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 《首都医药》2009,(12):53-54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06年~2007年上报的85例不良反应报告,从上报的科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分布及构成比例、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品种、构成比例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上报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儿科上报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临床医生要提高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注意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用药中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苏州市吴江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等。结果:本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为42.0%,不同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同时经研究总结发现,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以荨麻疹、瘙痒、皮疹与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为主,影响治疗效果,故临床应用本品时,需考虑患者一般资料、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基本规律,并评价上报的不良反应表质量,进一步加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 从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应用抗肿瘤药物后196例严重不良反应报表,从年龄、性别、药物分类、给药途径、严重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评价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基本规律,对不良反应报表的报告类型、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上报时间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评价不良反应表质量。结果 上报的不良反应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8.05 岁,其中126 例为男性患者。196 例严重不良反应中,176 例为静脉滴注给药。涉及的药品分类中最多见的分别是其他类(包含铂类等)、植物类、抗代谢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上报的新的不良反应9 例,实际均为已知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中,明确具体地描述不良反应的表现和记录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最为欠缺。在不良\r\n反应发生或知晓后15 天以上上报的不良反应有32 例。结论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途径相关。对不良反应过程的描述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对不良反应症状的描述和相关检验结果的描述不够明确和具体。对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存在上报不及时的情况,及时掌握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还需要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锋  杨世民 《医药导报》2006,25(5):486-488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设包括法律体系、技术体系、信息监测网络、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预警机制等的建设。但由于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时间较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一等原因,导致我国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存在偏差,药物不良反应漏报率高,药物不良反应监管滞后且不到位。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质量不高。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应该纠正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国家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个案,归纳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的系统分类,各制剂不良反应例数,以及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共有病例2600例。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占69.9%),其次为消化系统(占9.2%)、神经系统(占5.6%)、血液系统(占4.4%)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与个体的疾病情况差异、制剂中的绿原酸、异型蛋白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志辉 《天津药学》2002,14(6):26-27
目的:介绍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详述了左氧氟沙星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了左氧氟沙星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也较常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只要注意合理应用,可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脂肪乳注射液罕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劲 《广东药学》2003,13(5):53-54
为了对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研究在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基础上,重点收集临床上罕见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初步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罕见不良反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123例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药品名称、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非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以口服途径为最高,占81.3%。不良反应类型中,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9.8%.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4.6%。123例不良反应涉及药物达80种,以原药材引起不良反应为最多,达29.3%。结论: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无论是何种剂型、何种给药途径,都必须保持警惕,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是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丹东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将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纳入“两网建设”的调研,探索建立覆盖至村级卫生院(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体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的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菌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资料和北京地坛医院使用菌栀黄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0例进行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索。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86.8%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20种,以皮疹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67.69%(88/130),占不良反应的31.3%。重型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10.77%(14/130),占不良反应的5.0%。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中、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有过敏史者为42.46%。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34.62%(35/130).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应用方式、患者的个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新建  郭美华  董慧贤 《医药导报》2008,27(9):1131-1133
[摘要]目的探讨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382例氧氟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氧氟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史无显著关联,静脉给药占76.44%,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过程中占42.15%,合并用药占51.83%。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神经系统损害及变态反应为主,其中99.16%的患者治愈或好转,2例死亡。所报道病例中存在多种不合理用药因素。结论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如处理适当基本能痊愈,但选用该药时仍应考虑年龄、不良反应史、给药方法、配伍宜忌等相关因素,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活血化瘀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患者8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中药的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类型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为血栓通注射液,占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与其他种类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受损所占比例最高,占据百分比为32.50%,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皮肤瘙痒、红斑、面部潮红等。结论依据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最大程度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17—2021年上报的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数据绘制柏拉图,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品种、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19例不良反应中,男45例(37.82%),女74例(62.1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前三位的药品为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患者年龄以70~74岁、75~79岁、80~84岁居多,不良反应累及以皮肤及其附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1~7天(58例,48.73%),≥4种注射剂合用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73例,61.34%)。结论 老年患者选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考虑患者年龄及合并用药情况,重点关注皮肤黏膜、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璠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25-12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和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其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广泛的,复杂的;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范围广,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分析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辅以相关文献,对8 128例严重病例从涉及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 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006年我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 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多。药品不良反应的成因复杂,与药物因素、机体因 素、不合理用药等相关。结论:应加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工作,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4种药学类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文兵 《医药导报》2006,25(2):170-17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3年国内4种药学类期刊报道的37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34.77%,中药致不良反应占17.00%、神经系统用药占8.36%、心血管系统用药占7.01%、消化系统用药占5.93%。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213例(占57.41%)。结论审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制剂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分析路路通、穿虎宁、清开灵、脉络宁四种中药注射剂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利用清华全文期刊网、本院不良反应监测组和相关刊物统计有关该四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并加以归类分析。结论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严重,临床应用应高度重视,并做好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50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曾洁  何洁 《中国药物警戒》2006,3(5):283-285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04~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 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