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锐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溶栓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患者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其负性心理状态,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3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溶栓治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此基础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0%;出血发生率为12.5%;症状缓解占95.0%。对照组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出血发生率为40.0%;症状缓解占75.0%。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用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患者42例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开始溶栓时间(4.6±0.5)h、住院时间(11.4±2.3)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7±1.2)h、(15.2±3.1)d,观察组栓塞血管再通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护理干预下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资料,随机分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配合的63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63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治疗效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6%,与对照组79.37%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并发症与异常情况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35%(4/63),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8.41%(62/63)、对照组88.89%(56/63),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且可帮助控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利于维系良好护患关系,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治疗相关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简单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下淤血、观察患者牙龈是否出血,记录患者皮下点状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一过性血尿。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轻微牙龈出血、皮下点状出血、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出血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罗慧 《北方药学》2021,18(4):22-23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铭复乐(rhTNK-Tpa)溶栓治疗效果及全程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溶栓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则接受全程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溶栓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同期配合全程风险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溶栓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3.13%,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9.38%,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时采用不同时间窗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间窗<4.5 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控制在4.5~12.0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6.38±3.17)、(3.07±1.4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67±4.02)、(7.49±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8±0.0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28)分, Barthel指数(BI)评分(80.08±3.2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7±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0.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2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及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2.2%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4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8.2%,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是94.2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是87.14%,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的有6例,占8.57%,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的有15例,占21.42%,观察组发生静脉溶栓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急性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采取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模式MRI指导下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溶栓组,对照组为38例拒绝静脉溶栓后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组为42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患者,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脑出血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出院后3、6个月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式MRI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早期再灌注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在MRI指导下能够改善患者神经情况,降低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谷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10-1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溶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于五原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收治需进行静脉留置的患儿124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各阶段吞咽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干预组有效率为91%(91/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7%(37/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榆树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6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14%,高于对照组的60.82%(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白介素6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白介素6水平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白介素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66例脑卒中合并脑梗死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别给予溶栓及抗凝、降纤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3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合并脑梗死症患者,对症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办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办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较低,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针对性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溶栓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及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过程中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加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7例。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81%)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组间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