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Triton—X—100荧光熄灭测定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4.5HAc-NaAc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铁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形成1:3紫色络合物使DBF-PF的荧光熄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铁的新方法。络合物的λex=534nm,λem=584nm,线性范围为0 ̄160μg/L,检出限0.6μg/L。方法用于硅酸盐矿物及水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等,RSD(n=5)小于4.6%。  相似文献   

2.
UV/Fe(C2O4)^3—3/H2O2法处理水中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UV/Fe(C2O4)^-33/H2O2法处理水中苯胺的最佳条件。当水中苯胺浓度为30-40mg/L,pH3.0-4.0jf /LK2C2O水样中投加0.3mL1.0mol/LFeSO4,2.0mL1.0mol/LK2C2O4和1.4mL3%H2O2溶液,UV灯下反应10min,均收到满意效果,对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且本法对水中苯胺的处理效果好于芬顿试剂法和UV/Fe(  相似文献   

3.
在pH5.3~6.6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硫化物使Ag(Ⅰ)-5-Br-PADAP络合物的颜色减退。S2-在0~5μg/25mL范围,吸光度减弱与S2-浓度成正比。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L·mol-1·cm-1。方法用于污水中硫化物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4,5-二溴邻硝基苯基萤光酮(DBON-PF)分光光度法测定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MAB存在下,铝与4,5-二溴邻硝基苯基萤光酮(DBON-PF)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5.0~5.6的六次甲基四胺-盐酸的缓冲溶液中,铝与DBON-PF形成1∶2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9nm,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5L·mol-1,铝含量在0~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当体系引入一定量的掩蔽剂时,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铜合金,合金钢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有PVA和TritonX-100存在下,硫代硫酸根可使Ag(I)-邻菲啉-曙红多元络合物褪色。S2O32-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络合物的褪色程度与S2O2-3浓度成正比,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10×105L·mol-1·cm-1.本法用于天然水中微量S2O2-3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SO^2-4测量方法-激光散射浊度法。其最佳测试条件为:0.4MNaCl,0.03MBaCl2,8%甘油,HCl(pH<4)溶液浊度值与SO^2-4的浓度在0-50mg/L间成线性,最低检测限0.1mg/L,R.S.D<2.3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K_4〔Fe(CN)_6〕-硫脲-H_2SO_4测定痕量汞的催化显色新体系。Hg(Ⅱ)的浓度在0~1.02μg/25mL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间接摩尔吸光系数ε′_(615)=6.6×10 ̄5L·mol ̄(-1)·cm ̄(-1).回收率90.2%~102.0%,变异系数2.08%。该法用于饮料等食品中痕量汞的测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及废水中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5.4HAc-NaAc缓冲溶液中,Cr(Ⅵ)与苯基荧光酮(PF)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生络合比为1:2的紫红色配合物,此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位于582nm络合物在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εmax=8.09×10^4L.mol^-1.cm^-1,Cr(Ⅵ)含量在0g/L~2.8×10^-4g/L范围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造纸厂污冷凝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硫酸盐木浆造纸厂污冷凝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Fenton试剂氧化法对COD去除率的各种实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H2O2与Fe^2+的社量比在8:1-10:1之间时,pH3-5,反应时间为1h,H2O2投量为6.6mL/L污冷凝水时,即去除每mg/L COD需要H2O2 0.2mmol,Fe^2+0.02mmo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荧光法测定微生物TGase的条件,对反应体系中MDC的浓度、反应时间、DTT的浓度、硫铵的浓度、酶浓度等因素与体系荧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30μmol/L MDC1.0mL,2.29mg/mL DMC1.0mL,5.5mmol/L DTT0.3mL,加入一定量酶样品,37℃反应30min后用1mol/L硫铵溶液0.1mL灭活,测定体系在360nm激发光下,530nm处的荧光强度值,以此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成特殊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在国内我们首次合成了二哌啶乙烷(DPE),并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首次采用DPE做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考察了DPE/n-BuLi(正丁基锂)和DPE/α-MNLi(α-甲基萘锂)比值对形成1,2-聚丁二烯(1,2-PB)微观结构调节规律,得到了1.2-结构为100%的聚丁二烯.采用高分子设计方法,通过引入DPE,合成了1,4-1,2两嵌段和1,2-1,4-1,2三嵌段聚丁二烯,DSC-DTA示差扫描量热仪测示表明: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影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一定嵌段比的聚丁二烯可以产生微观相分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5-Br-PADAP为显色剂,充动注射PH梯度技术分光光度同时测定人发中匀吟主直接测定锌铜比值的新方法,该方法分析频率达到20-30次/h,测定锌、铜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0μg/mL和0.1-2.0μg/mL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成特殊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在国内我们首次合成了二哌啶乙烯,并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首次采用DPE做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考察了DPE/n-BuLi(正丁基锂)和DPE/α-MNLi(α-甲基萘锂)比值对形成1,2-聚丁二烯(1,2-PB)微观结构调节规律,得到了1,2-结构为100%的聚丁二烯,采用高分子设计方法,通过引入DPE,合成了1,4-1,2两嵌段和1,2-1,4-1,2三嵌段聚丁二  相似文献   

