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黄河水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4321-1234"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学实践,从培养内涵、模式构建、实践效果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典型模式与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并结合中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项目(简称中美“3+2”项目)的设置与开发,以试点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美“3+2”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开发,认为高职院校中外“3+2”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模式,并对此模式今后的实践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人才培养规格规范性描述、课程体系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等方面,对该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矩阵与“3+2”课程体系,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滞后行业需求,"供需错位"现象突出."2+1"模式彻底打破了旅游高职"由学校办学校"的传统模式,让旅游企业参与学校育人过程,完全按照行业标准打造合格"产品",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共赢,具有高职特色、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讨论了以“一群两块”模式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以“2+3+1”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问题,并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上应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探讨了该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后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如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另外,提出了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内无法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方案中缺少企业定制模块,工匠精神的培育缺少载体,教师课程教材资源开发滞后导致学校教学和行业技术发展脱节等人才培养难题,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形成基于校企"双主体、双基地、双轨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诸多难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大幅提升,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高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探索形成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经验与理论架构。本文简单阐述了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构建以企业为依托的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教师缺乏工程能力与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问题,是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涉及的两大核心问题。高校可以通过直接引入企业优秀工程师,或者让有关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1~2年的方式,来增强教师的工程能力。课程教学体系的安排,可考虑"1+1+1+1"模式,或者从职业技术学院选拔优秀学生,然后采取"3+X"模式。  相似文献   

10.
"4+1"人才培养目标对任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我院"4+1"学员的培训情况,分析了他们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及学习方法不利于任职能力培养等问题.从提高任职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专业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出在课堂融入思想交流,建立信息档案、跟踪人才培养,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扩展,采用多种教法、提升任职能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介绍构建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问题,指出了实施"2+1"模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应了解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现状,明确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及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探索"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服务外包行业与专业对接"的"1.5+0.5+1"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通过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定位,构建"单元教学+岗位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教学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施工图"并组织教学;制定课程标准并改进原有的课程及教法,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熟悉先进高职办学模式及职教经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动手能力,获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上岗证书等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示范建设资金建设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践的探讨,阐述了"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对"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样本,从前提、基础、环节、重点与难点等方面对构建"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教学组织与保障体系,针对“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要创建“企业学习”教学管理机构,创新实施的保障体系,探索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严密的过程控制,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逐步显现,由于现行高职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导致大量毕业生因工作能力不强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由此笔者按照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通过"1+0.5+1+0.5+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合理分配,实现多阶段、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初步实现了毕业学生工作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无缝链接,学生及学校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对比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德国“FH”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校企合作的“2+6”实践教学改革,以湖南工程学院与德力西电气“企业+学校+学生”开展的联合培养“选择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例,对基于校企合作的“3+1”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