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地区森林可被燃物载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搞清楚了一些常见的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平均载量情况,同时对油松人工砘林、落叶松人工纯林和天然阔叶杂木林3个具有代表性的林型,按不同林分密度、林龄、坡向和坡位等因素,进行地被可燃物载量分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辽东中、北部地区载量大于辽东南部地区;林分密度和林龄愈大,则载量愈高;南坡载量大于北坡,北坡最小;坡位愈高,则载量愈小。  相似文献   

2.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预测预报林火发生规律、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以抚顺县8种主要林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内不同类型地被可燃物载量做相关分析,并研究载荷量与林分密度、林龄、坡位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被可燃物载量随林分密度和林龄增加而增大;地被可燃物载量与坡位关系密切,一般下坡载量最大,上坡载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以阜新地区4种林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防火期开展可燃物载量动态监测及其燃烧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落叶松林可燃物载量最大,4种林型可燃物载量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和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油松栎林可燃物平均含水率最小,4种林型含水率低于10%出现在春季3月中下旬至5月。4月16日至5月15日可燃物载量最大,含水率最小,是该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期。燃烧性能排序为油松纯林油松栎林油松荆条林油松落叶松林,油松纯林的易燃性高于油松与其它树种混交林,是该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林型。  相似文献   

4.
森林地表可燃物载荷量分布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沈阳地区林型特点,将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和天然杂木林3个林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地表可燃物的载荷量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不同的林型地表可燃物总载荷量差别较大,其中天然杂木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平均总载荷量分别为15.21thm~(-2)和12.48thm~(-2),杨树人工纯林总载荷量最小,仅为3.97thm~(-2);地表可燃物一般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地表可燃物载荷量与林龄相关性均不大;可燃物总载荷量分布与坡向直接相关,表现为阳坡载荷量大于阴坡载荷量;随着坡向由下向上,载荷量分布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普遍调查法和现场取样称量法,对宽甸地区森林类型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常见林型有5种,即红松人工纯林、刺槐人工纯林、日本落叶松纯林、天然蒙古栎纯林、天然杂木林,诸林型下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负荷量均超过20 t·hm-2以上,其中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负荷量最高;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分布有随着林分密度和林龄增加而减少趋势;对不同立地条件地表可燃物载荷量调查结果为:南坡较大、北坡较小,山下坡较大、上坡较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沈阳棋盘山地区地被可燃物及其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沈阳棋盘山地区5种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林型可燃物载量差距较大,变化范围是3.98~18.67t/hm2。樟子松林和油松林可燃物含水率最低,小于10%,刺槐人工林地被可燃物含水率最高,为34.04%。该地区易燃林为油松林,较易燃林为樟子松林和杂木林,不易燃林为落叶松林和刺槐林。  相似文献   

7.
准确地模拟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以5种典型林型(分别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和阳坡白桦林)的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地被可燃物含水率的相关性,用2015年春季防火期实测数据构建了5种不同林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并用2016年春季防火期监测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elson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Simard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阳坡樟子松林。2种模型预测阴坡落叶松的含水率准确率均高于其他4种林分。Nelson模型给出的阴坡落叶松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09,Simard模型给出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0,平均相对误差为0.10,Nelson模型略优于Simard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森林防火提供快速和准确的火险预测预报,进而为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辽东半岛地区主要火险林型及燃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外业调查确定了辽东半岛地区的主要5种火险林型,分别为油松人工纯林、日本黑松人工纯林、栎树天然纯林、杂木天然林、刺槐人工纯林。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的种类和盖度均明显大于针叶树,针叶树的凋落物层盖度大于阔叶树。主要林型下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较高,变化范围为6.47~12.08t/hm2;地被可燃物燃烧性能是针叶树明显大于阔叶树,其综合燃烧性由大及小的排序:日本黑松人工纯林>油松人工纯林>天然栎树林>刺槐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不同林型林下可燃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和样品处理,分析了八达岭林场3种林型林下各类可燃物的含水率及可燃物负荷量,得出结论:各林型中地被物层含水率最低,负荷量最大,是林下可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可燃物负荷量依次为:油松纯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林下可燃物含水率为:阔叶林>油松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林负荷量大,含水率小,又含有较多的油脂,具有较高的火险等级.对油松林提出了相应防火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油松落针病发生与地形因子及林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清原县油松天然林及人工纯林进行全面踏查,分析了油松落针病发生地的地形因子和林分条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地形因子中,不同坡向油松发病率有差异,阴坡发病率较高;坡位对油松落针病的发生程度有影响,下腹发病程度较重;林分树种组成及密度对油松落针病发生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油松人工纯林发病重,林分密度、郁闭度大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影响辽西地区林火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燃点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林、油松栎林为该地区易燃林型。因此,应对林下有计划地清除地被可燃物,减少可燃物积累;造林时选择生长迅速、郁闭快、耐火性强、含水量大、不易燃烧的树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15,(3):50-53
在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开展了坡位对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N、P、K养分积累量及分配的影响研究。试验林分为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林龄均为16年生。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林乔木层的N和P在上坡和中坡的积累量均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NKP、下坡中坡上坡。从养分分配比例来看,不同林分乔木层N、P、K积累量占整个林分系统养分积累总量的90.25%~99.35%。上坡、中坡、下坡混交林林下植被N的分配比例均小于同一坡位的凋落物层。在不同坡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林下植被K分配比例为0.63%~6.65%,均明显大于凋落物。  相似文献   

13.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4.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枫桦红松林样地的树高、胸径、郁闭度、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坡度、坡向和坡位等立地条件因子的不同时滞地被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地被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立地条件因子的回归模型。其结果表明,利用郁闭度、坡位和平均胸径能够较好的估算枫桦红松林地被死可燃物载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型林隙的更新密度、边缘木数量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林隙一般由11~24株落叶松、白桦所形成,平均为16.94株;形成方式主要有立枯、折干和拔根倒,11.8%为折干,35.3%为立枯,41.2%为拔根倒。2)林隙所在坡位中58.9%为中下和下坡位,41.1%为中上坡位。3)在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和藓类-落叶松林更新密度所受到的制约因子不同,杜香-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坡度的影响,草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长短轴比的影响,藓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边缘木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8.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积累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上坡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大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中坡和下坡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量均占整个林分养分积累总量的90%以上,且表现为N>K>P和下坡>中坡>上坡。上坡杉木纯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N、P积累量均大于混交林,下坡林分的灌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凋落物的N和P的积累量均大大超过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抚顺矿业集团林业处现有森林36 305 hm2,但1990年前,落叶松、油松人工纯林面积占到了86%。由于培育单一树种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有害生物蔓延、生态功能下降等弊端。20年来,依据"近自然林"理论,在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连续采取改变人工纯林树种组成、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逐步诱导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初步实现了人工纯林向建康的近自然林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