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IMT≥0.9 mm或粥样斑块形成者设为IMT阳性组,其余为IMT阴性组,另取80例正常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HbA1c水平,并分析HbA1c水平与颈动脉AS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T阴性组及IMT阳性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IMT阴性组比较,ITM阳性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较高(P<0.05),且HbA1c水平与颈动脉AS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1,P<0.01.结论 HbA1c可能促进了AS的发生与发展,降低血液HbA1c水平对防治A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 A1c(haemoglobinA1c,HbA1c)能回顾性了解受测者近 2~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HbA1c 已被临床视为评估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对金标准,其重要性已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达到共识。国外已有研究显示 HbA1c 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HbA1c 在心衰诊治方面亦有其相应价值,本文就 HbA1c 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85例T2DM患者进行HbA1c检测.A组40例,HbA1c≤6.8%;B组45例,HbA1c>7.5%.两组均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测定.结果血流变学水平尤其是其中的纤维蛋白原(FG),B组较A组显著升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越高,血流变指标越高,二者是构成T2DM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A1c诊断中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最佳切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且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共8 80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HbA1c等指标.对HbA1c诊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切点进行分析;按年龄分层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切点.结果 HbA1c诊断新发现糖尿病的切点为6.4%的特异性较高(86.8%),相应的敏感性为68.0%.HbA1c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偏低(0.558).40 ~49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最低,为6.1%;而70~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值最高,为6.6%.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HbA1c 6.4%为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HbA1 c不适合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 lb)与肌酐(Cr)比值三项指标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84例,根据尿蛋白常规定性检测的结果分为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36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Cys-C、HbA1c、U-mAlb/Cr,评价各项测定结果。结果三组的Cys-C、HbA1c及U-mAlb/C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阴性组Cys-C、HbA1c及Um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阳性组Cys-C、HbA1c及U-mAlb/Cr明显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ys-C、HbA1c和U-mAlb/Cr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相比各指标单项异常检出率,阴性组三项指标联合异常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而阳性组Cys-C、HbA1c、U-mAlb/Cr的单项异常检出率及三项指标联合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阴性组Cys-C、HbA1c与U-mAlb/Cr呈正相关(r=0.874、0.816,P0.05)。结论 Cys-C、HbA1c与U-mAlb/Cr能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程度,是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有效指标,而三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HbA1c衰减动力学. 方法 选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并可持续控制血糖患者41例,随访3个月血糖和HbA1c水平,建立HbA1c衰减动力学模型. 结果 血糖达标后,HbA1c于1周后开始下降,其后下降基本呈线性,衷减速率0.071(0.062,0.077)%/d,半衰期39.4(31.7,44.6)d,衰减方程y=-0.0706×(x-7)+治疗前HbA1c. 结论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后,根据HbA1c衰减方程计算结果,与相应时间点HbA1c检测值比较,可初步判断HbA1c是否能达标,并指导治疗措施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排除糖尿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空腹抽血收集HbA1c及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Lp(a))]信息。按照三分位法将HbA1c分为高水平组(HbA1c6.0%)、中水平组(5.7%HbA1c6.0%)、低水平组(HbA1c5.7%),分析比较不同级别HbA1c患者的血脂水平。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入院收缩压(SP)、舒张压(DP)、入院前用药史(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肿瘤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ALT、AST、血Cr等已知的影响血糖和血脂因素后,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HbA1c与血脂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选328例患者,HbA1c高水平组127例,中水平组99例,低水平组102例。随着HbA1c的增高,Lp(a)增高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4)。TG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HDL-C在HbA1c高水平组低于中等水平及低水平组,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871,P=0.550)。TC及LDL-C在各水平HbA1c组无明显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Lp(a)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167,P=0.004),而与TG、TC、HDL-C、LDL-C无相关性。结论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HbA1c与Lp(a)呈正相关,而与TG、TC、HDL-C、LDL-C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国际上已积极推动HbA1c检测标准化以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管理,而在中国,因HbA1c检测结果标准化和一致性程度不够等,临床推广存在诸多局限。在上海召开的罗氏诊断亚太区HbA1c交流会上,多位国内外糖尿病、检验及内分泌领域专家就HbA1c的国际应用现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诊断和母婴并发症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318例正常妊娠(对照组)者、69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患者(GIGT组)及105例GDM患者(GDM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CT)和HbA1c测定,通过ROC曲线评价FPG、OGCT和HbA1c在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HbA1c水平不同者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PG、OGCT和HbA1c诊断G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92%和91%,HbA1c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敏感性高于OGCT;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随HbA1c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HbA1c可作为GDM筛查诊断和监测母婴并发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A1c与冠心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冠心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0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组,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测定静脉全血HbA1c、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分析比较两组相关炎症因子与HbA1c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bA1c、CRP和Fbg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两组HbA1c水平均与CRP、Fbg水平呈正相关趋势。