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对实验靶的瞄准和定位具有很高的精度要求,设计了一套基于中心辅助参考系统、靶定位系统和靶准直器三个单元组合的技术方案,借助有限元法分析了系统静态变形和瞬态稳定性,提出了束靶耦合的高分辨率平行光管精密校准方法,实现了神光II升级装置优于12μm的靶瞄准和定位精度。该方案使得装置成功实现了Φ800μm实验靶单路激光97.5%的穿孔效率,为后续相关物理实验的高精度靶瞄准和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神光-装置的靶瞄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宏一  顾震  范滇元 《中国激光》1998,25(8):711-714
详细描述了神光 装置激光聚变物理实验靶瞄准定位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提出了“空间坐标法”进行靶定位和靶瞄准 ,利用“离焦定半径”完成了激光调焦。并给出系统综合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星光Ⅱ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星光Ⅱ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的发展历程和物理实验的进展情况,研制了用于开展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与电子温度精密化诊断的两束探针光系统。阐述了激光装置中新能源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新型集中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所用方法和所得结论对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功率激光技术中的光束控制和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功率激光进行了研究。以平顶高斯光束为例,推导出了它通过无光阑和有光阑的近轴ABCD光学系统传输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它的特征参数,包括光束传输因子(M2因子)、陡峭度(K参数)和桶中功率(PIB)并作了物理分析。最后,指出高功率激光光束控制应使光束在靶面上的功率/能量集中度、时间和空间波形、瞄准稳定性以及时间持续性等指标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高功率激光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激光装置已朝着多束、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激光驱动器内包含大量真空腔体,使用的配套真空设备数量众多,为了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设计了相应的真空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西门子PLC对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6.
高功率固体激光和相关单元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百达 《激光技术》1998,22(4):193-198
对高功率固体激光和相关单元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如高功率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用于惯性约束聚变和惯性聚变能的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驱动器,TW和PW级高亮度源,以及板条固体激光放大器等研究的新进展作了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干净有效地实现3种谐波的分离,避免剩余无用的基频光和二倍频光对物理实验的影响,是目前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一直面临的难点,采用亚波长光栅进行谐波分离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基于能够实现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中3种谐波分离的三角形槽亚波长光栅设计参数,利用基于矢量衍射理论开发的商用软件Gsolver,分析光栅周期、入射角、占空比、...  相似文献   

8.
随着HDI印制板设计精度的日益提升及成本降低的需求,激光直接打孔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激光直接打孔技术定位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对比传统的扫靶孔定位和直接烧靶定位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方法-开窗烧靶定位,并对该方法进行实验确认,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神光Ⅱ大型固体高功率激光装置是我国激光驱动器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其成功研制使我国高功率固体激光工程与技术、聚变物理与基础物理研究实现了全面且本质的跨越式发展。简要概述了神光Ⅱ激光装置研制中创新发展的大量工程方案与技术手段,举例介绍了神光Ⅱ激光装置在近20年来的高质量运行中取得的众多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经多方支持和多年持续发展,已经形成数万焦耳级纳秒激光装置、皮秒拍瓦以及飞秒拍瓦激光装置等,这些装置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强场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等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物理实验核心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靶定位与束靶耦合技术是激光聚变实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是关系整个激光聚变实验成败的重要技术。综述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较为有代表性的各高功率激光驱动装置的靶定位与束靶耦合技术方案,讨论了设计技术方案的基本原则,总结了已有方案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并对一些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利用目标模拟器产生合成孔径雷达(SAR)场景目标回波的方法.给定一幅原始灰度图像,依据一定算法生成基带I、Q数据并写入目标模拟器的FLASH存储区间,目标模拟器生成基带波形进而上变频到射频(RF)频段,模拟产生SAR的回波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经A/D变换后采用合适的算法成像.比较雷达成像和原始图像的质量可以直观、定性地评价雷达系统性能.类似于场景目标处理方法,点目标成像可以定量分析雷达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使用传统搜索雷达目标提取技术提取的目标参数只有最基本的几个,对复杂背景下目标的提取和识别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后续处理没有更多的参数可以使用,造成产生的目标指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较差。主要对回波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尽量提取出更多可靠的目标特征信息,使后续处理能够根据目标的特征进行目标的识别和相关处理,有效提高目标的跟踪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3.
雷达目标识别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实现了从杂波,干扰中探测目标的存在以及确定目标的运动轨迹,但是雷达对于目标识别仍是当今天研究热点,本文对目前几中主要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低慢小目标特性,包括其外形特性、速度特性、红外特性,分析现有低慢小监视技术能力,问题具体表现为目标雷达截面积小导致回波弱、目标速度低导致杂波和干扰混叠严重、热量辐射小导致红外特性不明显等;然后,分析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指出多元传感器协同探测、数据融合、综合识别的可行性,并仿真证明了提升雷达探测识别能力的方法。结果证明,采用“宽带多普勒处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改善因子,而基于窄带时、频域相结合的目标分类识别方法有望解决目标分类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波形匹配的目标检测和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卫民  谢洁  顾红 《现代雷达》2003,25(1):35-37,41
基于对目标回波信号的波形匹配,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检测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特征提取,而是直接利用目标回波进行匹配处理来同时检测和识别目标,这种方法也可用于隐身目标的检测和识别,通过不同条件下的仿真试验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和识别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多目标攻击的目标分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多目标攻击的目标分配和攻击排序的过程与算法,并用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黄孟俊  陈建军  赵宏钟 《信号处理》2011,27(7):1034-1038
航向航速是海上目标的重要特征,能准确获取目标的航向航速对于海上目标的跟踪和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雷达载体具有较高运动速度时,雷达测量的目标位置信息是非线性的,并且海上目标运动速度慢,在短时间内,受雷达测量精度的限制,目标位置的微小变化量很难精确估算,此时需要建立精度较高的非线性滤波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提高目标位置信息的估计精度。针对单脉冲雷达,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性强,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海上目标航向航速的解算方法,推导了雷达载体高速运动条件下跟踪目标的滤波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提高了目标位置估算精度。紧密结合工程背景,利用雷达载体的GPS信息和目标测量信息实现了海上目标航向航速的高精度解算。分析了解算数据长度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目标选择数据长度的经验公式。最后,通过海上目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态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空背景下红外小目标图像信噪比低,背景和杂波干扰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利用灰度形态学Top2Hat变换,完成复杂空背景下的背景抑制和候选目标提取,然后通过开运算处理进一步去除虚假目标和噪声干扰,完成目标分割;最后结合管道滤波的方法,可快速检测出红外图像序列中的小目标信号。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图像信噪比,快速有效地检测出目标信号。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视频监控在安全防范监控领域广泛应用,其相关技术备受国内外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智能视频监控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涉及多个科学领域知识。本文探讨当前国外智能视频监控的研究热点,总结归纳与其相关的研究领域,以期为国内智能视频监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冯帅  赵金博 《激光与红外》2014,44(11):1274-1277
在远程红外探测系统中,背景为缓慢变化的天空,而目标则表现为局部奇异点。目标灰度分布范围大,局部较亮,边缘与背景对比度低。根据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直方图的目标分割算法。文中分析了多个目标的直方图分布特性,根据其灰度分布规律和像素个数判决条件实现了目标的有效分割。该算法适用于空域背景下的飞行目标分割。经过仿真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快速有效地分割出红外飞行目标,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