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为海绵窦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3种扩大经鼻蝶入路即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中鼻道入路,观察各手术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结果蝶窦开口、斜坡凹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翼管等为重要的手术标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双弯曲型18侧,不典型弯曲型2侧。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是海绵窦病变的重要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进入海绵窦区解剖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成人尸颅标本,各选6例样本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暴露海绵窦区,观察海绵窦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暴露情况及位置关系,比较两科手术对于海绵窦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程度及优缺点。结果眶-颧入路开颅手术,通过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Kawase三角几乎可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而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对于海绵窦前内侧及鞍旁区域暴露良好,不能暴露上斜坡区域。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窭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 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 mm(范围28.7 mm~44.0 mm).结论 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入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和脑神经的显微解剖特点,为切除颈内动脉外侧肿瘤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成人尸头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观察颈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和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有两个重要分支:海绵窦下动脉和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起源颈内动脉水平段中央外侧,垂体下动脉起源于脑膜垂体干。内展神经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外侧,向眶上裂方向走行。颈内动脉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视神经入眶上裂处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4 mm、3.4 mm、3.9 mm和4.5 mm。结论:熟悉展神经和海绵窦下动脉在海绵窦内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经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时对其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绵窦间隙在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基于颈内动脉的自然走形,把海绵窦分为上、下、后、外侧间隙,术中对不同间隙内肿瘤采用不同切除方法。结果 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6例,垂体功能减退危象1例,眼球外展障碍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15例术后随访3~36个月;11例肿瘤全切除中,10例无复发,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复发并动态观察;4例次全切除中,2例无进展;2例术后6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效果良好,基于颈内动脉的自然走形的海绵窦间隙划分方法为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海绵窦位于垂体两侧,蝶窦外侧壁的侧方.海绵窦病变常常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尤其是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常累及多个结构.海绵窦病变的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如何选择手术人路、减少并发症、全切除肿瘤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眼动脉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观察,并对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鼻蝶入路蝶窦内解剖观察。结果 经鼻蝶入路大多可获得眼动脉瘤颈的正面视野。结论 经鼻蝶入路治疗眼动脉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切除侵及海绵窦肿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5例内镜经鼻腔-蝶窦、筛窦入路切除侵及海绵窦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垂体瘤24例,脊索瘤6例,脑膜瘤3例,鼻咽癌2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全切20例(57.1%),次全切10例(28.6%),部分切除5例(14.3%).所有病例均经3-9个月随访.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肿瘤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术者的要求很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鼻蝶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内镜下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显露斜坡区,观察有关显微解剖标志。结果扩大经鼻蝶内镜入路可磨除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骨性结构;可显露斜坡区腹侧硬膜下的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此入路的手术标志主要包括:蝶筛隐窝、蝶窦开口、视神经隆突、颈内动脉隆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后-斜坡区的腹侧硬膜下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在经蝶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2000年5月-2006年5月共治疗垂体瘤678例,术前均行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且均在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420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543例(80.1%),次全切除118例(17.4%),部分切除17例(2.50/0)。术后临床症状改善643例(98%)。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均有所改善。2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鼻腔出血、鼻部黏膜局限性感染、外鼻孔缩窄和脑脊液漏。420例随访病人中,4例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 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创伤小,显露清楚,切除肿瘤相对完全,操作简便、安全,术后病人反应轻。住院时间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的应用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蝶窦外侧壁、蝶鞍、海绵窦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切开海绵窦内侧壁,显露海绵窦内侧腔。结果颈内动脉(ICA)明显隆起于蝶窦侧壁的占58%,蝶窦内隆起呈管型占3%。鞍底硬膜分为2层,海绵窦内侧壁的上部南垂体硬膜构成,无骨性结构支撑;下部由骨周硬膜构成,有蝶窦侧壁骨质支撑。两侧海绵窦内侧壁的距离为(14.8±2.7)mm。海绵窦内侧腔位于C4段ICA与垂体之间,腔内为丰富的静脉丛,最宽可达7mm,但常因ICA扭曲而闭塞。无颅神经穿越海绵窦内侧腔,ICA是扩大经蝶入路探查海绵窦遇到的第一个主要结构。结论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内,内镜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鞍底、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更易于向颅前窝底、鞍旁海绵窦和斜坡方向扩展。内镜与显微镜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镜下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海绵窦(CS)经Dolenc入路进行显做外科解剖学研究,为途经该区的显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Dolenc入路,对15具(30侧)灌注好了的尸头在放大5~20倍的手术显做镜下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联合硬膜内、外打开CS上壁和外侧壁,然后进入CS内,显露神经、血管。CS上壁及外侧壁各有与手术相关的解剖三角,近环的一部分形成颈内动脉(ICA)-Ⅲ硬膜,与视神经嵴相连,ICA床突段可有静脉丛。结论Dolenc入路显露充分、安全,可配合使用CS内各个三角处理其内病变。ICA床突段可位于CS内、外,而视神经嵴可作为区别CS和硬膜内邻近ICA瘤可靠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鞍区及鞍旁区多层技术重建颅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及鞍旁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腺瘤5例;均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并采用多层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达全切除,颅底重建均1次修补成功。术后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术中多层技术重建颅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海绵窦的颅眶颧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15例,血管内灌注乳胶染料后进行至海绵窦的相关手术入路操作,手术显微镜下观测海绵窦的解剖结构,每侧测量了12个海绵窦各壁上解剖三角的有关数据,将颅眶颧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进行比较。结果通过Hakuba三角和Parkinson三角几乎能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结论经海绵窦三角直接手术,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海绵窦内,充分认识有关解剖三角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颅眶颧入路能充分暴露海绵窦侧壁各解剖三角。有利于进行海绵窦复杂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