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国老年汉族人群中CCR5和CCR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高血压患者(n=187)和非高血压对照者(n=98)均为中国老年汉族人群,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CCR5Δ32突变,PCR-测序法检测CCR2-64I基因型。结果所有被研究者中均未发现CCR5Δ32突变基因型。高血压组中CCR2-64I杂合子59例(31.55%),纯合子16例(8.56%),CCR2-64I等位基因频率为24.3%;非高血压对照组中CCR2-64I杂合子34例(34.69%),纯合子4例(4.08%),CCR2-64I等位基因频率为21.4%。等位基因多态性在该群体中呈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比较有差别,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在中国老年汉族人群中未检出CCR5Δ32突变基因型,且未证实CCR2-64I基因位点与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三种基因的多态性与HIV-1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CCR5△32的研究共14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607例,正常对照组1632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156(0.808,1.654)、0.997(0.198,5.022)、1.149(0.808,1.634)。符合CCR2-64I的研究共12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415例,正常对照组1239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05(0.844,1.197)、1.191(0.808,1.754)、1.028(0.870,1.214)。符合SDFl-3’A的研究10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179例,正常对照组1003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wt)和纯合子加杂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10(0.830,1.228)、1.188(0.860,1.643)、1.038(0.861,1.250)。结论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l-3’A三种抗性基因与HIV-1感染之间无相关性,显示CCR5△32、CCR2-641、SDFl-3’A三种基因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可能不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中国人群可能为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评估中国汉族人群对HI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我们检测和分析了相应人群的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方法 被研究的人群包括 12 5 4例中国普通汉族人 (918例男性、336例女性 ) ,年龄范围在 15 - 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HIV感染者。应用PCR和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我们发现在汉族人的CCR5基因编码中的确存在△ 32碱基缺失突变 (频率为 0 0 0 119,n =12 5 4) ,并可能经过孟德尔方式遗传 ;而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是 0 2 0 0 2 3(n =12 5 1)和 0 2 873(n =893)。可见汉族人群的CCR2 6 4I和SDF1 3’A突变频率高于美国白人 ,并且在基因多态性组成上与美国白人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国汉族人群中上述三个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CCR5 △ 32遗传突变可能不是抗HIV感染的主要因素 ,因此汉族人群对性传播的R 5病毒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中国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及其在抗HIV感染中的意义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CR5Δ32突变与广东籍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241份广东籍汉族银屑病患者及150份正常对照者CCR5编码区片段,通过2.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CR5Δ32的多态性,最后抽取样本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PCR特异性扩增未发现患者和正常对照有纯合突变或杂合突变。测序亦未发现CCR5Δ32突变。结论 未发现CCR5Δ32突变与广东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二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CR5Δ32等位基因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彝、瑶)与汉族人群的分布,并分析CCR5位点突变与HBV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贵州92份黔西彝族、101份威宁彝族、138份荔波瑶族以及165份毕节汉族CCR5编码区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CCR5Δ32多态性进行分析,最后抽取样本并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经过PCR特异性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后,496份样本均未发现CCR5Δ32突变型和杂合子。DNA测序验证所有样本CCR5基因未发生32碱基缺失的突变。结论:CCR5Δ32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该位点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469例汉族、443例维吾尔族和516例哈萨克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汉族人群中,ALAD1-1 纯合子基因型占91.6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8.10%,ALAD2-2 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22%,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73%和4.27%;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1 纯合子基因型占81.94%,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17.16%,ALAD2-2 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90%;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2%和9.48%;在哈萨克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3.3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占15.89%,ALAD2-2 变异纯合子基因型占0.78%;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28%和8.72%.结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ALAD2等位基因分布明显高于汉族儿童,与欧洲白人的ALAD2等位基因分布相近.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研究乙型肝炎、HIV-1感染者和性病患者中CCR5,CCR2和SDF1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特点。我们通过收集乙型肝炎患者(268例)、艾滋病感染者(130例)和性病(259例)的血液标本共657份,应用QIAGEN全血细胞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分离纯化人血细胞基因组DNA样品。应用PCR或PCR~RFLP分析CCR5,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乙型肝炎、性病和HIV-1感染者人群中,CCR5A32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19%、0%和0%。在259例个体性病患者中只有1例男性发生了杂合子突变,而在乙型肝炎和HIV-1感染者人群中没有检测出CCR5△32突变基因,可见,CCR5△32的突变率较低。反之,CCR2-64I的突变频率较高,与前述3种病人对应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9.3%、19.6%和20.7%。进而分析发现SDF1-3’A等位基因在乙肝、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7.8%,27.4%和26.9%。应用X^2检测与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乙肝,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分布之间无连锁关系。小结:突变频率很低的CCR5△32基因型在上述3种类型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而突变频率较高的CCR2-64I和SDF1-3’A基因型的功能及其在上述3种传染病进程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及其突变体CCR5Δ32等位基因的频率.方法:以60名土生土长的广西壮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CCR5Δ32碱基缺失位置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全血DNA样本,根据扩增结果判断CCR5野生型和CCR5Δ32突变体.从中随机抽取3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测序结果与野生型的U95626序列比较来验证PCR扩增结果.结果:60份样本均为CCR5野生型,未发现CCRΔ32突变体.结论:广西壮族人群对HIV-1病毒感染可能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与国外其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206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外多个民族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到VKORC1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和0.09。VKORC1-1639G〉A基因型检测有169人为突变纯合子AA型,基因型频率为0.82,35人为杂合子GA型,基因型频率为0.17,2人为纯合子GG型,基因型频率为0.01。共检测到CYP2C9*1及CYP2C9*3两种等位基因,未检测到CYP2C9*2,CYP2C9*1及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和0.05。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6人为*1/*1型,基因型频率为0.90,20人为杂合子*1/*3型,基因型频率为0.1。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可为研究VKORC1、CYP2C9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C类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人群糖尿病前期(PD)及糖尿病(DM)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3例PD,36例DM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NC)的CCR5基因59029G/A多态性.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佤族PD组、DM组和NC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腹型肥胖和年龄可能是PD和DM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血胆固醇(TC)可能是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CR5基因59029G/A多态性可能不是佤族人群PD及DM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町能会减少PD和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