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中血清计算游离睾酮(cFT)、睾酮分泌指数(TSI)及游离睾酮指数(FTI)的变化情况,探讨cFT、TSI、FTI在ED伴雄激素缺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填写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完成夜间阴茎勃起功能检测(NPT),根据病史及NPT检查结果纳入实验组及对照组,检测150例NPT结果异常以"ED"为主诉的ED患者及25例NPT结果正常的健康婚检者中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血清白蛋白(ALB),通过公式计算cFT、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TSI、FTI。以cFT≤0.3 nmol/L、TSI≤2.8、FTI≤0.4为参考截点值,以TT≤11.5 nmol/L为诊断雄激素缺乏的标准,计算出cFT、TSI、FTI的漏诊率、误诊率及符合率。结果:以TT≤11.5 nmol/L为评估标准,诊断20~40岁ED患者雄激素缺乏的符合率分别为cFT 90.8%、TSI 85.8%、FTI 80.8%;诊断20~40岁ED患者雄激素缺乏的漏诊率分别为cFT 4.0%、TSI 33.3%、FTI 44.0%;诊断20~40岁ED患者雄激素缺乏的误诊率分别为cFT 10.5%、TSI9.4%、FTI 12.6%。Kappa值分别为:cFT 0.755、TSI 0.564、FTI 0.427,P均0.05。TT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cFT、Bio-T、TSI、FTI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20~40岁ED患者血清TT、cFT、Bio-T、TSI、FTI在不同IIEF评分组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FT对20~40岁ED患者伴有雄激素缺乏的检测价值优于TT、TSI及FTI。  相似文献   

2.
河北某地社区中老年健康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研究中老年健康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随增龄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或同年龄组在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及年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社区健康中老年男性434例,年龄分布40~69岁;其中城镇居民198例、农村居民236例,分别测定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浓度,计算得出游离睾酮(fT)浓度、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浓度、睾酮分泌指数(TSI)、游离睾酮指数(fTI)。同时测定同一地区59例20~39岁男性生殖激素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老年男性血清tT水平随增龄没有明显变化,而LH、SHBG水平逐渐增高,fT、Bio-T、TSI、fTI则逐步降低。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4个年龄组(2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之间,tT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T水平与年龄、LH均没有相关性(P>0.05);LH和SHBG与年龄、SHBG与LH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fT、Bio-T、TSI、fTI与年龄、LH呈显著负相关(P<0.01)。按年龄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40~49岁组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LH、TSI、fTI有显著性差异(P<0.05),fT、Bio-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50~59岁和60~69岁组,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7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0~49岁组LH、SHBG的升高率及fT、Bio-T、TSI、fTI的下降率,农村大于城镇居民;相反,在50~59岁和60~69岁组,城镇则大于农村居民。结论:中老年男性血清tT水平随增龄没有明显改变,而LH、SHBG、fT、Bio-T、TSI、fTI则随年龄呈现梯度性变化。许多参数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或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血清游离睾酮水平和睾酮分泌指数随年龄老化而降低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调查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雄激素水平随年龄老化而发生的变化,寻找部分性缺乏的雄激素界限值。方法: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重庆四城市调查健康成年男性1 080人,年龄20岁以上,测定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游离睾酮(c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雌二醇(E2)、游离睾酮指数(FTI)和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cFT、TSI和FTI随年龄的老化而逐渐下降,并与年龄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T没有明显变化。cFT、TSI和FTI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40~49岁轻度下降,50岁以后下降的幅度加大,并维持相对稳定约20年,70岁以后又有进一步的下降。以20~39岁的10%位数为切点,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的界限值为cFT 0.3 nmol/L,TSI 2.8 nmol/IU,FTI 0.4。由cFT界限值计算的男性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的患病率为:40~49岁13.0%,50~59岁31.8%,60~69岁30.1%,≥70岁46.7%。结论:健康男性在40岁以后血清cFT、TSI、FTI水平随年龄老化而下降,而T没有明显变化。TSI随年龄而下降的规律与cFT非常接近,可以作为一个临床指标使用。由于TSI是根据临床常规检测的T和LH计算,因而可以免去复杂的非常规检测,降低费用,使用方便,比需要检测SHBG才能计算出来的FTI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贵州遵义市中老年男性血清雄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遵义市抽取437例年龄≥40岁的男性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样标本检测血清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计算游离睾酮(FT)、游离睾酮指数(FTI)和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中年组SHBG、LH、HDL和LDL均低于老年组,FT、FTI、TSI高于老年组(P均0.05)。