结论低度的炎症活动不但在冠心病中有所增多,而且在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糖尿病前期亦随着HbA1c在正常范围内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北京市利康医院门诊就诊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8例,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人群320例作为对照。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6%,176例) 和HbA1c升高组(HbA1c≥6%,14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的关系。结果 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对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体质指数、TG、TCHO、HDL-C、LDL-C、BUN、Scr、UA及FPG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升高组与HbA1c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Cys-C和血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UAlb与HbA1c、血糖(FPG)及Cys-C呈正相关。 HbA1c、FPG及Cys-C水平是UAlb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及Cys-C水平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和HbA1c,比较两组测定值,并比较糖尿病组不同FPG患者的HbA1c检测值,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F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PG水平的糖尿病患者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2,P<0.05),糖尿病组患者HbA1c含量随着FPG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HbA1c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对105例HbA1c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增高组),在脑卒中急性期和随访30d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与94例同期收治的同龄HbA1c正常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HbA1c升高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急性期,HbA1c增高组患者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损伤(P0.05),2组的抑郁状态无明显差别(P0.05)。而随访30d后,HbA1c增高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仍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此时HbA1c增高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加重(P0.05)。结论 HbA1c升高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与HbA1c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GA值.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2 532名,其中正常糖调节组898例、糖调节受损组6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939例.采用液态酶法测定GA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GA与HbA1c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32例研究对象,HbA1c水平为(6.3±1.1)%,GA水平为(17.9±4.5)%,GA/HbA1c为2.85±0.51.(2)HbA1c、GA及空腹血糖、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均显著正相关(r为0.567~0.776,P均<0.01).(3)GA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其回归方程为GA=2.871×HbA1c-0.112,即HbA1c每升高1%,GA相应升高2.87%.HbA1c为6.5%时,对应的GA值为18.5%;以GA≤18.5%来预测HbA1c≤6.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32%、72.49%、86.48%、65.73%、79.19%.而当HbA1c为7.0%时,GA对应值为20.0%;当HbA1c7.5%时,GA对应值为21.4%.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h1c水平其相应的GA值,为G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平均水平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与褪黑素(MLT)的关系. 方法 将90例T2DM患者根据HbA1 c水平分为HbA1 c<7%组28例、7%≤HbA1 c≤10%组32例和HbA1 c> 10%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30名,分析不同HbA1c水平内源性MLT与HPA轴激素的关系. 结果 (1)HbA1c<7%组和NC组HPA轴激素、MLT水平相对较低,而7%≤HbA1 c≤10%组和HbA1 c> 10%组相对较高.(2)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在HbA1 c<7%组和NC组中,MLT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呈正相关(r=0.476、0.487,P均<0.05);在7%≤HbA1 c≤10%组和HbA1 c>10%组MLT与血清皮质醇(CORS)呈正相关(r=0.318、0.047,P均<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清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CORS是MLT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的T2DM患者MLT与HPA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不同.过高的CORS可刺激MLT分泌,HPA轴与MLT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线值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检测结果的个体因素。方法在200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地区调查了3219名≥50岁的上海常住居民。对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但调查前未被各级医疗机构诊断为糖尿病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通过电话开展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并检测随访应答对象2009年所留血液样本HbA1c。结果基线人群自报糖尿病发病率为8.6%(278/3219)。2938名非糖尿病人中,空腹血糖受损病例为11%(313/2938)。对其中240名留有电话信息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开展电话随访,随访应答率为45%(108/240)。15%(16/108)在2年中新诊断为糖尿病。HbA1c≥6.5%的对象中有50%(6/12)发展为糖尿病,而HbA1c<6.5%的对象中仅有14%(10/72)(OR=6.4,95%CI:1.45~29.0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水平和三酰甘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6,P=0.026)。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基线HbA1c≥6.5%和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要求检测HbA1c以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对HbA1c达标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1 266例,按照3 a期间HbA1c监测次数(1~3次、4~6次、7~9次、10~12次)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bA1c控制情况。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测量HbA1c。结果 4组患者HbA1c结果的构成有统计学差异(χ2=2 446.64,P〈0.01),HbA1c的监测次数和控制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HbA1c监测频率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的333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one c, HbA1c)水平及与血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2年6月1~30日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3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HbA1c、血糖及血脂检测,根据HbA1c水平分组,HbA1c≥7.0%组与HbA1c<7.0%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血脂水平,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HbA1c≥7.0%组的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显著高于HbA1c<7.0%,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HbA1c<7.0%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著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转归以及预后的影响。185例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诊断为AMI。将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异常组,随访6个月。HbA1c异常组的患者死亡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 :HbA1c异常的老年AMI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