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频率多胚水稻(Oryza sativa L.) ApⅢ受精前后卵器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同已报道的正常水稻和多胚水稻大至相同发育时期的卵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ApⅢ的2 932个幼嫩子房中,每个子房只有一个胚囊.没有看到含有一对胚囊和每个胚囊里有一套卵器的现象.除解体的和含胚的胚囊外, 1 655个胚囊中,含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的正常卵器为1 643个 (99.27%), 含2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的4细胞卵器为12个(0.73%).没有观察到大量4细胞卵器、5细胞卵器(即由3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和卵状细胞,以及其他4卵、5卵卵器的变异类型.卵细胞位于对着子房壁维管束一侧.细胞质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颗粒;细胞核位于细胞中下部,少有偏远轴端的,直到合子分裂前由蛋白质物质和多糖颗粒聚成的环所包裹. 成熟胚囊中常见2个助细胞.助细胞位于珠孔端靠子房壁维管束一侧,多数为长颈烧瓶状,少有长形和星月形的.其珠孔端壁内侧丝状器发达,细胞质的结构,蛋白质物质和多糖颗粒的积累、分布及消长,细胞核的大小、组织化学反应和周围物质的动态与卵细胞的相同.此外,ApⅢ的2个助细胞存留时间较长.当花粉管进入助细胞的早期,助细胞的丝状器和帽颈端被花粉管损伤,中下部细胞质和核所在区仍保持完好.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 多胚水稻ApⅢ高频率的额外胚(1或2个)主要来自3细胞正常卵器,极少来源于4细胞卵器; ApⅢ的助细胞除在受精和胚胎发生早期具特殊功能外,与卵细胞相似的细胞质结构、物质代谢过程以及崩溃较晚可能与胚胎发生有关; 在ApⅢ的少数胚囊中,接受助细胞可能有发生胚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大叶杨配囊及胚珠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叶杨胚珠、胚囊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及不溶性多糖的分布和消长。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及功能大孢子中含较少不溶性多糖,但却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功能大孢子经分裂发育成八核的蓼型胚囊。四核胚囊开始积累细胞质多糖,成熟胚囊中除反足细胞外充满淀粉粒。反足细胞形成后不久即退化。助细胞具多糖性质的丝状器,受精前两个助细胞退化。卵细胞核对Feulgen反应呈负反应。二极核受精前由胚囊中部移向卵器,与卵器接触后融合形成次生核。发育早期的胚珠为厚珠心,双珠被。晚期,内珠被退化,故成熟胚珠为单珠被。四核胚囊时期,珠孔端珠心组织退化,胚囊伸向珠孔形成胚囊喙。合点端珠心组织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一性质与绒毡层性质相似,可能涉及胚囊的营养运输。胚囊的营养来源于子房和胎座细胞内贮存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3.
天竺葵雌性生殖单位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临近受精时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ey)胚囊中的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的结构。证明了卵细胞与助细胞以及助细胞与助细胞之间从合点端至珠孔端有很大的面积以质膜分界,仅珠孔端少部分以壁分隔。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同样缺乏细胞壁。在卵细胞的合点端,两质膜不同程度地分离形成宽窄相间的间隙。在间隙的絮状基质中存在小泡,这些小泡的产生似与卵和中央细胞中周质内质网的活动有关。推测小泡为多糖性质,可能为合子新壁的建造提供物质。卵细胞质中含巨大线粒体,质体和内质网也较丰富。基于超微结构的特征,可认为卵细胞具高度的生理合成活动的潜能。中央细胞极核位于珠孔端与卵器细胞毗邻,有利于在双受精作用中同时发生精细胞与卵细胞和精细胞与中央细胞核的融合。中央细胞的侧壁在珠孔端形成内突,具传递细胞的特点,表明这是雌配子体向孢子体摄取营养的重要部位。助细胞的细胞质含丰富的细胞器,这与多数植物中的相似,但具几个明显的特征,即核中存在微核仁,内质网形成圆球体或脂体,线粒体富集在丝状器的附近。传粉后花粉管进入胚囊之前,两个助细胞中一个退化。  相似文献   

4.
