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玻璃纤维纱线在经编成圈编织时易受损、不易形成织物的现象,通过对不同生产机型、不同规格纱线的编织试验,探讨了经编成圈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机构、纱线捻度、捻向及玻纤浸润剂类型等因素对玻璃纤维编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玻纤纱因捻度和捻向造成的织物单边烂边问题,阐述了玻璃纤维在经编机上生产的关键技术,总结出淀粉型玻璃纤维纱线在复合针特里科经编机上采用积极送经方式可以正常成圈编织成玻纤布。  相似文献   

2.
在拉舍尔舌针经编机上编织了6种不同参数的单梳经平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物,根据织物的实际线圈形态假定条件,然后推导出线圈在平面的投影长度,进而得出经平组织线圈模型的总线圈长度公式,并利用Pro/ENGINEER Wildfire 4.0建立经平织物线圈三维几何模型。6种织物的线圈模型计算长度与实测线圈长度差异较小,说明线圈建模的假设和建立的线圈几何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阐述采用高支精梳棉纱开发经编无缝服装的研发思路,包括原料选择以及整经、编织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及注意事项。并结合一款高支精梳棉经编无缝服装的开发实例,介绍了其生产工艺:整经时,每个经轴盘头4个,盘头头份为616,整经速度100 m/min,整经转数为3 000 r,整经时KFD张力器刻度均调至10;编织设备选用GE2396型三维成形经编机,地梳穿入5.8 tex高支精梳棉纱,贾卡梳穿入锦氨包覆纱(33.3 dtex锦纶包22.2 dtex氨纶),织物的牵拉密度均为10横列/cm。高支精梳棉经编无缝服装的开发使经编无缝产品档次得到提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经编间隔织物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玻纤经编间隔织物的研究,包括玻纤原料的选用、织物组织结构设计、上机试验编织的研究等。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经编间隔织物结构,选用细度较小、捻度较小的玻璃纤维纱并在编织过程中对玻纤采取适当的润滑处理,可大大减小玻纤因脆性大,起静电,易钩毛引起的断纱。同时,上机织造时选择利于编织的成圈机件配置,优化织针形状,合理调节上机过程中牵拉与送经参数的配置关系,选用较大的牵拉角度,可以较好的改善玻纤的编织性能,提高三维整体经编预制件的成型质量,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涤纶与阳离子涤纶纱为原料,在双针床贾卡经编机上设计开发具有麻花效果的经编间隔织物。详细介绍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分析整经工艺、编织工艺的技术关键点以及对编织麻花效果经编间隔织物的影响,测试并分析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穿纱排纱方式得到的经编麻花效果织物,不仅能够达到采用麻花纱编织的外观效果,而且能够获得多样花型设计,织物外观新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棉纱和经编技术的特性,针对棉纱的断裂强力和毛羽难以满足经编用纱要求的问题,提出了棉纱在经编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从纺纱方法、整经及织造工艺过程中尝试采用的解决措施,选用集聚纺棉纱,在整经时加白油使棉纱毛羽贴伏以减小与成圈机件的摩擦,在分纱筘上将棉纱分为2 层以减少纱线间摩擦,降低表观毛羽间的纠缠,最后从经编结构和工艺设计角度出发开发了2 款棉经编外衣面料,利用棉纱作衬纬组织与前梳纱线形成闪避效应获得一面棉一面涤的双面效应,棉纱作成圈组织配合空穿形成斜纹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少梳经编色织物的仿真与服装的虚拟展示,便于分析少梳经编织物的编织原理和结构特点,通过测量与分析实际线圈尺寸建立经编线圈几何模型,根据每把梳栉垫纱数码的规律,建立了单根纱线的线圈坐标数学矩阵与坐标平移矩阵,利用矩阵运算得到少梳经编色织物线圈的坐标。采用Web中的双缓存技术分别绘制每把梳栉的线圈和延展线,并进行叠加组合实现仿真;然后利用截图手段获得花型纹理单元,并基于纹理映射技术实现服装的虚拟展示;最后通过与实际织物对比仿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少梳经编色织物的尺寸与花型,实现可视化设计与展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的工艺要求,包括编织设备、原料选择、整经设计、产品织造等环节。重点讨论了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织造过程中常见的疵病及其产生原因,如断纱、针条印、布面稀漏、布面不平整、高低毛、阴阳面、绒毛倒向不一致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对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用玻璃纤维作经纱、纬纱和高强涤纶作针织纱分别编织机织针织复合(CWK)织物和多层双轴向纬编(MBWK)织物,测试两种织物的横向、纵向的拉伸性能,分析比较拉伸负荷和位移特征曲线。研究表明:在拉伸过程中,CWK织物MBWK织物均先由其中的经纱或纬纱,在较低的伸长下,承担较高的负荷,直至经纱或纬纱断裂,然后由针织结构,在较高的伸长下,承担较低的负荷,直至针织结构破坏;经纱和纬纱以交织形式衬入针织结构中,使得CWK织物的轴向的拉伸强度稍低于MBWK织物,但起到一定的“预牵伸”作用,可使针织纱对经纱和纬纱捆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短纤纱经编生产强力低、毛羽多、延伸小、捻度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总结了短纤纱经编生产中的整经技术、高速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和全成形经编生产技术的发展及生产应用。通过梳理经编用短纤纱成纱质量要求,包括纱线断裂强度、表面毛羽和延伸性能等,进一步分析了短纤纱经编整经技术、短纤纱经编织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介绍短纤纱经编产品在衬衫面料、内衣面料、裤料、蕾丝面料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生产情况,对短纤纱经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了短纤纱经编生产技术将持续向特色化、高档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运动鞋材的使用功能,阐述在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上编织经编贾卡间隔鞋面的工艺和技巧。