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刘娟  张勇 《临床医学》2012,32(6):37-38
目的探讨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新生儿按照分娩方式分成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丢失程度、奶量达到生理需要时间、大便转黄时间及经皮胆红素(TCB)情况。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体质量丢失程度[(0.0730±0.0078)kg]大于自然分娩组[(0.0560±0.0071)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及第5天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丢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2天自然分娩组TCB值[(9.8±2.2)mg/dl]较剖宫产组[(8.9±1.8)mg/d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及第5天两组TC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大便转黄时间及奶量满足生理需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韦林安  李丽  何群 《护理研究》2008,22(3):796-797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浆蛋白值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抚触组和时照组。各5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几干预第1天及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及第1天、第7天的血浆蛋白值和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干预第1天血浆蛋白值比较、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血浆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红素,减轻黄疸程度及其对脑神经的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的使用更加有效、合理。方法对早期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观察,黄疸明显的新生儿,被随机分成应用酶诱导剂组与未用酶诱导剂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黄疸出现较旱,TCB≥8,于3d内应用酶诱导剂组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其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低(P〈0.05),其中早产儿在该阶段发病的较多。两组在其他药物的使用和光疗所需时间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黄疸出现较晚,3~4d后TCB≥8,此时开始应用酶诱导剂组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其他药物的使用和光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酶诱导剂对较旱出现黄疸的早产儿、新生儿,有可能减少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出生3d后才出现明显黄疸的新生儿,即使加用酶诱导剂也不能减少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酶诱导剂适用于较旱出现明显黄疸的早产儿、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张璋  马燕丽  张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61-496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把10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按照病因分成感染组、围产因素组、其他因素组、无明显原因组.另选择30名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PCT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无差异。结果感染组和无明显原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因素组和其他原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CT升高。PCT对帮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鉴别和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围生期轻度窒息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4例,健康对照新生儿28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2.3、5、7天行rSO2监测,同时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对3组新生儿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点rSO2、Sp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天rSO2与健康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pO2各时点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5、7天的rSO2明显下降;SpO2不能反映rSO2的变化;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严密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减少身体的耗氧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单胎妊娠妇女的产科结局。方法:选择106例IVF-ET后单胎孕妇(研究组)与同期自然受孕123例单胎孕妇(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分娩情况和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较高,分娩孕周较低,剖宫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VF-ET后单胎妊娠产科结局与自然受孕相似,但须加强产前监护,合理应用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自然光疗预防早产儿黄疸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然光照射对预防早产儿黄疸发生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72例早产儿除外溶血、窒息、感染和极低体质量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有常规的保暖、喂养和监测血糖,对照组无治疗;治疗组自然光照射每天1次,每次3h,连续3d。两组每天进行经皮测胆红素值,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每天进行经皮测胆红素值测定在自然光照射0,1,2,3h和自然光照射结束后4h,不同天但同一时间段经自然光照射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天不同的时间段经自然光照射的早产儿随着时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结束后4h与同一天0,2,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天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经皮测胆红素数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早产儿黄疸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分娩对产妇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分娩对产妇皮质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镇痛组30例用0.06%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以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产妇分娩时进行麻醉镇痛处理;对照组30例未行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时疼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测定产妇静脉血及脐血中皮质醇含量。结果镇痛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用药后活跃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第2产程较对照组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皮质醇含量较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镇痛后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中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低,产后_d皮质醇明显下降,与产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产妇产后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0.06%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分娩是理想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69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设为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腰一硬联合麻醉行镇痛分娩;将76例同期未加任何镇痛干预自然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产妇桡动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产后2h失血量。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胎儿娩出即刻两组产妇桡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脐静脉血pH值、PCO2、氧分压(PO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均〉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h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安全、可靠,对改善新生儿的氧和状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后胎心异常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9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娩镇痛后出现胎心异常组(A组)和未出现胎心异常组(N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剖宫产原因,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N组(P<0.05)。剖宫产原因:胎方位异常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A组明显高于N组(P<0.05),活跃期停滞A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继发性宫缩乏力A组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后出现胎心异常的产妇产程中因胎儿窘迫而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增高,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挤压脐带(UCM)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 000名剖宫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利用UCM方式将脐血输给新生儿分为实验组(n=428,含124名早产儿与304名足月新生儿)与对照组(n=572,含136名早产儿与436名足月新生儿),比较两组中足月与早产新生儿窒息情况、出生后3 d血红蛋白(HGB)水平、红细胞压积(PCV)、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 0. 05);实验组HGB、PCV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和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P <0. 05);实验组中足月与早产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贫血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均> 0. 05);对照组中早产新生儿窒息和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P均<0. 01),足月与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相近(P> 0. 05)。结论剖宫产术中实施UCM给新生儿输血,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贫血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尤其对早产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新生儿体重及不同的分娩方式引起盆底结构改变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初产的产妇于产后第42天依照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不同分:巨大新生儿自然分娩组40 例、巨大新生儿剖宫产组55 例,以及对照组:正常体重新生儿自然分娩组150 例、正常体重新生儿剖宫产组150 例(均初产,于产后第42天)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静息、缩肛和Valsalva动作三个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活动度。四维图像重建后观察三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形态及连续性,并测量肛提肌裂口面积,记录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自然分娩的巨大新生儿组与自然分娩正常新生儿组比较膀胱颈活动度和三个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口均明显增大,子宫下垂发病率也增加,而直肠膨出发病率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膀胱颈倾斜角和膀胱颈旋转角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别。剖宫产 的巨大新生儿组与剖腹产的正常体重新生儿组比较仅膀胱颈活动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增大,余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别。巨大新生儿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仅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和直肠膨出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余各指标均明显增大。结论 与正常体重新生儿组比较,巨大新生儿组对产妇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较明显,尤其是自然分娩的巨大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检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的差异,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部位。方法采用同期标准对照的方法,对250例新生儿分别于前额、左右两侧脸颊部、前胸等部位经皮检测胆红素,并与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前额和前胸两部位测得的胆红素值均低于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两侧脸颊部所测得的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两侧脸颊部测得的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最接近,是经皮检测胆红素的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会阴三维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后女性的盆膈裂孔的变化及盆底功能损伤情况。 方法 入选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分娩后的产妇320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0例)与剖宫产组(200例),另选取60例同时期我院妇科门诊以阴道炎就诊的未育且无分娩史妇女作为对照组。入选产妇于产后7天及产后2个月时接受两次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照组于门诊入组时接受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7天,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剖宫产组,静息状态和张力状态下,产后7天和产后2个月盆膈裂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组织功能均有影响,其中阴道分娩产后7天影响大于剖宫产,产后2个月,阴道分娩组盆底功能修复能力高于剖宫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顶侧联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120例)改良式顶侧联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218例中108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在膀胱顶上剪开腹横筋膜,不下推膀胱,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及手术步骤,使手术简便化。结果:观察组与时照组在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中新生儿评分、术中出血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乳汁分泌情况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具有手术简便、层次清楚,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香薰按摩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香薰按摩对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无慢性躯体疾病、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术后不使用麻醉镇痛泵的住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4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2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全身植物精华香薰按摩,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疼痛及产后相关的其他躯体疼痛不适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24h后不再需要使用镇痛药物。结论香薰按摩能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1年11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0例,其中100例阴道自然分娩儿,100例剖宫产儿。在生后一周内经皮测定的胆红素指数(以下简称TCB)值,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新生儿生后1周内的经皮TCB值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组,且两组新生儿TCB的高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阴道自然分娩能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