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无滤过泡6眼;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1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31.29±3.93)mmHg(1 mmHg=0.133 kPa),分离后眼压(19.05±5.75)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成功者占66.7%(14眼),部分成功者占23.8%(5眼),总有效率90%。滤过泡形态有18眼表现为功能滤过泡(86%)。结论 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红  田爱军 《海南医学》2014,(17):2534-253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选择性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对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需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结膜充血状态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MMC (0.2 mg/ml),B组术中一次性使用MMC (0.33 mg/ml),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A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66.7%,B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年时A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76%,B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出现2眼角膜上皮缺损,1例局部注射部位结膜苍白;B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缺损,5眼滤过泡渗漏,2眼低眼压黄斑病变。结论小梁切除术后选择性结膜下注射较低浓度的MMC使得扁平弥散型滤过泡的比率增加,与术中一次性使用MMC相比两组均能较好控制眼压,手术成功率相似,此种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有赖于形成和维持一个具有足够滤过功能的房水通道。但术后滤过道中纤维增生和瘢痕形成,致使部分患眼尤其具有高危因素者滤过失败。笔者对28例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的青光眼患者采用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6年间,作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内复查的青光眼患者中,因滤过泡形态和眼压控制不良而接受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共28例(34眼)。其中男16例(18眼),女12例(16眼)。年龄28~71岁,平均52.5岁。青光眼诊断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0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4周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3.6±2.7)mmHg,分离后眼压为(13.1±2.9)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性滤过泡的眼压为(12.4±3.1)mmHg,失败滤过泡经按摩及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5.3±3.6)mmHg。分离后滤过泡形态,16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2眼表现为局限肥厚性,2眼无滤过泡形成。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谭海龙 《当代医学》2011,17(29):92-9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9例23眼残余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效果观察并随访。结果术后观察眼压控制在21mrnHg以下16例20眼,21mmHg~30mmHg3例3眼,加用药物治疗亦回421mmHg以下,Ⅰ型滤过泡12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1.3%。手术并发症: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并发症;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7~12d恢复正常;滤过泡渗漏1例,结膜漏口处缝合f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铁嵘 《微创医学》2009,4(4):356-357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32只眼)26~55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8.5±7.2)mmHg,与术后18个月平均眼压(16.8±3.9)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4只眼需药物治疗,11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结膜下注射5-FU对青光眼后滤过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手术后因滤过泡形态以及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34例(37眼)实施结膜下注射5-FU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有32眼由原来的III型或IV转成I型或II型;完全成功26眼(70.2%),部分成功8眼(21.6%),3眼失败(8.1%),成功率为91.9%。结论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成治疗中,采用结膜下注射5-FU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充分抑制瘢痕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以提高青光眼治疗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与联合5-FU注射对早期滤过泡形态改善的意义。方法:对16例(32眼)双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一眼术后第三天开始按摩眼球。令患者眼球向上方注视,我们用一个手指通过下睑紧贴眶下缘压迫下部眼球相当于6点处,并轻轻向上推动眼球,压2秒停2秒再压迫,反复数次,见有效指征后即可停止(对照组)。另一眼除行上述眼球按摩方法外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组),操作过程简述如下:行眼球按摩后见滤过泡呈弥散状,结膜囊表面麻醉,抽取5-FU注射液3mg/0.3ml,更换4号半针头,斜面向上于滤过泡对侧结膜下注射。随访1~6个月,现察滤过泡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16只眼术后眼压≥8mmHg,治疗后15只眼滤过泡为弥散苍白型,显效率93.7%,眼压≤12mmHg。对照组16只眼行眼球按摩前滤过泡均为扁平充血型,眼压≥18mmHg,按摩后4只眼滤过泡为弥散苍白型,显效率25%,眼压≤15mmHg。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联合5-FU注射是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