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1989,(3)
陕西省镇坪县人工养麝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同时也是最先取得人工养麝、活麝取香成果的林麝养殖场.该场的科研人员在群体驯化、活麝取香、饲养防病及泌射机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他们又在提高麝香产量和对林麝的人工授精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研究麝香分泌规律上,他们发现种麝是提高麝香产量的核心,而饲料、管理、疾病防治又是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麝取香关键是提高麝的繁殖率和成活率。要提高麝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应注意麝的精心饲养管理和搞好繁殖两条措施;一、精心饲养管理选择好饲养场地:麝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冬季多栖息于阳山温暖干燥的石岩下或树林中;夏季喜阴凉,门天常在阳光下直射,通风透气良好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猎杀野麝获取麝香,狩猎时不分公、母、仔一并捕杀,而母、仔均无香。由于长期滥捕乱猎,加之森林的采伐,野麝栖息环境日渐恶化,野生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落后生产方式,在10年内这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将在我国绝迹。诸多中成药因缺乏主要原料而无法生产,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上的损失。人工养麝活体取香是保护野麝资源永续利用的最佳选择。我国是开展人工养麝活体取香科研活动最早的国家,1958年国务院提出变野生动植物药为家种家养的指导方针,先后…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麝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麝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野生麝资源的锐减使人工养麝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惟一有效途径.简述了麝的经济价值、麝香种类、化学成分和人工养麝历史背景,分析了人工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养麝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麝的饲养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e)系珍贵的野生药用动物之一,公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芳香工业的重要原料。过去,人们获取麝香习惯用“杀麝取香”的落后狩猎方式。猎捕时,不分公,母和仔一并杀尽,有香取香无香吃肉。据不完全统计1956~1975年的20年间,野麝约减少200万头,相当于减少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麝也将会象我国历史上其他珍贵药用动物一样濒于绝迹。国务院于1958年发出了“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鹿科动物资源丰富,计有17种,占全国鹿类的85%。本区每年的猎取量,麝和毛冠鹿分别为10万头左右,赤麂14~15万头,黄麂约65万头,獐约万头。野生梅花鹿已隔离成皖浙、川甘、桂西南及台湾四个分布区。海南坡鹿及豚鹿都处于濒危境地。 70年代末麂类产量较50年代末增长23%,但低于60年代末的水平。本文试析50年代以来麂类数量波动的原因。本区是麝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的原则,建议在人工养麝的同时,开展引种驯化、岛屿养麝和通过对野生麝资源管理来达到增产目的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鹿科动物资源丰富,计有17种,占全国鹿类的85%.本区每年的猎取量,麝和毛冠鹿分别为10万头左右,赤麂14~15万头,黄麂约65万头,獐约万头.野生梅花鹿已隔离成皖浙、川甘、桂西南及台湾四个分布区.海南坡鹿及豚鹿都处于濒危境地. 70年代末麂类产量较50年代末增长23%,但低于60年代末的水平.本文试析50年代以来麂类数量波动的原因. 本区是麝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的原则,建议在人工养麝的同时,开展引种驯化、岛屿养麝和通过对野生麝资源管理来达到增产目的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科学报》1990年6月5日报道,陕西药材公司、中药研究所和镇坪县养殖实验场进行的“林麝人工授精技术研究”,最近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林麝人工授精技术的国家。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相继实验了麝的人工驯养和活麝取香,但如何提高麝的质量和繁殖发展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6年以来,陕西省药材公司等单位即着手发展林麝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他们在秦巴山区镇坪养麝实验场用鲜精和冷冻精做了31例人工授精试验,目前已产幼仔22头,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麝是我国二类珍稀动物,随着养麝业的发展,近年来对麝的分类学,麝的生活习性及麝的某些器官,如香腺、香囊的结构已着手进行研究。但对麝的其它器官的解剖组织结构尚无报导。本文将对麝的气管和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材料和方法林麝两头,♂6.5公斤,♀5公斤。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1999,(5)
上海崇明东平原麝驯养有限公司于1998年9月开业,是一家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国内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前身于1987年由原林业部、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会、上海市科委、市教委、市药材公司等投资130万元人民币,指定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盛和林、徐宏发两位教授负责“西麝东移人工驯养繁殖及活体取香研究”课题。两位教授会同有关专家经过9年的艰苦研究探索,掌握了麝在沿海地区驯养繁殖的基础理论及有关技术,掌握和解决了连续高温天气及梅雨期间高湿度自然条件下生存的第一手资料。1996年11月上海市科委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填补了沿海地区高温度、高湿度养麝成功的世界空白。  相似文献   

