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紧邻北部米仓山和东北部大巴山两大造山带,开展通南巴背斜与不同造山带、川东北先存古隆起的时空耦合关系物理模拟研究,对于约束周缘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时间和区域构造变形时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川东北油气勘探也有指导作用.初始模型中,设计了北部推板和东北部推板分别代表米仓山和大巴山造山带的活动;下部硅胶层和上部石英砂层分别代表三叠系底部膏盐岩和上覆砂岩为主的碎屑岩;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川东北古生代隆起被逐渐接受,在模型底部用橡皮泥预制条带状构造代表古隆起.实验结果表明,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速度场快速传递到橡皮泥(代表先存古隆起)之上的石英砂中,形成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东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弧形构造带呈北西向展布,叠加在早期北东向构造上.通过梳理周缘造山带的隆升历史,并结合本次模拟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米仓山构造活动与古生代北东向隆起共同控制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的形成,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大巴山活动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构造叠加在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之上,控制通南巴背斜须家河组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裂缝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正>本文系六五期间地质矿产部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攻关课题”成果之一。 一、前言 世界上目前有5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一些高产油气井,有许多与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有关。有利于生成油气的有机质,往往与碳酸盐一起沉积于开阔的陆棚区,碳酸盐失水成岩迅速,易于保存早期生成的烃类;又由于岩溶作用常常和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是气象、水文、生态模式中的关键物理因子,卫星遥感反演为观测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提供了可能。对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地气通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描述了现在常用的反演方法,分析了方法中的各种假定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模式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指出了评价卫星反演通量的精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内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根据SPOT立体象对建立高程数字模型(DEM),DEM模型提供的资料使三维立体遥感图像的解译成为可能,同时可以计算出地层的倾角、方位和厚度以及断层的视断距,并能用来校正放射性测量中地形的影响。我们以西班牙西北部的拉克鲁尼亚(Logrona)盆地的研究为实例来说明。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是气象、水文、生态模式中的关键物理因子,卫星遥感反演为观测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提供了可能。对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地气通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描述了现在常用的反演方法,分析了方法中的各种假定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模式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指出了评价卫星反演通量的精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内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亮温异常变化信息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根据该资料在台湾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析认为,其亮温异常信息可作为台湾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一种较可靠、有效的短临预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构造块体在破裂或错动前,因地壳岩石受挤压时应力应变的增强而引起了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异常增温现象。  相似文献   

9.
依据卫星遥感影像研究结果综论西南三江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通称三江地区.本课题属“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问题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二级课题的卫星遥感影像研究部分,利用遥感研究成果综论和探讨三江地区的构造特征.使用的遥感资料是美国第四号陆地卫星影像磁带所处理1/100万和1/50万假彩色MSS图像,其图像质量较好.另在丁青—泸水地段还进行了计算机多功能的处理(成图6幅),效果亦较好.专题共作有卫星影像彩色图片19幅,编缩了相应比例尺的构造解译图(24幅).通过卫星影像的解译和研究,综论了三江地区断裂构造的总格局,由5条主干断裂(一级断裂)组成一个NNW向中部紧缩狭窄,而向北、南部撒开的“哑铃棒状”格局.与主断裂紧密相伴的还有约30条呈NNW—NW向展布的二级和三级断裂以及为数不少的、规模大小各异的环状—似环状构造、推覆构造.还有15条活动断裂分布其间,组成了一幅极为复杂多变,但内容又十分丰富的构造景观.本文不仅对三江地区总格局作了阐述,还分别对主干断裂、二~三级断裂、活动断裂、环状—似环状构造、推覆构造等的影像标志、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都作了探讨,并讨论了三江地区断裂构造格局中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还对遥感技术手段及其各种资料对本区构造研究效果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研究大庆地区深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绥芬河-满洲里地学断面上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并结合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2009年6月-2011年5月间的远震资料,通过有限频方法开展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获取研究区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采用瑞利面波双台相速度和背景噪声相速度层析成像方法,反演研究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应用两种方法最终得到大庆地区三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地壳厚度较薄,盆地周边的大、小兴安岭隆起区厚度变厚,松辽盆地地壳内部多存在低速异常,壳幔及上地幔与周边相比呈现高速异常,分析上地幔物质上升会造成局部高速异常结构。速度结构异常多是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可能与区域性断裂对上、中地壳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惠群  张文路 《铀矿地质》1996,12(6):357-363
本文探讨了在山西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及成矿环境的有利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重、磁场以北东、北北东向为特点,中太古界为主要磁源层。根据磁场特征.用统计方法可将前寒武纪构造分为若干隆起和断陷,它们对金矿成矿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另外,利用区域重力资料计算了山西省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莫霍面由东南向北西逐渐变深,莫霍面和岩石圈的结构控制了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展布,为选择金矿成矿有利地区提供了依据。并提出叠加型异常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系列中高分辨率立体成像卫星传感器相继发射成功,如法国的SPOT卫星、日本的ASTER和ALOS卫星,它们除了具有获取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能力外,还具有立体成像的功能。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卫星遥感立体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体及其地形地貌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其可视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利用ER-M apper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可视化技术,将ASTER卫星遥感数据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多光谱图像信息有机融合,生成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图像,再现地质体的三维空间特征,从而从整体上直观、综合地对活动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本研究重点介绍了ASTER三维可视化立体遥感图像在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和第四纪火山地貌研究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在阿尔泰山富蕴断裂带、北天山独山子背斜带、东昆仑断裂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3.