水稻多卵卵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被子植物的卵器中通常只有1 个卵细胞。在水稻(Oryza sativa)多胚品系胚囊中观察到二卵卵器和三卵卵器。对其大孢子和胚囊发生进行了观察,首次揭示了被子植物多卵卵器的起源。该品系大孢子发生正常。大孢子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4 个大孢子。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其它3 个退化。功能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核被一中央大液泡分隔在胚囊珠孔端和合点端。紧接着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合点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平行,而珠孔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成45°夹角。由此产生的四核胚囊中,合点端1核向胚囊中部或中上部(胚囊珠孔端)迁移。四核胚囊再经1 次有丝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核分布偏离蓼型的八核胚囊。一种类型是珠孔端4个核,中部与合点各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珠孔端4 核分化成四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和助细胞各2 个,中部的2 核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合点端的2 核形成反足细胞。另一种类型是珠孔端6 个核,合点端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两端各1 核向中部迁移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珠孔端剩余的5 核分化成5 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3 个,助细胞2 个,合点端的1 核迅速分裂形成反足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扁豆(Dolichos lablab)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成熟胚囊中,卵细胞和助细胞仅在珠孔端1/3有细胞壁,靠近合点端,卵细胞一助细胞,卵细胞-中央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之间没有细胞壁存在,相邻细胞的质膜靠在一起,在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质膜间,有些地方存在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很多的线粒体和质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少,助细胞的珠孔端有一复杂的丝状器,靠近珠孔端的细胞质中有很多管状的内质网,表明助细胞可能具有分泌功能,在助细胞的合点端,含有丰富的粗糙内质网,助细胞和卵细胞的质膜之间有很多囊泡状的结构,中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中央细胞的壁向内形成突起,在周缘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脂滴。  相似文献   

6.
孙芹  张劲松 《植物研究》1996,16(1):92-95
甘蓝型油菜的外珠孔基本上为开放结构,内珠孔为闭合结构。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已退化,仅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中央细胞组成。助细胞极性不明显,二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前均显示同等退化迹象。卵细胞极性明显。中央细胞中含结构独特的质体。受精前,卵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含有特殊的电子致密物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l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只有 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0型胚囊多个卵受精频率都很低。由此证明APIV多胚是来自如5-2-1型胚囊的多卵卵器胚囊多个卵细胞都受精的结果,其中3胚来自3个卵细胞受精发育,2胚来自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双套结构胚囊受精最为复杂,多数情况是受精不正常,只有少数子房大、小胚囊中的卵细胞都能正常受精。大胚囊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可能是形成所谓中位胚(远离珠孔端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扁豆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扁豆(Dolichos lablab)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成熟胚囊中,卵细胞和助细胞仅在珠孔端1/3有细胞壁,靠近合点端,卵细胞一助细胞,卵细胞-中央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之间没有细胞壁存在,相邻细胞的质膜靠在一起,在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质膜间,有些地方存在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很多的线粒体和质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少,助细胞的珠孔端有一复杂的丝状器,靠近珠孔端的细胞质中有很多管状的内质网,表明助细胞可能具有分泌功能,在助细胞的合点端,含有丰富的粗糙内质网,助细胞和卵细胞的质膜之间有很多囊泡状的结构,中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中央细胞的壁向内形成突起,在周缘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脂滴。  相似文献   

9.
