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对48例发病3d内的脑梗死病人使用东菱克栓酶进行治疗,并予以临床评分及检测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③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R=0.679,P<0.01);D-二聚体明显升高(t=3.36,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t=4.168~17.774,P<0.01);而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无变化(F=0.418~0.790,P>0.05)。④结论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大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单抗酶联免疫法和乳胶凝集法分别测定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障碍过程中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_Ⅲ(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水平,并将32份测试标本分为DIC、无DIC和肝损害组做比较。TAT复合物总的和在3个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DIC与无DI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二聚体总的和在DIC和无DIC组中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分别<0.01),3组间差异显著(P分别<0.01)。在一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TAT复合物和D-二聚体相关不明显(γ=-0.15,P>0.05),TAT复合物和AT_Ⅲ呈明显正相关(γ=0.52,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亦呈明显正相关(γ=0.60,P<0.01)。这一初步结果提示:在AL凝血障碍中,TAT复合物是凝血系统激活的敏感指标,但可能易受外源或内源AT_Ⅲ的影响;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其明显增加意味着DIC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程赣萍  王桥根 《浙江医学》1999,21(9):523-525
为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发病后3~10天就诊而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给予东菱克栓酶治疗(观察组),并与同期56例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0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39.29%)、显效率(64.29%)和前有效率(85.71%)均明显高于对组,均有显著性差异(x^2=4.223、5.169、5.009,均P〈0.05)。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凝血功  相似文献   

4.
林立平 《中原医刊》1999,26(10):26-27
测定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并与2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PAg均按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合并有血管并发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与无血管并发症组相比,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PAg升高更为显著(P〈0.05,P〈0.01),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土鼠全脑缺血后30min开始的亚低温复合东菱克栓酶对脑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10min,再灌注时间3.5h。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延迟性低温组、东菱克栓酶组、延迟性低温复合东菱克栓酶组,每组7只动物。低温(32℃)于再灌注30min给予,东菱克栓酶8BU·kg1也在再灌注30min经腹腔注入。再灌注3h断头取脑后分取皮层和海马,测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延迟性低温组或东菱克栓酶组皮层和海马SOD活力较常温组高(P<0.05),MDA含量较常温组低(P<0.05)。延迟性低温复合东菱克栓酶组皮层和海马SOD活力高于单纯延迟性低温组或东菱克栓酶组(P<0.05或P<0.01),MDA含量低于单纯延迟性低温组或东菱克栓酶组(P<0.05)。结论延迟性低温或东菱克栓酶可以减轻脑缺血后氧自由基造成的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两者复合的作用强于单纯延迟性低温或东菱克栓酶。  相似文献   

6.
陈艳  欧育金 《河北医学》1999,5(6):12-14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应用DF-521治疗急性期脑梗塞19例,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组对照;结果:DF-52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DF-521能明显提高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改善病残程度;还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HA法测定了65例2型DM2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测定血粘度和血脂。结果:显示2型DM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粘度,量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视网膜为2型DM组的血浆D-二取答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变形指数均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  相似文献   

8.
应激对大鼠血浆唾液酸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应激刺激对大鼠血浆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应激及麻醉状态下大鼠血浆唾液酸含量的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结果束缚+浸水应激组大鼠血浆唾液酸含量较清醒大鼠明显升高(t=3.25,P〈0.01),麻醉大鼠血浆唾液酸水平清醒大鼠低(t=3.17,P〈0.01);应激刺激可降低大鼠血液CD3、CD4细胞的百分率(t=4.56-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A、PAI: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GMP-140含量。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PAI:A及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t-PA:A、PAI:A及GMP-1  相似文献   

10.
观察37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儿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重度青紫组与对照组比较,TEG的γ值、k值和m值显著延长,α角、m_α值和ε值显著减小(P<0.01):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减少(P<0.05);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显著增高(P<0.01);高、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TEG的ε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64(P<0.05、<0.01)。结论:重度CCHD患儿具有显著的凝血机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粘度越高凝血机能越低。  相似文献   

11.
将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东菱精纯克栓酶,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结果东菱精纯克栓酶组(治疗组)显效率82.9%,总有效率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发病在24h内用药和至3天用药的总有效率接近,但基本治愈率和显效率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东菱精纯克栓酶是治疗急性脑梗塞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紫珠上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珠5,10,20g生药·kg^-1体重给小鼠连续灌胃1周,分别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并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紫珠各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P〈0.001),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P〈0.05,P〈0.01)。结果表明:紫珠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和升高血小板作用,提示紫珠升高血小板作用是其止血机理之一,也是其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机将60例脑梗塞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东菱克栓酶(DF—521)及脉络宁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43.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且DF—521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及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结论:DF—521是治疗脑梗塞的理想药物,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3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别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与右旋糖酐治疗,两组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DF-521并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表明DF-521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抗自由基作用。方法8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对照组40例用丹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尿酸量比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含量降低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F-521有降低血尿酸,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40例脑梗塞,结果其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腹蛇抗栓酶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益气通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益气通脉汤合清栓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30例,并以清栓酶为对照,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取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认为益气通脉汤具有破血遂瘀,能脉止痛的功用,是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炎的良好。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作用。②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组)行降纤酶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Ⅰ(Fg)、凝血因子Ⅱ时间(PT)、血液流变学及脑电地形图的变化,并与46例应用维脑路通和706代血浆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降纤酶治疗后,Fg明显降低,P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2~4.98,P<0.05,0.01)。治疗组全血黏度和脑电地形图各波段功率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t=2.88~19.53,P<0.01)。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76~12.55,P<0.01)。④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脑梗塞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组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PT、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愈率为9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PT延长,红细胞压积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小  相似文献   

20.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HD组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后得到改善。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充分透析能够有效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