TT和SHBG与TG、TCH、HDL和LDL呈负相关,FT与TCH呈正相关,FTI与TG、TCH和LDL呈正相关,TSI与TCH、HDL和LDL呈正相关,LH与TG、TCH和LDL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T和SHBG与TG、TCH、HDL、LDL仍呈负相关;LH与TCH、HDL和LDL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中老年男性血清TT、SHBG和LH降低有增加患高TC血症和高LDL血症风险,TT和SHBG降低有增加患高TG血症风险,而TT、SHBG和LH升高有增加患低HDL血症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国社区成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以及生殖激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及年龄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河北、陕西和江苏3省20~89岁以上成年社区男性人群共3 600例,进行生殖激素、生化指标检测以及身体基本参数测量。结果:共获得有效血清样本3 332例。社区人群中成年男性MS的患病率为38. 5%,MS组游离睾酮指数(FTI)显著高于对照组(0. 45±0. 19 vs 0. 39±0. 15,P 0. 01),而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及睾酮分泌指数(T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T:(13. 37±4. 23) nmol/L vs (16. 35±4. 78) nmol/L,SHBG:(33. 32±14. 91) nmol/L vs (47. 13±20. 50) nmol/L,TSI:3. 14±1. 80 vs 3. 64±1. 92,P 0. 01],计算的游离睾酮(cFT)和黄体生成素(LH)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除收缩压(SBP)外,TT、SHBG与MS各个组分均密切相关(P 0. 01),而cFT只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FBG)、SBP有相关性(P 0. 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在调整年龄、吸烟及饮酒因素、体质量指数(BMI)影响后,MS各组分均与SHBG水平显著相关(P 0. 01),MS各组分中血压的升高与血清TT水平无相关性(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年龄、吸烟、饮酒、BMI和TT的影响因素后,SHBG仍然是MS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OR:0. 965,95%CI:0. 958~0. 973,P 0. 01)。结论:cFT水平与MS无关,SHBG是MS发病的主要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乡村中老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2012年4~10月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乡村采用年龄分层抽样选取996例40~80岁的中老年男性进行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ADAM)、老年男子症状(AMS)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调查,同时测定血清中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白蛋白(ALB)水平,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cFT)及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水平,超声检测前列腺、睾丸体积。结果:研究对象年龄(56.22±8.82)岁,ADAM及AMS筛查LOH的患病率分别为62.86%和23.05%;ED阳性率为68.83%,SHBG、LH、cFT及Bio-T筛查LOH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浙江省嘉善县魏塘乡村中老年男性LOH筛查率较国内其他报告(特别是大中城市)LOH筛查率低,ED患病率接近。城乡中老年LOH患病率有差别,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的基本情况。方法:随机对南京玄武区884例55~89岁的中老年男性进行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等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黄体生成素(LH)等生殖激素指标。并收集119例20~39岁青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指标作为对照。结果:中老年男性的生殖激素中除TT及E2之外,其他6项生殖激素及相关参数(LH、FSH、fT、SHBG、TSI、fTI)的中位数(50%位数)随年龄增加均呈现梯度性变化,LH、FSH及SHBG水平逐渐增高,而fT、TSI、fTI则逐渐降低。采用Mann-Whitney U法比较5个年龄组(20~39岁,55~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两两之间的生殖激素或相关参数水平差异后发现:①TT水平,除了对照组与≥80岁年龄组、60~69岁组与≥80岁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E2水平,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③LH、FSH水平,除了55~59岁与60~69岁组间及FSH水平70~79岁与≥80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④fT、TSI水平,除了55~59岁组与60~69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⑤SHBG及fTI水平,所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生殖激素及相关指标与年龄、LH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fT、TSI、fTI与年龄、LH显著负相关(P0.01,|r|0.4),而与胆固醇、血糖及血红蛋白呈相对较弱的正相关(P0.01,r0.4);SHBG及LH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r0.4),SHBG与血糖及血红蛋白呈相对较弱的负相关(P0.01,|r|0.4),LH与血红蛋白呈相对较弱的负相关(P0.01,|r|0.4);TT与年龄呈相对较弱的负相关(P0.01,|r|0.4),而与血红蛋白呈相对较弱的正相关(P0.01,r0.4)。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男性血清TT(fT更为明显)水平下降,并可能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血红蛋白降低及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6月在我院常规年度体检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465例,年龄60~93岁。