莴苣胚囊细胞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莴苣的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和合子。莴苣子房先在酶液中酶解40~50min,然后在不含酶的分离液中用解剖针解剖子房。在解剖出的胚囊中,可看到卵细胞,两个助细胞和中央细胞的轮廓。将胚囊的合点端切破,轻轻挤压胚囊的珠孔端,四个细胞即可逸出。在最佳条件下,90min可从40个子房中分离出29个胚囊,进一步从中分离出11个卵细胞。分离出的胚囊细胞用显微操作仪收集备用。莴苣卵细胞的成功分离为进行离体受精探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莴苣的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和合子。莴苣子房先在酶液中酶解40~50min,然后在不含酶的分离液中用解剖针解剖子房。在解剖出的胚囊中,可看到卵细胞,两个助细胞和中央细胞的轮廓。将胚囊的合点端切破,轻轻挤压胚囊的珠孔端,四个细胞即可逸出。在最佳条件下,90min可从40个子房中分离出29个胚囊,进一步从中分离出11个卵细胞。分离出的胚囊细胞用显微操作仪收集备用。莴苣卵细胞的成功分离为进行离体受精探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水稻(Oryza sativa L.)的受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个水稻品种的双受精过程作了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作者看到,水稻在受精过程中常常有多条花粉管相继伸向珠孔,并把花粉管内含物注入胚囊。注入胚囊的内含物进入两助细胞之一,在卵细胞的一侧形成钩状构造。当合子发育成原胚时,钩状构造就逐渐消失。卵细胞与极核,除了通常的单精受精以外,有少数可能是属于多精受精的现象。卵细胞多精受精时,超数精子不但进入细胞质,而且进入细胞核。精子还可能进入原胚的胚胎细胞。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双-3”多胚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MIV(双-3、籼稻)传粉后可以有多个花粉管同时进入胚囊.大多数胚囊的合子发育为一个正常的胚,但是有少数合子胚发生裂生并分化形成双胚芽和一胚根.有些胚囊的助细胞和卵细胞同时受精后,分别发育为助细胞胚和合子胚;有些胚囊中的反足细胞团可直接发育为胚.可见“双-3”水稻除有正常合子胚外还存在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匹的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叶秀,陈泽濂,黎垣庆   水稻MIV(双-3、籼稻)传粉后可以有多个花粉管同时进入胚囊.大多数胚囊的合子发育为一个正常的胚,但是有少数合子胚发生裂生并分化形成双胚芽和一胚根.有些胚囊的助细胞和卵细胞同时受精后,分别发育为助细胞胚和合子胚;有些胚囊中的反足细胞团可直接发育为胚.可见“双-3”水稻除有正常合子胚外还存在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匹的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水稻胚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成熟时,卵细胞的合点端无细胞壁,核居细胞中部,细胞器集中在核周围,液泡分散于细胞周边区域。助细胞珠孔端有丝状器,合点端无壁,核位于细胞中部贴壁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珠孔端,液泡主要分布在合点端。开花前不久,一个助细胞退化。中央细胞为大液泡所占,两个极核靠近卵器而部分融合,细胞器集中在极核周围和靠近卵器处,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有发达的内突。反足细胞多个形成群体,其增殖主要依靠无丝分裂与壁的自由生长,反足细胞含丰富活跃的细胞器,与珠心相接的壁上有发达的内突。开花后6小时双受精已完成,合子和两个助细胞合点端均形成完整壁。合子中开始形成多聚核糖体、液泡减小。退化助细胞含花粉管释放的物质,其合点端迴抱合子。极核已分裂成数个胚乳游离核,中央细胞中细胞器呈活化状态。反足细胞仍在继续增殖。讨论了卵细胞的极性、助细胞的退化、卵器与中央细胞间界壁的变化、反足细胞的分裂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稻胚囊卵器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sativaL.)胚囊卵器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器刚形成时,3个细胞均有完整的细胞壁,壁上分布着许多胞间连丝,不久各细胞合点极壁出现突起解体。随着卵器细胞进一步发育,合点极壁不断解体。到胚囊成熟时,卵细胞的合点极壁消失,仅留下一层质膜;助细胞由于出现退化,侧边近合点端壁出现断裂破碎解体。此时,3个细胞只在弯钩壁上观察到胞间连丝。