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猫杯状病毒作为指标,评价化学消毒剂灭活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培养病毒,以噬斑计数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猫杯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所选出的中和剂能完全中和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该消毒剂,但其中和产物对培养细胞有毒。用EBSS溶液作2.5倍稀释后,可消除中和产物对试验细胞的毒性,使其可以用于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以含有效氯1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猫杯状病毒作用1 min,平均灭活率为99.16%;作用5 min,平均灭活率为99.99%。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的噬斑计数测定消毒剂灭活猫杯状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达到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目的,可作为消毒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聚维酮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科学评价化学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及影响因素,以聚维酮碘为观察对象,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检测聚维酮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评价试验中,去除残余消毒剂可采用中和稀释法,配制中和剂可用Hanks生理盐水或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采用含5%新生牛血清的细胞维持液作稀释液,对Vero细胞贴壁生长基本无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以含有效碘10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剂,作用10m 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达到消毒合格要求;有机干扰物对聚维酮碘灭活病毒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戊二醛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细胞和病毒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戊二醛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细胞和病毒的影响,采用中和剂试验方法对甘氨酸和亚硫酸钠中和戊二醛及其所形成的产物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含10 g/L以下浓度的亚硫酸钠和含20 g/L甘氨酸作为中和剂对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生长基本无影响。含5 g/L甘氨酸与相同浓度的戊二醛形成的中和产物对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生长无影响;含≥3 g/L亚硫酸钠与含≤20 g/L戊二醛形成的中和产物对细胞生长无影响,但接种病毒的细胞不出现病变。≥5 g/L甘氨酸与≥10 g/L的戊二醛作用形成的中和产物对细胞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对病毒均无影响。结论,低浓度(≤5 g/L)戊二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试验中,可选择甘氨酸作为中和剂。  相似文献   

4.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研究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 ,依照 2 0 0 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氯 80 0mg/L的次氯酸钠、10mg/L的优氯净和 5 0mg/L二氧化氯对Vero细胞生存率无影响 ;用 0 .0 1mol/LPBS配制的 5g/L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Vero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含 5g/L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含有效氯 4 0 0mg/L的次氯酸钠设计的 6组中和剂鉴定试验 ,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用该方法检测证明 ,以含有效氯4 0 0mg/L次氯酸钠消毒剂 ,作用 30min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平均灭活对数值≥ 4 .0。试验发现 ,0 .0 3mol/L的PBS、卵磷脂以及吐温 80对Vero细胞生存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建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灶试验法实验证明,采用浓度为2 000 mg/L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悬液内狂犬病毒作用3 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大于4.0。实验浓度证明该消毒液对病毒宿主细胞生长有影响,但本研究选用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最高实验浓度的消毒剂对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可以用于该皮肤黏膜消毒剂灭活狂犬病毒效果的检测,操作简便,出结果快,利于统计计算,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建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灶试验法实验证明,采用浓度为2 000 mg/L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悬液内狂犬病毒作用3 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大于4.0。实验浓度证明该消毒液对病毒宿主细胞生长有影响,但本研究选用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最高实验浓度的消毒剂对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可以用于该皮肤黏膜消毒剂灭活狂犬病毒效果的检测,操作简便,出结果快,利于统计计算,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浓度戊二醛对伪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进行低浓度戊二醛中和剂选择试验和对伪狂犬病毒灭活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经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处理的PK-15细胞,接种伪狂犬病毒后出现细胞病变;经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处理的伪狂犬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滴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所用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细胞和病毒无影响。用含量3000mg/L碱性戊二醛消毒液作用30min,对悬液内伪狂犬病毒可达到完全灭活。结论低浓度戊二醛可有效灭活伪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8.