14.
首次提出了3,4-二羟基苯甲醛-H2O2-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并用于HRP的测定。该方法是将HRP催化H2O2氧化3,4-二羟基苯甲醛的酶催化反应与3,4-二羟基苯甲醛的氧化产物的电极还原反应相偶合,在-1.03V(SCE)附近产生一灵敏的示波极谱波,测定HRP的检测限为1.0×10-10g/mL,线性范围为1.0×10-10~9.0×10-9g/mL。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测定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荧光法测定微生物TGase的条件,对反应体系中MDC的浓度、反应时间、DTT的浓度、硫铵的浓度、酶浓度等因素与体系荧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30μmol/LMDC1.0mL,2.29mg/mLDMC1.0mL,5.5mmol/LDTT0.3mL,加入一定量酶样品,37℃反应30min后用1mol/L硫铵溶液01mL灭活,测定体系在360nm激发光下,530nm处的荧光强度值,以此作为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SO42-测量方法─—激光散射浊度法。其最佳测试条件为:0.4MNaCl,0.03MBaCl2,8%甘油,HCl(pH<4),溶液浊度值与SO42-的浓度在0—50mg/L间成线性,最低检测限0.1mg/L,R.S.D<2,32%。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铪-二溴苯羟基荧光酮-乳化剂OP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给的新体系,在HCl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存在下,铪与二溴苯羟基荧光酮形成荧光性络合物,荧光强度与铪离子在0-4.0μg/25m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ng/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选用磷酸三丁脂煤油溶液萃取分离锆后用于测定锆英石和瓷釉中的氧化铪,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不同NaCl、Ca^2+、PO^3-4等离子浓度对嗜盐隐杆菌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各影响因子不同浓度的培养条件下,0.5mol/L的NaCl、1.0g/L的Ca(NO3)2.4H2O、0.1g/L的KH2PO4分别是其最佳生长浓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Einstein-Schriffer化学吸附理论和复能积分技术在平均了矩阵近似(ATA)下计算了氢原子在无序二元合全(DBA)CuxAu1-x,,CuxPt1-x,NixAu1-x和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1)H/CuxAu1-x和H/NixAu1-x系统的化学吸附能分别随着CU浓度和Ni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对于H/CuxPt1-x系统,在X=0.4处化学吸附最稳定;(3)H在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在X=0.2处是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进行了BASFK8-11催化剂CO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实验,在温度320~430℃压力0.1~2.0MPa范围内,CO变换反应动力学与幂函数模型和Lang-muirl-Hinshelwood表面反应模型都有较好吻合,实验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分别为:r∞=128.3exp(-9768/RgT)P^0.760∞PH^0.209H2OP^-0.016∞P^-0.435H2(1-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