=47)与常规断脐组(n=45).脐带挤压组1新生儿娩出后距脐带根部30 cm处断脐,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娩出后距离脐带根部约20~30 cm处暂时钳夹脐带,常规脐带结扎组新生儿生后立即于30 s内结扎脐带,比较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pH、HCO3-、光疗总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常规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水平,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挤压脐带断脐方式与立即结扎脐带新生儿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无明显差异,脐带挤压不增加光疗总时间,对于新生儿是一项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冻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冻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以获得大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构建含血管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Ⅷ因子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内皮细胞加入10%甘油的冻存液,分别置于渡氮保存1周和4周,复苏后血球计数板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脐静脉内灌注胶原酶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80%以上,复苏后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相似。结论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大量高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制备含血管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