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电网输电杆塔位于山区或无人区,66 kV输电线路在运行中不定期遭受自然界雷电侵害,增加了杆塔遭受雷击跳闸的风险。给66 kV输电线路安装避雷器可有效防止雷电反击与绕击,但避雷器安装成本较高,如何优化避雷器安装方案是实践难点。建立杆塔、避雷器模型,分析雷电冲击下避雷器工作特性,重点研究安装2支、3支和4支避雷器的耐雷能力。分析得出,在同塔双回杆塔的上相、下相导线安装避雷器为安装优选方案,实践中上相比下相导线装设避雷器更具优先级。  相似文献   

2.
以浙南地区某条10kV配电线路为研究对象,该10kV配电线路全线绝大部分位于山区,土壤电阻率较高,沿线杆塔接地电阻大多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由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及断线率很高。结合ATP-EMTP和CDEGS软件等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技术,从安装线路避雷器、架设耦合地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和采用不平衡绝缘装置等方面对线路防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前三种防雷措施能够明显提升10kV配电线路预防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雷水平。基于该仿真研究方案对该线路进行了防雷改造工程,改造后尚未发现因雷击而造成的线路故障,防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区土壤特点的分析和处在岩石地质杆塔的接地网的特殊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山区岩石地质杆塔的接地电阻,构建多条散流通道,使雷电流能量很好地泄放,提高了输电线路杆塔的防雷水平,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屯兰变电站进线段杆塔遭受雷击导致主变压器被打坏的事故,着重对事故中进线段防雷保护措施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进线段防雷保护存在杆塔接地电阻超标、线路绝缘水平过高、避雷器的动作值与线路绝缘水平不匹配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利用树枝状放射接地体优化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采用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配合终端杆塔线路避雷器,形成进线段精细化综合保护;在进线段终端杆塔上装设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3种改造措施的综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雷电侵入波的幅值和陡度,保证矿区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传统防雷系统存在防雷水平不佳,花费过高等问题,为此,设计一种土壤电阻率影响下输电杆塔线路自主防雷保护系统.结合信息中心机房设计系统的硬件部分,详细描述系统硬件的设计原则.由于土壤电阻率影响下输电杆塔线路的杆塔横担接地,采用延续伸长接地体连接各个基杆塔的接地装置,为输电杆塔线路自主防雷提供一条低阻通道,有效预防输电杆塔线路遭受雷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雷电攻击,同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避雷器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避雷器的安装未考虑实际的杆塔结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成本,影响整体线路搭建方案的经济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研究基于经济性考虑的避雷器安装方案,建立了同塔双回路电磁暂态模型,分析了杆塔结构、地形地貌对于同塔双回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计算了不同避雷器安装方案的经济性和耐雷水平。该方案对于后续输电线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局2009年至2010年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情况分析,雷击跳闸占线路事故掉闸次数的52.6%,110kV线路雷击跳闸占46.67%,220kV线路雷击跳闸占事故掉闸次数的75%,因此,2011年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方案主要围绕防雷开展,线路防雷主要是改造接地体和安装避雷器、综合防雷装置以及可控避雷...  相似文献   

