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直接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出血原因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源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如何判定出血原因 ,是抢救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功的关键。我科1990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 2 34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9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9例 ,男 6 1例 ,女 18例 ,年龄 2 3~76岁 ,平均 5 0 .5岁。临床所见 ,呕鲜血 5 1例 ,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 39例 ;解黑便伴呕暗红色血液 2 8例。出血前上腹痛 42例 ,腹胀 6 0例 ,恶心 5 7例 ,便秘 32例 ,咳嗽 8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O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O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OR=3.862,P=0.002)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及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3.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07-10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黏膜及食道病变。结果:135例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7例(34.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密切关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外,还应对PHG引起的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我院 2 0 0 0 - 0 8~ 2 0 0 1- 0 4采用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 ,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2 9~6 5岁 ,平均年龄 47岁。其中 ,2 8例有明确肝炎后肝硬化病史 ,2例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 30例中 ,2 0例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存在 ,10例经彩超检查 ,提示肝硬化 ,脾大、门脉增宽。1 2 临床表现30例患者中 ,呕血伴黑便 2 8例 ,黑便 2例 ,…  相似文献   

5.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 80 % ,门脉高压性胃病也是出血的主要原因。据报道 ,门脉高压患者胃肠道出血中约 10 %~ 60 % [1] 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我院消化内科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36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肝功能失代偿期 )进行了胃镜检查 ,并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366例中 ,住院患者 2 0 7例 ,门诊患者 15 9例 ,年龄 36~ 86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其中男性 2 5 1例 ,女性 115例 ,男女之比为 2 .18∶1,其中 13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行急诊胃镜检查为…  相似文献   

6.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应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并与垂体后叶素和硝酸甘油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78例 ,经B超、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 ,男30例 ,女 6例 ,年龄 32~ 76岁 ,平均 4 9岁 ;肝炎后肝硬化 2 8例 ,乙醇性肝硬化 5例 ,隐原性肝硬化 3例 ,并发原发性肝癌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9例 ,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11例 ,肝源性溃疡出血 6例 ;出血量 <5 0 0mL者 2例 ,5 0 0~ 10 0 0mL者 14例 ,>10 0 0…  相似文献   

7.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变病人的严重并发症 ,我院近 16年来采用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 3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5例病人中 ,男 2 9例 ,女 16例 ;年龄 18~ 65岁 ,平均 45岁 ,其中 2 0~ 5 0岁 2 4例 ,占 69%。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按Child氏分级 ,肝功能A级者 11例 ,B级者 18例 ,C级者 6例。 3 5例胃镜检查示食道与胃粘膜下静脉曲张并有轻重不等的粘膜面出血。1 2 手术时机 :①急诊手术 :门静脉高压并发大出血抢救休克同时急诊手术 15例。②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院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7.1%)、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2.9%),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A级与B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级与C级比较及A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积极寻找肝硬化并发上消化出血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 (PHT)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 ,发现近半数来自于胃粘膜病变 ;故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出血意义应同等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H)。所以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命名则已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我院 1988年 3月~ 1998年 3月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15 8例 ,现结合内镜所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3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8.3岁。其中 >5 0岁以上 85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 ,黑便 ,上…  相似文献   

10.
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分,在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并做病理查幽门螺杆菌、14C-尿素呼吸试验等检查。结果: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出血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肝性溃疡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按Tanoue分级标准,第3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占87.5%,而第2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仅占12.5%,第1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为0,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分类有关(P<0.001或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3%,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积累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5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引起门脉高压出血主要见于食道静脉曲线,占44.8%,门脉性胃病,占25.7%,肝源性溃病,占20.9%,十二指肠溃疡,占8.6%,结论:食道静脉曲张,门脉性胃病,肝源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 ,其原因多数是由于溃疡病或门脉高压症所致出血。对于门脉高压症导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重、出血量大 ,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近 2年来我们采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治疗 ,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观察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2 3例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5岁 ,其中 4例患者多次发生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 ,呕血量 2 0 0~ 5 0 0ml。出血量大者表现…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琳 《当代医学》2011,17(2):51-5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内镜直视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 (EVL)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而EVL术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影响的报道不多。现就 1997年 2月~ 2 0 0 0年2月我院治疗的 2 1例EVL术后的胃病情况进行观察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 ,男性 19例、女性 2例 ;年龄 2 2~ 5 8岁 ,平均40 .8岁。肝硬化病程 3~ 15年 ,平均 7年。 2 1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17例 ,中度食管静脉曲张 4例 ,2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按Child分级 ,A级5例 ,B级 13例 ,C级 2例。2 .…  相似文献   

15.
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永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55-245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5.7%,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6%,消化性溃疡10.9%。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非曲张静脉出血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血是一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我院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为了解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之间的相关性,现将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胃镜检查229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较高。我们对 8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 ,发现符合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5 6例。将其与肝功能、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B超门脉测定相对照 ,以期指导临床对PHG诊断及判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合理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7例肝炎后肝硬化均为我院 1994~ 1999年住院患者。均在入院后 1周进行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6 0例、女 2 7例 ,年龄 2 1~75岁 ,平均年龄 (43 .8± 10 .5 )岁 ,有腹水者 5 1例 (5 9.8% ) ,伴上消化道出血者 …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31-131,13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居首位,占51.3%,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0.5%和12.8%.经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停止33例(84.6%),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者5例(12.8%),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而死亡1例(2.6%).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同时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2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多种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程、出血史、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门静脉内径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等。结论: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表现,以引起对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观察结果,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内镜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1例,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3例,十二指肠炎6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镜检查是诊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