11.
狍的眼睛     
狍当归属于鹿的一种。比麝和獐略大,比鹿略小。由于它不像鹿和麝一样,有珍贵的鹿茸、鹿心血、麝香可入药,甚至连它的皮也不像獐的皮一样可制成细软的皮革,所以它无幸列入动物的受保护“名单”。一向被人认为既没什么观赏价值,也没什么经济价值。人养火鸡、养驼鸟、养狐、养貂、也养山雉和野兔,就是不养狍。所以狍似乎是动物中的劣种,是山林中的“活动罐头”,任谁都可以设套子套它,或用猎枪射杀它。东北山林中的鄂伦春人,以狍为主要的猎捕之物。他们吃狍肉如我们  相似文献   

12.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亦称香獐(Musk Deer)系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麝属(Moschus)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芳香工业的重要原斟。  相似文献   

13.
麝,俗称獐子,香獐,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鹿科食草动物,仅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缅甸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麝在鹿科动物进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雄麝所产麝香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原料和成份。《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共收录2621种处方,其中含麝香的就达295种。  相似文献   

14.
去年编制《阿坝州麝业发展纲要/规划》时,笔者针对人工养麝产业的特性,从机制创新入手对体系构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目前,这一设想虽然还  相似文献   

15.
麝是古北界的特有种和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幼麝的高死亡率,特别是由腹泻或肠炎所引起的死亡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中国养麝业的发展.从甘肃兴隆山养麝场死于消化道疾病的高山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了病原性的肠杆菌.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种系遗传学综合分析鉴定其为阿尔伯蒂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albertii).对该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其对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这可能是麝长期经受少数几种固定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治疗,细菌产生抗性而使抗生素失效所致.建议麝场定期对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选用具有针对性的菌株制作菌苗,配以敏感的药物、中草药添加剂和良好的卫生措施,以控制埃希氏杆菌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标记行为是哺乳动物极为重要的一种行为方式。哺乳动物通常在其领地内留下尿液、粪便等能够产生特殊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具有识别、报警、显示领域、吸引异性等功能。麝是一种独居性的小型鹿类动物,体重6~15公斤,两性无角,雄性上犬齿特别发达。麝通常以粪尿、腓腺、尾腺和麝香腺进行标记。麝的尿液和粪粒中都含有外激素。雌雄麝都有较为固定的排粪场所,每次排粪后用前肢扒土或用枯叶掩埋粪便,掩盖粪堆可延长粪堆信息激素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大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到西双版纳的热带密林,从富饶的宝岛台湾到可爱的青藏高原,无论是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还是稀树、灌丛、草地,到处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鹿科动物.不仅有产鹿茸的鹿,产麝香的麝,还有麂、狍、獐等等.世界上共有三十多种鹿,我国就有十九种,是一个多鹿的国家. 鹿具有健美的体型,有善于奔跑的四肢,公鹿具有一对分叉而又雄伟的实角,角尖锐利,是生存的自卫武器,但麝和獐则雌雄均无角,只是长着长而锋利的獠牙.还有各种麂子,它们体型小,御敌力弱,因而雄兽既有角又有獠牙.  相似文献   

18.
话麝     
麝(Moschus moschiferus)俗名香獐、獐子、香子、山驴子等,为哺乳纲、偶蹄目、麝科动物.我国的麝科动物有3种,即:原麝、林麝和马麝,其野生资源相当丰富,约占世界麝资源蕴藏量的70%以上.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等省(区)的为原麝;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为林麝;马麝仅分布于青藏高原.三种麝以林麝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原麝次之;马麝的分布较为狭窄,数量亦较少.据有关专  相似文献   

19.
研究林麝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揭示其结构特点,将有助于麝生殖生理的研究,从而有利于人工养麝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林麝生殖器官的形态学资料,国内尚未见报导。1987年夏,笔者对一例成年雄性林麝主要生殖器官进行了解剖和组织学观察,记录了一些特点,现报导如下。材料和方法 材  相似文献   

20.
麝香、灵猫香、河狸香和龙涎香是世界闻名的四大动物香料.这些香料都是哺乳类动物外激素腺体的分泌物.这些泌香动物在我国都有分布,均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我国是世界上生产麝香最多、质量最好的国家.分泌麝香的动物有原麝、林麝和马麝等.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山地森林中;林麝(Moschus berezouskii)为麝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分布于秦岭、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及云南等地山区林中;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体型较大,栖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