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应婷 《中国药业》2013,(24):78-79
目的评价医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医院2010年至2012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上升,第2代、第3代抗组胺药使用率远远大于第1代,占到总销售额的98%以上,其中氯雷他定糖浆和左西替利嗪片2010年至2012年一直位于DDDs排序的前两位。结论该院主要选择安全高效的第2代、第3代抗组胺药使用,基本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陆杰  方子正  沈斌 《海峡药学》2012,24(4):228-230
调查我院2008~2010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酮替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的用药频率一直保持领先.我院抗组胺药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第二、三代新型抗组胺药已逐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魏智中  陈加容 《中国药业》2008,17(11):48-49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医院2005—2007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结果第1代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呈下降趋势,第2代抗组胺药则稳步上升。结论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经济高效的抗组胺药是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贺悦 《海峡药学》2008,20(5):111-113
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所2003年~2006年度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6年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用药金额和应用频度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代抗组胺药呈逐年上升趋势,盐酸左西替利嗪在近3年年用药金额和应用频度均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抗组胺药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 :调查杭州地区18家医院2000年~2002年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生产厂家等信息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2001年较2000年增长17 89 %,2002年较2001年下降4 58 %;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是抗组胺药的首选 ;合资、进口药品占70 %以上市场分额。结论 :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 ,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第1代,占到总额的96%以上。2008-2011年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一直位于DDDs排序的前2位,咪唑斯汀由2008年第5位上升至2011年第3位。结论我院主要选择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作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传统抗组胺药的改良剂型以及安全性更可靠的抗组胺药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德彪  龙锐 《中国药业》2012,21(3):49-50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抗组胺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3年中,第2代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分别占总销售金额的99%以上;用药频度排序列前2位的药品是左西替利嗪和酮替芬;国产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涨,合资和进口药品的变化不大.结论 第2代抗组胺药居重庆地区抗组胺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痛研究所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数据库,对我院2008-2010年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a)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组胺药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0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金额分别为1147、118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组胺药应用现状及趋势,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调查2004年~2006年我院应用抗组胺药的品种、剂量、消费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每日平均药费(DDC)等情况。结果:2004年~2006年共应用抗组胺药11个品种;2004年、2005年2、006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421 2924、59 349和561 942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50%。DDDs分别为206 7472、46 687和230 267,年平均增长率为5.54%,3年之中DDC无差异。结论:分析、掌握药品消费金额和用药频度、对抗组胺药的供应管理至关重要。药品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助于降低药费支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医院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居前的是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用药频度靠前的左西替利嗪、酮替芬。结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适中的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儿童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药品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7-2019年门诊药房口服抗组胺药品的相关数据信息,统计药品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8、2019年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量和用药金额相对平稳,但相对于2017年的使用量和用药金额则均有大幅提升,第1代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占比不到全部抗组胺药的1%,3年来,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排在第1位的药品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日均费用(DDC)最高的药品是氯雷他定糖浆。结论 天津市儿童医院抗组胺药的使用量和用药频率与患儿年龄特征和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其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同时应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现状,规范管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008-2010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加。结论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基本合理,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相似文献   

13.
陈琳 《中国药业》2007,16(4):52-53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2004—2005年的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间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第1代呈下降趋势,第2代稳步上升,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和用药金额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146家医院抗组胺药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抗组胺药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调查了6城市146家医院2000~2002年抗组胺药的使用金额,分析其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2000,2001,2002年分别为人民币4 171.43万,4 382.91万,3 908.67万元,2001年较2000年增长4.83%,2002年较2001年减少12.13%。结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是首选抗组胺药,此类药物有心脏毒性作用,发生率虽低,但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利用Excel软件对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使用高血压药的购药金额居前3位的种类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3类药品用药金额总和为78.50%。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抗高血压药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尼群地平片和卡托普利片。消耗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是培哚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论该院高血压用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我院用药实际,分析探讨抗组胺类药物在我院的实际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选择采用金额排序和使用频度的分析方法对近3年我院抗组胺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的抗组胺药品种,左西替利嗪片用量一直居于前列,其次为氯雷他定片;使用增幅较大的是氯马斯汀口服液,从构成比排序角度基本未变.日用药金额中最高品种为氯马斯汀口服液,最低为氯苯那敏片,但其限定日剂量值为最高.结论 价格经济性较好的抗组胺类药物是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用量呈增长趋势,日均费用降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是降压治疗主流药物,主要品种用药金额序号和用药频度序号比值为0.3~3.5。结论: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结构基本合理,开发质优价廉的药物对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永琴 《中国药业》2003,12(8):50-51
目的:考察医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但总用药频度(DDDs)差别不大;第2代抗组胺药比特利、酮替芬在4年的DDDs排序中稳居前2位,其中比特利年用药金额及DDDs连续4年名列第1位。结论:经济、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组胺药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绍莹 《安徽医药》2010,14(7):840-842
目的了解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销售金额均排在前三位。结论该院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为CCB、ARB和ACEI等,应用情况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百分比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钙离子拮抗剂在品种数、用药频度、用药金额上均处在第一位,其中拉西地平用药频度最高。结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