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骨转换生化指标(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可利用睾酮(BT)、睾酮分泌指数(TSI)和游离睾酮指数(FTI);分析各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血清FSH、LH、SHB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FT、BT、TSI、FTI、PTH及CTX、OC和PINP随增龄呈下降趋势,80岁以后下降较为显著(P0.05)。PTH与CTX、OC和PINP均呈正相关(r=0.227,0.269,0.162;P0.01),校正年龄因素后,相关性仍然存在;SHBG与OC负相关(r=-0.100,P0.05)。各骨转换指标随PTH四分位水平升高而增加,第一分位与第四分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CTX、OC和PINP负相关(β=-0.126,-0.141,-0.122;P0.05),PTH与CTX、OC和PINP正相关(β=0.196,0.279,0.189;P0.001),SHBG与OC负相关(β=-0.100,P0.05)。结论:增龄是老年男性骨转换减低的根本原因,血清PTH和SHBG水平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性激素的变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为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40例健康青年男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游离雌二醇(FE2)及生物有效性雌二醇(Bio-E2)结果老年男性在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青年男性;随年龄的增长,除SHBG外,其他性激素均有明显下降;老年男性中,Bio—T及FAI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其他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与增龄引起的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降低是影响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清游离睾酮(FT)、睾酮分泌指数(TSI)的变化,探讨两者在ED内分泌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ED患者及30例正常婚检者均来自于江苏省中医院男科门诊和病房,分别进行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问卷中勃起功能评分和性欲评分,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游离睾酮(FT),并计算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120例ED患者中低于TT、FT参考值的患者分别占5%、15.8%;TT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FT、TSI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TT随IIEF评分的变化缺乏规律,而FT、TSI随IIEF评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TT、FT、TSI在ED患者不同性欲评分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T在ED伴有性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优于TT,FT、TSI是评估ED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雄激素指标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症状问卷的关系,明确各雄激素指标的稳定性,为如何应用2009年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制定的LOH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 003例≥40岁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调查表(ADAM)、男性老龄化症状调查表(AMS)、IIEF-5问卷填写完整的男性,对雄激素指标与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总睾酮(TT)≤11.5 nmol/L的31例在平均1.5年后复测各雄激素指标,分析影响各指标结果波动的因素。结果:①游离睾酮指数(FTI)≤0.42、计算游离睾酮(cFT)≤0.3 nmol/L是AMS问卷阳性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69、1.302;睾酮分泌指数(TSI)≤2.8 nmol/IU、cFT≤0.3 nmol/L是IIEF-5问卷阳性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79、1.371。②2次测定的TT、TSI、FTI、cFT、FT进行配对t检验,TT、TSI、cFT、FT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于雄激素降低引起的症状存在多样性,而且雄激素水平存在一定波动,因此LOH诊断应联合多个症状问卷基础上结合各雄激素指标进行拟诊,睾酮治疗后症状改善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对男性中老年期血清雄激素水平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遵义地区40岁及以上成年男性437例(有输精管结扎史232例,无结扎史20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其血清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黄体生成素(LH),计算游离睾酮(c FT)、睾酮分泌指数(TSI)、游离睾酮指数(FTI)。结果:结扎组TT(17.39±6.57)nmol/L、SHBG(70.28±40.90)nmol/L和LH(10.85±11.73)IU/L均显著高于非结扎组的(16.01±5.41)nmol/L、(58.91±36.89)nmol/L和(8.86±6.49)IU/L,P均0.05;结扎组FTI(0.30±0.12)显著低于非结扎组(0.33±0.15),P0.05;结扎组c FT(0.23±0.09)nmol/L、TSI(2.46±1.51)nmol/IU与非结扎组(0.24±0.07)nmol/L、(2.42±1.34)nmol/IU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相关因素后,结扎组与非结扎组相比,TT(β:1.015,95%CI:-0.180,2.210)、SHBG(β:5.118,95%CI:-2.069,12.305)、c FT(β:0.003,95%CI:-0.011,0.018)、FTI(β:-0.012,95%CI:-0.035,0.011)、TSI(β:0.138,95%CI:-0.131,0.407)、LH(β:1.011,95%CI:-0.811,2.8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对男性中老年期血清雄激素水平未见明显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男性青少年性发育特点并对性激素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到我院泌尿外科因小睾丸、小阴茎就诊的肥胖男性青少年15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社区健康青少年男性50例,测算两组对象的体重指数(BMI)、阴茎自然长度、睾丸容积并询问有无遗精及首次遗精年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激素(FSH)、催乳素(PRL)、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孕激素(P)和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TT/E2、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①观察组BMI[(27.1±2.2)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20.4±1.6)kg/m2](P<0.05),阴茎自然长度[(5.6±1.7)cm]及睾丸平均容积[(7.6±2.3)cm3]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青少年首次发生遗精年龄未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遗精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性下降(χ2=17.335,P<0.05)。