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温快烧自生微晶乳浊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EM、EDX、XRD等手段,研究了KNaO-MgO-Al2O3-B2O3-SiO2系全熔块乳浊釉的形成规律,指出釉层中均匀分布的大量MgSiO3微晶是釉面乳浊的原因.组成中B2O3含量愈高,釉熔体的析晶倾向愈大.少量Al2O3则可以降低釉熔体高温粘度,抑制析晶,改善釉面白度和光泽度.在釉烧过程中,析晶继续进行,B2O3含量的增加使基质釉玻璃的成熟温度降低.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微晶乳浊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的配方实验,利用OM、TEM和XRD分析,系统研究了0.20R2O-0.25CaO-0.55ZnO-Al2O3-SiO2系统的分相与析晶。研究结果表明,在Al2O3含量高于0.30摩尔的区域可以获得乳浊程度和光泽度各异的析晶乳浊釉,在低铝区可获得分相乳浊釉,且乳浊程度随Al2O3含量的降低、SiO2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用Na2O取代K2O,有利于瓷釉的析晶而不利于瓷釉的分相,分相区具有铝  相似文献   

3.
王春玲  罗宏杰 《硅酸盐通报》1997,16(4):10-13,56
应用XRD、TEM、SAD及EDS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TiO2及烧成温度对K2O-Na2O-CaO-MgO-ZnO-Al2O3-SiO2系瓷釉显微结构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140-1220℃烧 ,瓷釉中都存在分相与析晶现象,液滴相富含Ti^4+、Ca^2+、Zn^2+而基体玻璃相富含Si^4+,析出的晶体主要为钛榍石。随烧成温度的提高,析出晶体的数量不断减少。另外,当TiO2加入量增加时瓷釉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钨尾矿CaO-Al2O3-SiO2系统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晶相组成及Fe2O3对玻璃析晶的影响,最后测定了尾矿玻璃陶瓷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滕立东  张晓凯 《玻璃》1996,23(1):1-5
采用顺磁共振(ESR)、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方法,研究了Cr2OE对R2O-CaO-Al2O3-SiO2系统更上一层楼的晶行为的影响,并对 球状析晶机理进行了分析。球晶是由放射状的针形晶体所构成,尺寸约为几个毫米,且呈均匀分布,主晶相为β-CaSiO3。析晶机理是玻璃中的铬在热处理过程中首先以铬钙尖晶石固熔体「CaCr2Or」的形式析出,然后β-Ca  相似文献   

6.
中,高温钛乳浊釉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XRD、TEM、SAD及EDS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TiO2及烧成温度对K2O-Na2O-CaO-MgO-ZnO-Al2O3-SiO2系瓷釉显微结构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180℃—1220℃烧成时,瓷釉中都存在分相与析晶现象,液滴相富含Ti4+、Ca2+、Zn2+,而基体玻璃相富含Si4+,析出的晶体主要为钛榍石。随烧成温度的提高,析出晶体的数量不断减少。另外,当TiO2加入量增加时瓷釉的分相程度、液滴数量及尺寸将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CaO-Al2O3-SiO2系统玻璃的结构分析预测玻璃晶化时首析晶相是钙长石。选取CaO-Al2O3-SiO2三元相图成玻璃区内的某点作为基础玻璃的组成,在基础玻璃吕加入TiO2。用DTA,XRD和SEM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玻璃中加TiO2与否,晶化时首先析出的晶相都是钙长石,且均为从表面向内部生长,驰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8.
低成本快速烧成硼锆乳浊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设计合理组成,用硼镁石精矿取代硼砂、硼酸,制得了高钙含量熔块。将35%-45%的上述熔块用于配制1100-1150℃烧成的墙地砖乳浊釉,可以大大减少超细硅酸锆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XRD、DTA、SEM等手段对熔块及成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炉渣微晶玻璃核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TA、STEM、EDAX、SAED和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炉用量对CaO-Al2O3-SiO2系统玻璃核化析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引入其它核剂的情况下,随着炉渣用量的增加,玻璃的整体析晶程度增强,当炉渣含量为玻璃组成的40wt%以上时,炉渣中所含的硫(S^2-)能有效地促进玻璃的微晶化,选择适当的炉渣用量和热处理温度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微晶玻璃材料。  相似文献   

