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5,(1):9-10
为加快繁育推广高品质茧丝新蚕品种"芳·绣×白·春",我场于2014年秋季进行了试繁试验。结果显示,新蚕品种"芳·绣×白·春"具有孵化好、发育齐、食桑旺、健康好养、种茧品质高、蛾体健、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繁育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联合选育的高品质茧丝新蚕品种。经四川、重庆区域性试验,表现为繁殖容易、产量稳定、丝质优良,现被确定为四川省春季主推蚕品种。为了使该品种得到有序大力繁殖推广,结合我省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情况,2016年2月,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取得"芳·绣×白·春"的独家知识产权。2016年春季我场对"芳"和"白"原原种的优良小系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筛选,秋季繁育推广,虽然  相似文献   

3.
<正>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又称"川蚕27号",是西南大学和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合作培育的优质茧丝品种,是四元杂交品种。根据攀西农村大面积用种需要,凉山州蚕种场于2016年正秋引进芳×绣、白×春原种,在会理县云甸镇沙关村4社原蚕区进行了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现将繁育试验情况初报如下:1试繁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蚕桑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广优良家蚕品种,由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8个单位发起成立了家蚕高品位茧丝品种"芳·绣×白·春"推广联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优质蚕茧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应用,我场2016年春季,通过知识产权转让方式,引进了高品位茧丝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品种茧层率高、生丝纤度细、净度成绩优良等特性明显,是一对适合缫高品位生丝的优良家蚕品种。母种、原原种、原种均已经过6个蚕期的繁育(2016—2018年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7,(1):42-44
<正>"芳·绣×白·春"是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家蚕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2月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对茧丝特长、纤度特细、净度特优、高产易繁的高品位原料茧丝的春用蚕品种,适合于四川省川西、川南和攀西蚕区春期饲养,川中、川北蚕区春季、秋季及晚秋饲养。  相似文献   

7.
2016年秋季开始,阆中蚕种场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高品位茧丝新蚕品种"芳·绣×白·春"进行繁育推广。经过近三年持续不断的种性维持和改良,该品种的繁育性状已明显改善;经过近三年秋季一代杂交种的试养试繁,繁育成绩趋于稳定;经过近三年的大面积推广,用种单位反映该品种易饲养、单产高、茧丝质优、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7,(3):51-53
<正>蚕品种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基础,随着我省蚕桑产业提档升级,以及茧丝市场结构的变化,推广使用能缫高品位生丝的优质、高产、高效的蚕品种已成为各地蚕茧生产的重点工作。2015年开始,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狠抓新蚕品种的引进、试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全县全面推广使用"芳·绣×白·春"新蚕品种,更是将兴文县的蚕  相似文献   

9.
西昌市蚕种场是我省一代杂交蚕种生产量较大的蚕种场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地将蚕桑产业列为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此大背景下,本着服务好全省蚕桑产业,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蚕种原则,我场积极开展新蚕品种的试养试繁,2015年开始试繁育"川山×蜀水"家蚕品种,2017年试繁育"芳·绣×白·春"家蚕品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4,(2):24-25
<正>川蚕27号(芳·绣×白·春)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在引进育成高品位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的基础上,利用其亲本0801、0802,与强健性蚕品种夏芳、秋白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种组合,该组合充分利用0801、0802的高品位细纤度茧丝特性,夏芳、秋白的强健性特性,同时克服了原亲本品种蜀绣×渝春、夏芳×秋白繁殖较难的问题。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  相似文献   