此项遥感工作是“华北地台北缘东段金、多金属成矿带”研究的一部分。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吉林省中南部,辽宁、河北两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地理座标:北纬40°40′43°20′,东经114°00′-130°00′东西长1400km,南北宽150-200km,面积约250000km~2。通过对区内42幅1:500000卫星象片(包括黑白、彩色合成、边缘增强卫片和S101机数字处理图象)、部分航片及物化探资料综合解译,结合板块构造的地质地貌特征及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分析,对华北古板块的构造格架进行初步划分,并对古板块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力环境和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天山和准噶尔地区的深部构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当代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地壳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的研究成为现实。目前研究深部构造的方法很多,例如地震(天然和人工)、大地电磁等,但由于这些方法耗资巨大,研究范围受到限制。大面积地研究地壳深部构造仍然是利用重、磁资料,配合少量地壳测深以消除重、磁方法的多能性,提高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最新的1∶2.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辅以1∶20万重力资料,对滁州—六合地区断裂构造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推断。结果显示,区内基本构造格架由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断裂构成,它们是区内主要的控岩、控盆、控矿断裂。中部郯庐断裂带(苏皖段)与黄—破深断裂与两侧的构造形迹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了类似中部"树干"、两侧"树枝"的独特结构特征。笔者还简要讨论了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次级断裂对蚌埠隆起东段矿产的控制作用,以及郯庐断裂带(苏皖段)与合肥盆地东北部演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物质平衡是衡量冰川“健康”状况的最好方式,由于野外工作开展难度大,物质平衡观测仅局限于少数几条冰川上,限制了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量变化的评估.通过卫星高程数据可以监测区域冰川高程变化,进而可估算其冰量变化.利用SRTM和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反演了祁连山冰川冰量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初祁连山冰川处于物质亏损状态,年平均高程减薄(0.345士0.258)m,相当于(0.293土0.219)m w.e.,估算祁连山冰川年均冰量损失为(534.2±399.5)×106 m3 W.e..由于祁连山各冰川区相对独立,相隔较远,冰川规模普遍不大,且ICESat地面轨迹在中低纬度分布稀疏,使得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洛阳-济源盆地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和磁力场特征及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断裂构造分布与油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研究区油气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洛阳-济源盆地内重力低是由中生界-新生界引起,重力高是由前新生界或前震旦系基底隆起引起;盆地内发育的断裂按走向主要有近东西(包括东西、北东东、北西西)向、北东(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包括北北西)向3组断裂,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这2组断裂最为发育。断裂构造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地层的展布,断裂不仅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及原动力,而且改善了上三叠统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同时可为油气的成藏提供良好圈闭条件。研究区有3个油气有利区、2个油气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测井资料对比分析了阿雷斯油田和南阿雷斯构造的地层特点,并确定了4 个标志层,认为白垩系和上侏罗统的阿克萨布拉克组的地层分布比较稳定,层内小层地质特征可对比性高,该组与下伏侏罗统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库姆科尔组应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详细分析了其南侧的南阿雷斯构造相应层位之间的地层关系,认为阿克萨布拉克组与库姆科尔组之间不整合特征明显,阿雷斯油田的阿克萨布拉克组与其下伏侏罗系地层存在不整合关系。基于上述不整合地层关系的认识,认为阿雷斯油田中下侏罗统油藏类型为多个地层不整合油藏。目前钻遇基底的出油井为单独成藏,受古隆起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