介绍生产设备、原料选择和单贾卡提花原理。采用锦纶和涤纶在常德E2296-J6/1型双针床经编机上开发一款经编贾卡间隔鞋面,介绍面料的结构设计、贾卡设计、编织工艺以及预定形、除油、染色、成品定形等后整理工艺。并对面料的耐磨性能、透气性、顶破性能、透湿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经编间隔鞋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透气性和透湿性,可满足经编鞋材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RSJ系列贾卡经编织物的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结合RSJ系列贾卡高速经编机的机构特点和编织原理,对此类经编织物花型形成和设计原理进行了归纳,并从花型设计、贾卡凸轮的变化以及特殊的无地梳编链组织这三方面对该类织物提出了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5.
褚玲  赵其明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1):48-50,57
设计了几种代表性织物组织结构的不锈钢纤维混纺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组织结构对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织物组织结构选择充满系数较高的双罗纹组织、打鸡双面组织、添纱衬垫组织、衬纬组织和绕经组织,以降低织物厚度、密度、孔隙等因素对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对所有织物进行了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显示:双罗纹织物、双面织物、添纱衬垫织物、衬纬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都很不理想,且远远低于含不锈钢纤维机织平纹布,但是绕经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要比其他组织的针织物的屏蔽效能高得多,基本能达到国标上对屏蔽服的屏蔽效能要求。绕经织物与其他几种针织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纵向多了一些连续的含不锈钢纤维的混纺纱。说明针织物组织结构是影响电磁屏蔽效能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在织物纵横向形成纵横交错的导通的金属网栅的方式来改善不锈钢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16.
张玉环  郭宏 《毛纺科技》2012,40(7):53-55
悬垂性对针织物的外观及内在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不同纤维组分纱线和不同组织的针织物悬垂性能也有很大区别。选用相同支数的纯羊毛纱、纯腈纶纱、羊毛/腈纶70/30纱3种典型的针织纱和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3种常规的针织组织,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纤维组分与针织组织对针织物悬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纺比例不同的纱线品种对针织物的悬垂性有一定影响,针织组织对针织物悬垂性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在设计针织服装时应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组分的针织纱和针织组织,以实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knitted fabrics produced from vortex-spun yarns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fibers and ratios. For this purpose, the vortex-spun yarns with 19.7 tex were obtained in different blend ratios in Murata Vortex Spinner by using different fibers. Then, these yarns were knitted i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t two different stitch lengths and dyed considering fiber types.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ed fabric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vortex knitted fabrics were much affected by fiber types in comparison with fabric tightness. Modal and nylon fibers have shown very positive results in terms of moistur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e vortex-spun yarns having a low diameter, high shape values that are more rounded, and high density improved moistur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fabrics whereas the hairy yarns and higher fabric thickness reduced it.  相似文献   

18.
宏弯光纤应变传感经编织物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种利用宏弯原理测量人体呼吸和心跳的光纤传感织物,设计了以棉纱编织的经绒斜为地组织,以直径为1 000μm的聚合物光纤为衬纬纱的经编衬纬复合织物。通过光纤弯曲实验研究了光纤弯曲曲率半径与光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衬纬光纤的初始弯曲曲率半径为10 mm,选择传感循环单元数为2;通过比较分析双梳经编织物组织的特点,确定了传感织物的地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织物垫纱运动图和线圈密度,并在手动经编小样织机上编织出传感织物;最后对这些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织物可通过电压值变化的形式反映出拉伸过程中光信号相对于织物形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