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原种和栽培种接种后20~30天,菌丝体即长满瓶,如不马上使用,又无冰箱保存,温度适宜时就会长出菌蕾,顶掉棉塞,形成子实体,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二年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简易的保存法:去掉菌种瓶(管)口上的棉塞,取一块10~12厘米见方的洁净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2.
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传说人工瓶栽方法多为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去塞,任子实体从瓶口长出,产量低,加之出芝后的下脚料极难挖出,费时费工,成本高。本试验以塑料袋代瓶,采取室内培菌、室外覆土出芝新工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瓶塞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率及菌种质量。根据笔者经验,瓶塞的制作应抓好以下三点。 (一)曝晒棉花 制作棉塞前应将成捆的棉花打开曝晒,这样制作的瓶塞通气性好,且能减少灭菌过程中的棉塞潮湿现象。 (二)用棉适量 制作棉塞的用棉量要适当,先撕直径scm左右的整块棉花,随后在中间垫适量零星棉花,从四边向里卷紧后塞入瓶口,使棉塞 2/3在瓶口里,1/3露在瓶口外。 (三)辅助工具 用折断的镊子脚或相似的尖钢条作辅助工具,在左手将棉花塞入瓶口的时候,右手拿尖钢条协助将棉花推入瓶内,这样不但可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棉塞又能塞…  相似文献   

4.
李喜范  潘冰 《中国食用菌》1992,11(3):27-27,26
(一) 产生杂菌及病害的原因榆耳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杂菌及病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夹生料污染:拌料不均,有干料颗粒,灭菌不透。 2.瓶(袋)裂口染菌:在制作菌种过程中由于振动,特别是灭菌时,由于温度突变,会使瓶(或袋)壁产生裂缝,造成裂口处污染。 3.棉塞潮湿污染;由于瓶口不净或棉塞与料接  相似文献   

5.
灵芝人工栽培通常利用室内瓶栽或袋栽,室内栽培需建造专用菇房,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且子实体生长容易发生畸形,产量与质量不稳定。近年来,我们参照野生灵芝的生态环境,进行阳畦仿野生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阳畦出芝不仅管理方便,产量高于室内出芝1倍左右,且菌盖大、柄短,形状近似野生灵芝,商品性状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春良 《食用菌》2010,32(2):27-28
<正>无菌法和瓶栽技术基本一样,区别是封瓶口的材料不一样,无菌法采用棉塞或硅胶塞封口。无菌法在整个北虫草培养周期内,生长在一个密封且透气的无菌环境中,不受外界空气湿度的影响,培养出的北虫草子实体也是无菌的,可直接进行组织或孢子分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辽灵芝2号"的遗传与栽培性状,收集了5个当地主栽品种"辽引灵芝1号""F芝""南芝1号""南芝2号""赤芝1号",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及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辽灵芝2号"与当地主栽的5个品种拮抗线明显,在相异系数为0.56时,单独聚为一类。在20cm×20cm的木段栽培条件下,"辽灵芝2号"的菌丝长势更强,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子实体产量比当地栽培性状较好的"辽引灵芝1号"高5.0g·段~(-1),比"F芝"高11.0g·段~(-1),比产量最低的"南芝2号"高18.0g·段~(-1);孢子粉产量比"辽引灵芝1号"高28.0g·段~(-1),比"F芝"高49.5g·段~(-1),比产量最低的"南芝2号"高54.5g·段~(-1)。2011—2013年,3年区域示范推广试验表明"辽灵芝2号"抗杂菌能力强,芝形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7种不同种的灵芝中三萜及甾醇含量及子实体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萜及甾醇含量,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不同种的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赤芝(G.lucidum)、紫芝(G.sinense)、无柄灵芝(G.resinaceum)、无柄紫灵芝(G.mastoporum)、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e)三萜及甾醇含量依次降低,除无柄紫灵芝和皱盖假芝外,其余5种的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7种灵芝的子实体醇提物均具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半抑制率(IC_(50))分别为102.12、143.84、92.17、121.11、92.74、163.11、40.25μg/mL;对于SMMC-7721细胞,除皱盖假芝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外,IC_(50)为166.21μg/mL,其余6种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7个种中皱盖假芝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但其三萜及甾醇含量却最低,因此推测皱盖假芝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除三萜及甾醇外还包含其它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不同浓度富硒PDA平板培养基上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在添加了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测定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及总富硒量,比较不同灵芝菌株的富硒能力,最后从15个不同灵芝生产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高浓度硒有很好耐受能力且富硒能力强的菌株惠州灵芝。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液体摇瓶培养,7d后其菌丝体的硒含量为2386μg/g,总富硒量为3784.2μg/100mL。  相似文献   