②观察组血清LH、FSH、PRL、TT、FT、E2、P分别为(7.82±2.14)mIU/ml、(7.71±1.83)mIU/ml、(8.91±3.52)ng/ml、(0.73±0.20)ng/ml、(5.09±2.60)pg/ml、(48.57±8.34)pg/ml、(1.25±0.58)ng/ml,对照组分别为(5.39±1.76)mIU/ml、(6.82±2.01)mIU/ml、(8.26±2.97)ng/ml、(1.47±0.41)ng/ml、(11.28±4.72)pg/ml、(8.61±4.08)pg/ml、(0.64±0.19)ng/ml,其中观察组LH、E2、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TT、FT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TT/E2值(0.015±0.004)较对照组(0.173±0.037)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TSI为(0.098±0.026),显著低于对照组(0.272±0.084,P<0.01)。③相关分析表明,BMI与PRL、E2呈显著正相关,与TT、FT、TT/E2及TSI呈显著负相关(P<0.05);阴茎自然长度与TT、FT、TT/E2及TSI呈显著正相关,与E2呈显著负相关(P<0.05);睾丸平均容积与LH、PRL、E2呈负相关,与TT、FT、TT/E2、TSI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男性青少年存在性发育不良及性激素水平改变,肥胖及脂肪积聚导致E2增高、TT及FT下降、TT/E2、TSI下降尤为明显并与性发育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男性青少年体内的脂肪含量对其生殖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睾酮分泌指数(TSI)在诊断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LOH)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筛选2009年3月到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男性激素异常专病门诊就诊患者50例,平均年龄54.6岁,所有入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在正常范围.根据症状及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症状调查表(SILOH)评分,TSI(TT/LH)以≤2.8nmol/IU为切点值,拟诊断为LOH,进行小剂量外源性睾酮补充治疗(TST)3个月.观察TSI及SILOH评分变化,确诊是否为LOH.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十一酸睾酮软胶囊80mg/d口服治疗3个月,有4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TSI数值上升有40例(83.33%),下降有8例(16.67%).SILOH评分上升的有42例(87.5%),下降的有1例(2.08%),无变化有5例(10.42%).TSI均值由治疗前1.91上升到2.61.SILOH评分由治疗前23.77上升到30.31.治疗前后TSI值和SILOH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因临床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检测手段的局限性,TSI可以作为诊断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其切点值有待于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清游离睾酮(FT)、睾酮分泌指数(TSI)的变化,探讨两者在ED内分泌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ED患者及30例正常婚检者均来自于江苏省中医院男科门诊和病房,分别进行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问卷中勃起功能评分和性欲评分,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总睾酮(rI,r)、黄体生成素(LH),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游离睾酮(FT),并计算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120例ED患者中低于TT、FT参考值的患者分别占5%、15.8%;TT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FT、TSI在不同年龄组ED患者中随年龄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TT随IIEF评分的变化缺乏规律,而FT、TSI随IIEF评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TT、FT、TSI在ED患者不同性欲评分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T在ED伴有性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优于TT,FT,FT、TSI是评估ED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低热量饮食对男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性激素的作用.方法 选择新诊断的单纯性肥胖病人33例及肥胖型T2DM36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同的治疗(二甲双胍+低热量饮食)3月,分别测其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的血空腹血糖(FP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身高、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与单纯性肥胖组比较,治疗前,T2DM组的体重、腰围、及FSH、FT浓度较低,SHBG浓度较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2DM组TT明显下降,FT无改变;单纯性肥胖组FT明显下降,SHBG升高,FPG无改变,治疗后两组的BMI及腰围均显著下降,两组的FSH及LH水平无影响.相关分析提示:治疗后单纯性肥胖组FT改变与SHBG及FSH改变显著相关.T2DM组TT与FSH改变相关.