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维浅海简正波混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了浅海简正波混响模型,模型计算了从声源到浅海水底散射域声波能量的传播及其反射过程。在散射域,考虑了复本征值,有效的简正波对入射波和混响强度的影响。并且将简正波分解为上行波和下行波,利用下行波和Lambert散射定律,计算海底散射后接收的混响强度,其结果与收发同置的水听器接收数据一致。所得出的混响强度模型,物理意义清楚,形式简单,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浅海水声信道的脉冲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安清 《声学技术》2007,26(5):988-989
1问题提出在沿岸浅海,声波由海面和海底不断反射而传播,其多径效应非常显著。浅海中还存在着大量散射体以及起伏不平的界面,其散射效应严重[1,2]。另外,浅海里还有大量海洋生物的活动以及海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海底混响包络非瑞利化的原因,将基于物理过程的K分布混响模型和Jackson海底散射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物理散射的单基地海底混响仿真模型。将海底混响统计特性与声呐波束宽度、带宽、频率、掠射角等系统参数和散射体尺寸、散射强度、分布密度等环境参数联系起来,同时兼顾了海底混响的统计特性和物理形成机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南海深海(海深3600)进行了混响强度的测量。使用炸药量为1公斤的定深爆炸源,以悬挂在不同深度上的无方向性水听器接收混响信号。本文给出了声源和接收器深度约为450米、200米、100米时的典型深海混响波形结构。从近程混响中可区分出体积、海面和海底混响,由此能估算出海面和海底的散射强度以及深海散射层的层强。文中给出了频率为500赫至16千赫范围内的海面散射强度与掠角的关系(掠角范围为9度至44度)以及频率为500赫至8千赫范围内的海底散射强度与掠角的关系(掠角范围为35度至75度)不同频段的散射强度的角度依赖关系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具体界面散射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海底混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混响仿真时通过时空离散化处理降低计算量的方法.以混响的点散射模型为基础,海底混响认为是海底散射体对发射信号的响应,用线性网络对其进行描述,得到冲击响应函数.通过对冲击响应函数时间离散射化处理,相应的对海底进行空间区域划分,进而把散射体散射信号叠加时的叠加总数转化为时间域离散化之后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6.
"不规则海域"是水平边界和海底边界形状不规则的海域。从边界混响产生的物理机理出发,以射线声学为基础,用Lambert散射定律计算海底和侧壁面的散射,建立浅海不规则海域混响强度模型。该模型仿真计算出的收发合置平均混响强度与实验数据测得的混响强度相符。该混响强度模型能准确地计算此类海域的平均混响强度。  相似文献   

7.
房媛媛  李亚安  崔琳 《声学技术》2013,32(6):473-476
混响是主动声呐目标检测的主要干扰,混响的建模与仿真对研究水下信号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海底混响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发射信号的波形、海底散射体散射特性以及运动平台带来的多普勒频移等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海底混响仿真方法。该方法同时结合了散射原理与网络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其仿真实现方法简单高效。最后,通过分析混响仿真信号的瞬时值、包络的概率分布、频谱特性以及时间相关性,验证了该方法对海底混响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浅海负跃层条件下平均远程海底混响强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实验与计算说明,在海面比较平静的情况下,浅海混响强度主要决定于海底的散射强度。当收、发合置于负跃层之上时,远程平均混响强度按t-5(t表示发射后的时间)变化:当收、发合置于负跃层之下层时,平均远程混响强度按t-2.5至t-3变化;当收、发铅直分置于负跃层之上、下时,混响强度是互易的。根据浅海负跃层混响的特点,提取了小掠射角海底反向散射强度。 一、引言 众所周知,混响级是声纳方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声纳性能预报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收发分置式声纳系统混响仿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胜  常绪成 《声学技术》2010,29(4):355-360
给出了收发分置式声纳系统混响的一种仿真方法,首先推导出收发分置式声纳系统的体积混响、海面混响、海底混响的等效平面波混响级公式,并由等效平面波混响级公式计算出平均声强度衰减规律,与由声线法计算平均声强度衰减规律相比,仿真实现时计算更简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平均混响强度衰减规律分析和统计特性与时间相关特性检验,与理论值相比较具有一致性,为收发分置式声纳系统的目标检测、信息传输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明明  牟泽霖  万芃  石扬 《声学技术》2016,35(6):512-517
深海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均匀"水团"、分层、深海生物圈以及海底逸出气泡等,这些散射体对入射声信号的散射构成了深海体积混响。通过测量获取深海水体散射目标的散射强度,研究不同海区不同时间的体积混响,对进一步认识深海声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主动声呐系统的性能预报。从深海中的主要散射体的组成、分类及其特征出发,介绍了一种深海体积混响及散射特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垂直向下发射窄波束测量各个深度层上的散射强度,用直观的声学图像显示强度值。构建试验系统在南海进行了深海试验,通过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发现,深度100 m以内的鱼类和处于深海散射层的海洋生物是深海体积混响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