10.
基于ITS系列分析鉴定野生灵芝属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福建漳州采集到的5个野生大型真菌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菌丝体,提取基因组DNA并且扩增其r DNA的ITS序列,基于ITS序列和子实体形态特征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初步研究。经鉴定,白芝2号为雅致栓孔菌(Trametes elegans),西灵1为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西灵5和长泰灵芝为韦伯灵芝(Ganoderma weberianum),白灵芝与Nemania bipapillata较接近。该研究为西灵5、白芝2号、西灵1等野生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灵芝菌丝体速溶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为其功能定位提供参考。主要对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清除DPPH·、·OH、O_2~-·的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进行测定,并检测了灵芝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速溶粉中的灵芝多糖含量为4.89%。随着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浓度的增加,清除各自由基的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逐渐增大;清除DPPH·、·OH、O_2~-·的IC_(50)值分别为0.912 mg·mL~(-1)、3.173 mg·mL~(-1)、0.863 mg·mL~(-1),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IC50值为6.706 mg·mL~(-1)。说明灵芝菌丝体速溶粉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获得弱木栓质化灵芝菌株为目的,利用液体培养4d的灵芝菌丝体和液体培养3d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为材料,在PEG-Ca^2 系统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初筛融合子19株(F1~F19)。其中,融合子F8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均接近糙皮侧耳,显微镜下,其菌丝体与灵芝和糙皮侧耳的均不相同,木栓质化程度大于糙皮侧耳,小于灵芝。  相似文献   

13.
以菌丝体生物量及发酵培养性状为主要指标,对卫星灵芝2号菌株种子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配方为玉米面1.5%,麦芽糖1%,酵母膏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VB1 1片/L,pH 6.0;摇床转数180 r/min,培养温度29℃,培养终止时间为5-6 d,此时发酵液菌丝体干重可达1.3 g/100 mL。  相似文献   

14.
灵芝古称瑞草,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味珍贵药物。据报道,灵芝提取物(多糖、有机锗)对神经衰弱、失眠、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气管炎、病毒性肝炎等有较好的疗效,还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增强人体免疫、防衰老等功能。目前,除利用野生灵芝外,通常采用人工栽培的灵芝或液体深层发酵的灵芝菌丝体来提取有效成分供药用或作为营养保健品,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常由于某些培养条件不当会长出一些畸形芝,还有些是现原基后不再生长的洁白浓密的菌丝团,这些次品往往被忽视,其实它们与正常灵芝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本文就正常灵芝、畸形芝和菌丝团的深加工及其营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康定灵芝属于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其菌丝体生长温度8℃~34℃,最适生长温度22℃~25℃;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温度18℃~30℃,最适温度23℃~25℃,发菌期153 d左右。该菌株出芝整齐、农艺性状稳定,每100千克菌材干芝单产达4.04 kg,比对照川芝6号增产10.7%。同时,该菌株功能成分含量较高,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灵芝新菌株。  相似文献   

16.
研究袋料栽培灵芝主要的药用成分灵芝多糖和三萜在不同生长时间和子实体部位的分布规律。将灵芝整个出芝过程分为5个时期,将子实体分为3个部分,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萜和甾醇含量。结果发现灵芝多糖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降低,在空间上无分布规律;灵芝三萜和甾醇含量随子实体发育逐渐增加,并在边缘含量分布最高。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随子实体发育有规律变化,灵芝三萜在子实体不同部位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松溪县原木灵芝栽培从 1989年开始 ,至今发展 50 0 0m3,产量 80 5t,产值 36 2 2万元 ,效益不断提高 ,技术不断成熟 ,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原木灵芝生产基地。灵芝子实体嫁接技术 ,是针对菌木大田栽培时部分灵芝“种性飘移” ,直接影响到灵芝的产量和芝农经济效益的问题 ,根据灵芝子实体分生能力强的现象 ,把子实体直接嫁接在分化的原基上的一种新技术。据试验 ,嫁接栽培比对照增加干灵芝2 83kg/m3,增收 150元。由于效果很好 ,深受芝农的欢迎 ,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 嫁接时间 选择在第一潮和第二潮灵芝刚开始生长时进行 ,我县多…  相似文献   

18.
满瓶装料法     
食用菌的菌种制种,历来都是将培养料装到瓶肩,离瓶口棉塞处有一段空隙,以满足菌种呼吸的氧气。我县自1979年以来,在蘑菇制种上,全面推广了“满瓶装料法”,即将培养料装至瓶口,使料与棉塞密接。这样,菌种的成品率反而有了提高。例如,1980年海滨副食品基地菌种厂蘑菇栽培种投产31万瓶,成品率达97%以上。去年我县的彭钲、六灶等菌种厂,在香菇制种上采用此法也获得成功。这种装料法有四个优点①发菌快。一般能在24~36小时内菌丝萌发,3天左右吃料。②封口快。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灵芝生产 ,本人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室内“井”字形堆叠栽培灵芝的优质高产技术模式 ,现简介如下。1 栽培季节 野生灵芝常在夏秋季节萌生。人工栽培可选择日平均气温在 2 5℃左右时栽培 ,江西一般在 4月接种 ,5~ 7月出芝或 7月接种 8~ 1 0月出芝。2 选用良种 目前较好的灵芝种有韩国灵芝、日本灵芝、泰山灵芝。3 原料配方3.1 棉子壳 78%、麦麸 1 7%、玉米粉 2 %、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各 1 %。3.2 杂木屑 74 %、麦麸或米糖 2 4 %、糖、石膏粉各 1 %。3.3 棉子壳 6 8%、麦麸 30 %、糖、石膏粉各1 %。3.4 棉子壳 4 4%、…  相似文献   

20.
五个灵芝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5个灵芝菌株的品种对比试验,在相同自然条件下,N7灵芝的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发育迅速,产量高,抗污染能力强,芝形整齐,芝盖大而厚,是一种理想的商品生产菌种。N8灵芝、日本芝和黑芝根据产量、菌丝生长情况、芝形特点,均可适量栽培。紫芝未能出菇,可能是条件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