结论 二甲双胍+低热量饮食可使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的FT下降及男性肥胖型T2DM病人的TT下降,而单纯性肥胖组SHBG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FSH及LH水平无显著改变,治疗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生殖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年龄、血脂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40岁以上正常健康体检男性4 333例,年龄40~85岁,70岁以下者按5年间隔分组,70岁以上者为1组,共分为7组。测定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睾酮分泌指数(TSI=T/LH)。结果:7个年龄组的LH、FSH、E2和TSI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70岁组的LH、FSH和E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6个年龄组(P均0.05),而TSI水平显著低于其他6组(P均0.05)。2014年40~44岁组、45~49岁组及50~54岁组的T、E2和TSI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份的相应年龄组(P均0.05);2014年55~59岁组的T和TSI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份(P均0.05)。LH、FSH和E2与年龄呈正相关,P、PRL和TSI与年龄呈负相关;T与TC、TG、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40~85岁男性LH、FSH和E2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9%、2.7%和0.5%,TSI平均年下降率为2.0%。结论:40岁以上男性LH、FSH和E2随年龄增长而升高,TSI逐渐减低;40~59岁男性T和TSI 4年间有下降趋势,40~54岁男性E2 4年间有下降趋势;低水平T与血脂异常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男性高血脂患者血清生殖激素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探讨生殖激素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5~65岁男性297例,检测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结果:TT在36~45岁年龄段起出现明显下降(P0.05),FSH在36~45岁年龄段起明显升高(P0.05),高脂组LH水平在56~65岁时明显升高(P0.05),各年龄组间PRL和E2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TT、FSH、LH与年龄呈明显相关(r=-0.266,0.514,0.350,P0.05)。TT与TC、TG呈较弱的负相关(r=-0.215,-0.286,P0.05),与HDL-C呈较弱的正相关(r=0.281,P0.01);FSH、LH与TG呈较弱的正相关(r=0.282,0.343,P0.05)。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TT、FSH、LH的独立影响因素,HDL-C是T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成年男性血清TT、FSH水平随增龄呈现明显梯度性变化,高血脂患者呈现低TT、高FSH、高LH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形态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探讨畸形精子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男性不育患者,年龄25~40岁,利用Prader睾丸计评估患者睾丸容积,根据世界卫生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浓度,计算得出游离睾酮和生物活性睾酮的浓度。结果:90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根据精子形态分析结果分为3个研究组,即组1(正常形态精子<4%)、组2(正常形态精子≥4%且<10%)和组3(正常形态精子≥10%),每组30例。3组之间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睾丸容积分别为(14.27±3.65)ml,(16.90±3.57)ml和(14.57±3.57)ml,P组1,2=0.006,P组1,3=0.741和P组2,3=0.014;右侧睾丸容积分别为(14.60±3.70)ml,(16.60±3.35)ml和(14.67±3.54)ml,P=0.05;血清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总睾酮(TT)和SH-BG在3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游离睾酮(FT)水平分别为(0.25±0.07)nmol/L,(0.29±0.07)nmol/L和(0.31±0.13)nmol/L,P组1,2=0.086,P组1,3=0.010和P组2,3=0.364;生物活性睾酮(Bio-T)水平分别为(5.81±1.58)nmol/L,(6.78±1.55)nmol/L和(7.29±3.02)nmol/L,P组1,2=0.086,P组1,3=0.010和P组2,3=0.364。另外,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血清FT、Bio-T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不育患者血清FT和Bio-T水平越高,则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越高,提示FT和Bio-T可能参与畸形精子症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社区人群的中老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农村社区人口为基础,采用整群及年龄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中老年男性948例。采用统一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测量其基本身体参数,检测其血清生殖激素、Hcy浓度和代谢指标。本研究共获得有效问卷与血清样本868份。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MS,划分成MS组和非MS(NMS)组,并且按照1∶1设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浓度进行研究。结果:132例诊断为MS。经非参数检验,两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围(WC)、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间实验室参数进行比较,其中总睾酮(t 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和游离睾酮指数(FTI)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但Hcy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Hcy与MS危险因素的关联研究中,Hcy与BMI、SBP、DBP、FBG、TG、HDL-C均无相关性(P均0.05)。MS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对MS无显著影响。结论:血清Hcy与MS未见显著相关性,与MS各个组分也未见显著相关性。男性血清生殖激素与MS及其各个组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