11.
1 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1)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桑、蚕品种筛选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蚕桑品种,2015年南充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前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已筛选出的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在试验站的基地市县区阆中市、南部县、嘉陵区、蓬安县,以及攀西蚕区宁南县、会东县,川南蚕区高县、珙县,川东北蚕区广元朝天区、绵阳涪城区等示范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推广。2015年繁殖新蚕品种原种900余张,一代杂交种18000张。区域试验表明,金·兰×明·晖(川蚕28号)克蚁产茧量4.31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9.12%,50g 茧鲜壳量12.46g,茧丝长1320m,解舒丝长1119m,解舒率77.20%,纤度2.705D,洁净96.17分。芳·绣×白·春(川蚕27号)克蚁产茧量4.20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6.02%,50g 茧鲜壳量12.30g,茧丝长1310m,解舒丝长995m,解舒率75.97%,纤度2.263D,洁净94.86分。川桑981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862kg,嘉陵20号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960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1647kg 提高13.05%和19.01%。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已作为四川省的主导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在2012年利用引进的细纤度育种材料0801、0802育成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该品种丝质优良,适宜缫制6A级以上的高品位生丝,满足高品位生丝的需求,但存在蚕茧颗粒小,单产、繁殖系数较低的不足之处,为充分利用高品位茧丝品种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单产和繁殖系数,与健康性好、纤度较细的夏秋品种夏芳、秋白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芳·绣×白·春,该组合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8,(1):54-58
正芳·绣·×白·春(川蚕2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育成的强健、生产高品位茧丝、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家蚕品种,适用于四川、重庆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14年2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审定证书号:川蚕品审(2014)02号。1原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1.1芳中国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越年卵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催青湿度过低,易出现生种和再出卵。蚁蚕黑褐色,克蚁  相似文献   

14.
高品位生丝品种"芳·绣×白·春"入眠较慢,眠起处理与一般品种"早止桑、迟饷食"不同。入眠处理时,要注意有95%以上的眠蚕或在三、四龄入眠时有个别起蚕时方可止桑,保证青蚕和将眠蚕饱食就眠。有95%以上起蚕可饷食,防止起蚕乱爬,消耗体力使蚕体虚弱。注意提青分批处理,确保及时就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康3号(菁松N×皓月N)、川蚕27号(芳·秀×白·春)、川优1号(川山×蜀水)3对家蚕品种在汉中市农村的饲养特性,2019年秋季在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司上社区2户饲养条件基本相同的养蚕户进行了华康3号等3对家蚕品种的农村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华康3号与川蚕27号和川优1号相比,实用孵化率与川蚕27号相同、比川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芳·绣×白·春"与其亲本二元杂交种"蜀绣×渝春、夏芳×秋白"进行主要经济性状比较,结果表明:"芳·绣×白·春"1-3龄饲养经过比"蜀绣×渝春、夏芳×秋白"略长,眠期经过相同,4-5龄饲养经过与"夏芳×秋白"相当,四眠经过长2h。虫蛹生命率与"夏芳×秋白"相当,比"蜀绣×渝春"提高1.21个百分点,达到显著水平;茧层率比"夏芳×秋白"提高1.11个百分点,达到显著水平,比"蜀绣×渝春"低1.70个百分点,达到极显著水平。茧丝长比"夏芳×秋白"长172m,达到极显著水平,比"蜀绣×渝春"短232m,达到极显著水平;解舒丝长比"夏芳×秋白"长151m,达到极显著水平,比"蜀绣×渝春"短152m,达到极显著水平;纤度比"夏芳×秋白"细0.291D,比"蜀绣×渝春"粗0.263D,均达到显著水平;鲜毛茧出丝率比"夏芳×秋白"提高0.86个百分点,达到极显著水平,比"蜀绣×渝春"低1.75个百分点,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省的蚕桑主产区开展了家蚕新品种飞.鹤×祥.云的秋季农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鄂东蚕区的罗田县饲养,飞.鹤×祥.云的盒种产茧量与第1对照种洞.庭×碧.波相仿,低于第2对照种春.蕾×镇.珠,但丝质综合成绩好于2个对照品种;在鄂西蚕区的远安县饲养,飞.鹤×祥.云强健好养,盒种产量高于2个对照品种,丝质综合成绩好于春.蕾×镇.珠,但解舒与洁净略低于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三眠蚕品种苏·玉×银·白在云南省实验室和农村秋季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苏·玉×银·白的50 kg桑产茧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37.20%、9.24%,茧丝纤度比对照种低10.63%,而全茧量、克蚁收茧量、万头产茧量以及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种,该品种是否可以在云南省推广,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蚕业》2010,31(2)
蜀·黄×川·白(川蚕2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导人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蛾体健康活泼的现行蚕品种的优良血缘,经过多代的改良和提高而育成的限性茧色蚕品种,其健康性、产茧量、繁殖力都达到了现行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雄蚕品种"秋·华×平30"是一对优质高效的新品种,但其繁育系数偏低、繁育成本相对较高是影响该品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针对这一制约因素新育成了四元雄蚕新品种"菁·云×平28·平30",本文报告了该品种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繁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