8.
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对线路进行接地装置改造,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能迅速可靠地保护线路,避免雷击,防止线路运行发生事故,保证线路输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电力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的复杂性和不便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钳表法的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系统。系统包含电压互感器及驱动电路、电流互感器及检测电路、蓝牙电路和显示电路。将本设备安装在接地扁铁上,可通过OLED显示屏读取接地电阻值,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连接设备,在手机APP上读取测量的接地电阻值。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测量精度较高,在50欧姆以下误差率小于3%。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雷电对输电线路破坏原理,结合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对输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降低接地电阻、加强绝缘、设置耦合地线、安装线路避雷器等防雷措施进行了研究及效果分析,综合考虑科学应用及运行实际,提出线路防雷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某煤矿输电线路防雷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阳煤集团35kV供电线路的运行概况,从地形地势的影响、现有防雷措施和线路绝缘配置等方面分析了线路雷害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拆除消雷器、两回线路采用不平衡绝缘配置和加装线路避雷器等防雷措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线路防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矿区110kV变电站线路防雷措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变电站35kV进线段遭受雷击的原因,即线路绝缘水平遭人为提高后与站内绝缘水平等级不匹配和进线段杆塔接地电阻过高,并提出了相应的采用加装绝缘子保护间隙配合避雷器进行差异性保护和采用树枝状接地装置的改造措施。ATPEMTP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改造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采油区10 kV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本文系统研究了10 kV配电线路的防雷现状,探讨了各项防雷措施的优劣,利用PSCAD仿真软件对“上”字型杆塔和三角型杆塔分别建模,仿真分析绝缘子类型、避雷器安装、避雷线架设等防雷措施对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某采油区配套的一条10 kV配电线路开展实地测量与建模仿真,分析验证了多项防雷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终采用对24支#3杆使用降阻剂、深埋接地极、在线路前20基杆塔上架设避雷线和在部分杆塔的三相绝缘子两端并联线路避雷器等措施进行优化。仿真结果显示,采取上述优化措施后,该线路整体耐雷水平显著提高。本文制定的防雷优化方案具有普适性,可以为其它采油区的10kV配电线路防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申雄 《自动化应用》2014,(10):101-104
介绍复合材料传输杆塔的优势与研究进展以及三种传统杆塔模型.为了验证330 kV半复合传输塔单根接地引下线设计的合理性,运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ATP-EMTP,建立输电线路、雷电流波形以及杆塔多波阻抗仿真模型.通过分析杆塔雷电过电压分布,判断接地引下线与传输线之间是否会发生闪络.  相似文献   

15.
矿区高压供电线路防雷耐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矿区LD-Ⅱ雷电监测与定位系统用以分析兖矿集团矿区地面落雷密度、雷电流的极性、幅值、落雷时间等雷电参数以及落雷点的位置,研究了矿井高压线路及周边地区雷电分布规律;采用数学方法对该矿区电网3种典型杆塔和线路的雷击进行了模拟计算;在统计分析和数学计算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矿区电网防雷耐雷能力的措施,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采取调爬、加装避雷器等措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刘新竹 《自动化应用》2014,(5):89-90,93
介绍输电线路防雷的仿真原理和仿真流程,并结合线路耐雷性能的特点,在PSCAD/EMTDC中建立雷电流、杆塔等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配线路上的旋转电动机易受雷击损坏的问题,分析了某煤矿通风机站直配线路的防雷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直配线路仅依靠避雷器的保护是不够的,旋转电动机的防雷保护应考虑主绝缘、匝间绝缘和中性点绝缘的保护要求;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方法,即在直配线路母线侧避雷器端并联电容、电缆进线端串联电抗的方法,并分别从旋转电动机主绝缘、匝间绝缘和感应雷过电压防护等方面进行效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防雷保护方法能有效限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和幅值。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保护间隙对35kV线路的防雷保护效果,在ATP-EMPT电磁暂态分析软件环境下,以某矿区35kV架空线路为模型,模拟雷击入侵35kV变压器,对比加装保护间隙前后变压器高压侧过电压峰值,结果表明,35kV线路在遭受单相或三相雷击后,保护间隙能够大幅降低变压器高压侧的雷电侵入波峰值;分析了加装防雷保护间隙后35kV线路的耐雷水平与雷击跳闸率,结果表明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上升,但均符合DL/T 620—1997要求。应用结果表明,煤矿35kV线路安装防雷保护间隙后能够有效抑制雷电波入侵变电装置,但需配合自动重合闸装置,以提高线路防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增加的现状,分别从避雷网防雷、避雷针防雷、避雷器防雷等三个不同方式来保护建筑物和电气设备。从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进行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使用避雷网防雷、避雷针防雷以及避雷器防雷的避雷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