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观察了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3种消毒剂对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同时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含有效氯5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作用15 m in,对F2噬菌体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均>4.0;含二氧化氯200 mg/L和250 mg/L的消毒液作用5 m in,分别对F2噬菌体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达4.0以上;含有效溴500 mg/L的消毒液作用45 m in,对F2噬菌体灭活对数值>5.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达4.0以上。结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F2噬菌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所选消毒剂的抵抗力接近,因此可以选择大肠杆菌F2噬菌体作为病毒消毒试验的指示微生物,可明显缩短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扩增法,对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灭活悬液内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等离子体发生器置于本试验柜内启动运行4 h,对悬液内H3N2流感病毒灭活对数值为2.71;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灭活对数值为1.2。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等离子体作用至最长时间为4 h后,其核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灭活效果,但其对两种病毒的核酸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流感病毒RNA的消除效率,筛选可用于环境中核酸污染清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纯化的流感病毒RNA滴染在玻片上作为研究对象,经消毒作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评价不同消毒方式对流感病毒RNA的消除效果。结果中和剂鉴定试验显示中和剂、中和产物对PCR反应体系无显著影响。消毒剂对流感病毒RNA的清除试验显示,500 mg/L含氯消毒剂、500 mg/L二溴海因分别作用10 min后,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种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二氧化氯作用30 min,Ct值小幅度升高。碘伏、乙醇、季铵盐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对流感病毒RNA的清除效率很弱。结论含氯消毒剂及二溴海因对流感病毒RNA具有较好的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消毒剂杀菌效果试验中中和剂同步稀释效果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浓度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中和剂中和效果鉴定难题。方法通过同时降低中和剂和消毒剂试验浓度,按悬液定量方法进行鉴定试验。结果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3类9种消毒剂在有效成分含量为500mg/L且中和剂为原液条件下进行试验,第1、2组均无菌生长,但其他组生长菌数正常。将各消毒剂与中和剂均降低10倍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2组生长菌数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第3、4、5组菌落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判定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对有效杀菌浓度标示过高的消毒剂,在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中,可采用同时降低消毒剂和中和剂浓度的方法进行试验,只要中和剂本身有效,可以避免第1、2组无菌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复方醇类消毒剂残余作用去除比较困难,为选择其有效的中和剂,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对三种复方乙醇消毒剂的中和剂进行鉴定试验。结果,含0.7g/L的卵磷脂、20g/L的吐温80、5g/L硫代硫酸钠所组成的中和剂,对乙醇与醋酸氯已定复配的消毒剂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用该中和剂对乙醇与苯扎溴铵复配的消毒剂和乙醇与中药复配的消毒剂均达不到中和效果要求。该中和剂及其与三种复配消毒剂的中和产物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均无影响。结论,本实验所选中和剂对乙醇与季铵盐类复方或乙醇与中草药复方中和效果不好,但对乙醇与醋酸氯己定复方中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观察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过氧乙酸、有机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的抗力并与大肠杆菌F2噬菌体作平行比较。结果,过氧乙酸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5.00,需要500 mg/L作用30m in;对F2噬菌体的灭活对数值>5.00,需要1500 mg/L作用60 m in。二氧化氯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5.00,需要200 mg/L作用5 m in;对F2噬菌体灭活对数值>5.00,需要300 mg/L作用5 m in。有机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5.00,需要有效氯500 mg/L作用30 m in;对F2噬菌体灭活对数值>5.00,需要有效氯1000 mg/L作用10 m in。结论,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过氧乙酸抗力明显低于大肠杆菌F2噬菌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有机含氯消毒剂和二氧化氯的抗力均略低于大肠杆菌F2噬菌体。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消毒剂使用浓度过高而造成判定困难的问题,通过对试验作用时间的控制,进行了中和效果的观察。结果,经过缩短第4组消毒剂与中和剂作用时间后即与细菌作用,只要细菌生长正常即可证明中和作用迅速且有效。改进后结果证明,以试验中和剂中和含有效碘5000 mg/L的碘伏消毒剂和含有效氯1250mg/L的84消毒液,第4组细菌生长正常,菌数与第3、第5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改进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毒剂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及其结果评价。方法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试验程序对不同类型消毒剂的中和剂进行鉴定并对结果作出评价。结果共进行4类消毒剂31份试验,其中悬液定量试验法鉴定中和剂有8份各组完全符合判定要求,另15份均出现第1、2组无菌生长现象,第3、4、5组菌数符合结果判定要求。载体定量法鉴定中和剂试验每次都出现第1、2组无菌生长,第3、4、5组均符合判定要求。将消毒剂浓度降低后重复试验,结果第1、2组多数有菌生长。结论在消毒剂杀菌效果试验中,按照企业申报的消毒剂浓度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时,因第1、2组无菌生长而无法判定结果时,适当降低浓度后进行重复试验,可获得判定该中和剂有效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