卵器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各种细胞器的变化很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质体和液泡。卵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的质体都含有淀粉粒,而助细胞的质体在2个极核移向卵器上方时,质体内淀粉粒已消失,直至胚囊成熟也未重新出现;卵细胞液泡的出现时间、大小和位置与助细胞的有所不同,卵细胞液泡出现较迟,但到发育后期,液泡体积却明显比助细胞的大,液泡除了主要位于合点极外,珠孔极也有些液泡,而助细胞的则主要位于合点极。助细胞中脂滴的出现存在一个高峰期,即发生在胚囊近成熟时。助细胞核在发育早期呈椭圆形,位于近中部偏珠孔端,在发育中后期呈不规则形,位于近珠孔端壁旁边。水稻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充分反映其代谢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用光学显微镜对Fuerte和Hass品种油梨的花粉管生长、受精与早期胚和胚乳发育进行了研究。授粉后24小时,花粉管穿入胚珠。当花粉管到达子房时,花粉管贴着子房内壁表面生长,然后沿着珠柄,穿过内珠被形成的珠孔,在珠心顶端的乳突细胞之间生长。它经过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授粉后48小时在胚囊中可见到精核,精核与极核融合后,精卵才融合。胚乳核先分裂,接着细胞壁形成。授粉后5—6天,合子第一次分裂。Fuerte品种授粉后1—2天的胚珠中,虽然在珠被或珠心处经常看到花粉管,但是只有不到20%的胚囊有花粉管进入。在Hass品种中,有60%的胚囊有花粉管穿入。可以认定,Fuerte品种之所以低产可能与花粉管很少进入胚囊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竹节参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雌配子体(胚囊)的发育过程。竹节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胚囊发育属蓼型,由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成。游离核胚囊时期,胚囊珠孔端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都较胚囊合点端多;胚囊合点端相邻的珠被细胞中有含淀粉粒的小质体,与胚囊珠孔端相邻的退化中的非功能大孢子中则有含淀粉粒的大质体和大类脂体。成熟胚囊中,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极核融合成次生核;卵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器数量较少;助细胞则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发达的丝状器。PAS反应表明,受精前的成熟胚囊中积累淀粉粒。次生核受精后,很快分裂产生胚乳游离核,到几十至数百个核时形成胚乳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则要经过较长的休眠期。  相似文献   

18.
助细胞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又称胚囊,通常由七个细胞所组成,包括在珠孔端的一个卵细胞二个肋细胞和在合点端的三个反足细胞以及在这两群细胞之间的一个大的含有双核的中央细胞. 在胚囊中结构最为复杂、并在受精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是两个助细胞.助细胞紧靠卵细胞,与卵细胞呈三角状排列,各细胞都  相似文献   

19.
韭菜胚囊发育与胚胎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韭菜胚囊发育为葱型,胚胎发生属柳叶菜型。成熟胚囊中,三个反足细胞形态上常类似卵器,其中二个呈助细胞状,一个呈卵细胞状。卵状反足细胞可分裂成多细胞原胚,但随着胚乳的发育而退化。在未受精胚囊中,卵细胞和卵状反足细胞均可分裂,它们的发生过程与合子胚相似,但因无胚乳哺育,均不能继续发育。论证了反足细胞胚的性质,初步探讨了胚乳与反足细胞无配子生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多胚水稻品系SB—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多胚及其起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水稻(OryzasativaL.)多胚品系SB-1中二倍性双胚和三胚的起源所进行的形态解剖观察、杂交后代表现和细胞胚胎学的研究表明,2n-2n型双胚和2n-2n-2n型三胚既不是合子胚裂生产生,也不是助细胞受精产生的,而极有可来源于存在额外卵细胞卵器中孵细胞和类卵细胞分别受精的结果,在成熟胚囊中观察到5.2%的二卵器和2.2%的三卵卵器。二卵卵器中卵细胞和类卵细胞大都并列位于助细胞合点端上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