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绞股蓝总皂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乙醇用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绞股蓝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中药临床经验方癌痛平胶囊的最佳提取精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L9(34)分别以胡椒碱和重楼总皂营的转移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癌痛平胶囊的制各过程中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醇提取工艺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2h/次,第1次加7倍量,第2次加5倍量:最佳水提取工艺为煎煮2次,2h/次,第1次加11倍量,第2次加10倍量。结论该制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葫芦茶根中总多酚提取富集工艺。方法以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优选葫芦茶根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葫芦茶根中总多酚的最优条件。结果优化条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30"(2,5(V/o丙酮,8倍量溶剂提取3次,4.5h/次,此条件下总多酚收率大于6%。以D101型大孔树脂对总多酚进行富集,最佳工艺条件为2BV/h流速,收集6BV30%Z~醇洗脱液,总多酚含量为77.2%,收率为32.3%。结论该法能有效提取富集葫芦茶根中总多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锁阳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以总黄酮含量、浸膏得率、儿茶素含量和抗自由基活性为评价指标,选择物料比(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L9(34)优选锁阳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锁阳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物料比为1:14,提取时间3.0h,共提取1次。结论优选工艺条件可为新药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芍胶囊的醇提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得膏率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与乙醇用量、提取次数相比,乙醇浓度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影响较大,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为药材8、6倍量的体积分数7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盐酸小檗碱提取率较高,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工艺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烟草浸膏中茄尼醇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分别考察了三种提取方法,并以RP—HPLC法测出茄尼醇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烟草浸膏中茄尼醇最佳提取工艺: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提取丙酮冷浸法:结论: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实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20g原药材的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用量(倍)、提取时间(h)、提取次数(次)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醇提取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5%乙醇18倍量提取1.0h,共提取1次,乙醇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结论首次进行了淡竹叶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8.
俞昕 《硅谷》2008,(24):2-3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和富集麦冬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麦冬中含量较高的麦冬皂苷A和麦冬皂苷B的富集量作为考察指标来确定富集效果.对5种不同类型的树脂进行评价优选.结果: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麦冬中总皂苷有较好的分离富集能力.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麦冬提取物町以有效除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使麦冬皂苷A含量提高32倍,使麦冬皂苷B的含量提高36倍,富集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优化板蓝根提取的最佳工艺的研究。以靛玉红及总氮含量为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测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醇提浓度、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加醇倍数等因素进行考察,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用9倍量的6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h。结论:⑴采用此种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工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萎胃宁浓缩丸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正丁醇浸出物、乙酸乙酯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2次,溶剂用量16倍,每次提取时间65min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所得提取工艺稳定性好,可用于萎胃宁浓缩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姜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3,(15):101-101
目的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的集成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此为指标优选集成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集成法可同时对丹参中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a结论采用集成方法同时提取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部位,可省时、省工、节能,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适合香附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丹参中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水提液的提取工艺;以紫外法和HPLC法检测不同工艺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考察不同浓度的醇沉除杂工艺。结果与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混匀后用8倍量水浸泡1.5h,煎煮1.5h,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0h,采用50%醇沉。此方案的酚酸得率、得膏率均较高。为大生产提取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处方中所含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煮提效果的诸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了优选,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以加水10倍,煎煮3次,每次时间为60mm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提取工艺可行,试验结果为确定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研究舒督丸的提取溶剂和提取工艺条件。方法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比较方剂水提物、乙醇提物的镇痛作用强度,优选提取溶剂;以柚皮苷提取率和水总浸出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以水为提取溶剂其镇痛作用最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4次,每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2,1,1h,每次加水量分别为6,4,4,2倍。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能使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保证药效与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处方中所含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煮提效果的诸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避行了优选,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以加水10倍,煎煮3次,每次时间为60Ir血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提取工艺可行,试验结果为确定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丹参中丹参酮ⅡA是丹参制剂的重要活性成分,也是丹参成品制剂的主要检测指标,通过对丹参酮ⅡA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丹参制剂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根据当前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在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温度、溶媒浓度等方面进行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条件为,4倍体积量70%的乙醇,70℃温浸回流1小时,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上述的提取方法,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转移率超过50%。结论优选工艺得到的丹参酮1IA含量较高,工艺简单,快速,适用于丹参中丹参酮nA的提取,对于丹参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处方中所含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煮提效果的诸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了优选,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以加水10倍,煎煮3次,每次时间为60min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提取工艺可行,试验结果为确定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试》2016,(12):45-48
采用小檗碱临床利用量对黄柏药材的质量进行再评价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黄柏小檗碱最佳临床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5批不同产地黄柏小檗碱含量,然后计算其临床利用量。黄柏小檗碱最佳临床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5 h。贵州、陕西、湖北、天津、新疆的小檗碱临床利用量(g/100 g)分别为11.10,7.30,1.35,1.30,1.40 g。该文建立的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与临床实际利用情况相联系,为黄柏及其他的中药材品质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冷浸法提取丹参脂溶性部位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测定方法,以丹参酮IIA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和粉碎对丹参酮IIA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8倍量体积分数95%乙醇冷浸提取2次(每次3h),在这种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丹参酮IIA提取率。结论此工艺条件简单、稳定,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