10.
TiO2对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分相与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测试技术、研究了TiO2在MgO-Al2O3-SiO2系堇青石基玻璃晶化过程中的作用。发现TiO2的加入,改变了系统析出初晶相的类型,降低了析晶活化能,促进了玻璃的整体折晶。而且TiO2的引入,还有利于玻璃的分相,进一步促进了系统的核化和晶倾无TiO2引入的情况下,同一组成的MgO-Al2O3-SiO2系玻璃为表面析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K2O-Na2O-CaO-MgO-ZnO-Al2O3-B2O3-SiO2多元系统,不添加或添加少量超细硅酸锆,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使釉熔体在一次烧成过程中形成分相-微晶的复相结构,实现平滑光亮的釉面外观,应用SEM,TEM,EDS,XRD等方法,对K2O-Na2O-CaO-MgO-ZnO-Al2O3-B2O3-SiO2多元系统中所设计组成点的瓷釉物相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釉层中大量的分相液滴是造成乳浊的原因,研究了添加少量 硅酸锆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固-液复相乳浊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择具有大范围实用分相区、适合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研究了该多元系统全熔块乳浊釉组成与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使釉熔体在快速烧成过程中自发产生分相 ,形成微米 -亚微米级液 -液不混溶结构 ,从而产生良好的乳浊效果。本文对各氧化物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组成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及釉面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B2O3和P2O5能促进分相形成,并且由于分相具有很小的表面张力而使其液滴易于长大.适量引入CaO能使液滴尺寸增大,体积分数提高,但过量引入会由于析晶而使体积分数降低.控制分相液滴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以及使釉中析出适量钙钠长石晶体可获得最佳的乳浊效果,而液滴过大或过小都难以获得较佳的乳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DSC、XRD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分相一析晶乳浊熔块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烧成制度对釉面乳浊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缓冷釉样的乳浊效果明显优于急冷釉样;而在晶体完全溶解的温度点保温会减弱釉面乳浊效果。不同组成对釉面光泽度影响的研究表明:引入高折射率的ZnO、CaO和MgO以及添加表面能很低的B2O3和P2O5都可以有效提高釉面光泽度。  相似文献   

15.
对含磷与硼的自生分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了分别概述,并简要介绍了这两种自生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对分相乳浊釉良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R2 O -RO -B2 O3-SiO2 -Al2 O3系统中 ,通过设计合理组成 ,可以获得适合快速烧成的分相乳浊釉。本文用TEM/EDX ,DTA ,自动图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系统中B2 O3组份的作用。结果表明 :为获得较高白度及良好釉面性状的低温快烧分相乳浊釉 ,少量B2 O3的添加是必需的。它具有扩大液 -液不混溶组成范围、降低Tb温度及釉烧温度、扩大釉烧温度范围、改善釉熔体的粘度 -温度特性等作用 ,有助于形成分相尺度合适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R2O-RO-Al2O3-SiO2-P2O5系分相/析晶乳浊釉乳浊粒子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普通石灰碱釉的基础上引入骨粉和滑石,形成R2O-RO-Al2O3-SiO2-P2O5系统釉料,通过调整釉料的化学组成获得分相/析晶乳浊釉.利用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SiO2与P2O5和SiO2与MgO的摩尔比与釉层显微结构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粒子(玻璃液滴和微晶)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石灰碱釉的基础上引入骨粉和滑石,形成R2O-RO-Al2O3-SiO2-P2O5系统釉料,通过调整釉料的化学组成获得分相/析晶乳浊釉。利用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SiO2与P2O5和SiO2与MgO的摩尔比与釉层显微结构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粒子(玻璃液滴和微晶)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无锆乳浊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新美  王磊 《佛山陶瓷》2010,20(9):14-16
本文以粘土、钾长石、石英、硅灰石、氧化锌、滑石、硼钙石等为原料,形成K2O-CaO-MgO-ZnO-B2O3-Al2O3-SiO2系统釉料,运用四角配料的方法进行配制,获得釉面平整、白度和光泽度高的无锆乳浊釉。采用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釉的微观结构和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德化陶瓷工业常用原料,采用正交与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釉料配方中黑泥、瓷石、长石、锆英粉的量以及釉层厚度、保温时间、烧成温度、干燥方法等因素对釉面流纹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釉料配方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釉料组成是影响流纹釉效果的内在因素.当面釉中黑泥加入量为8%时,可使釉面在干燥时开裂;瓷石加入量为61%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