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湖南石门地区中上寒武统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石门地区中上寒武统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以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力主,其次为浅滩沉积.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使用阴极发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如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等.恢复和建立了该区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和孔隙演化历史,对该区的储层特征进行评价,认为最好的储层为结晶白云岩型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其储层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鲕滩相带沉积中。以岩石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鲕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形成发育主要受胶结作用、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控制,其中胶结作用发生在成岩期后各个阶段,对储层形成主要起破坏性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可分为混合水和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两期,对储层的形成起一定的改善作用;溶蚀作用分早期淡水和埋藏溶蚀作用两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形成起关键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储层形成的成岩环境、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岩心观察、薄片观察、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曲堤—王判镇地区中、古生界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区中、古生界的储层类型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碎屑岩储层物性属于中等—较差,碳酸盐岩储层属于中等—较好。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微孔隙、裂隙四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三大类。研究认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性、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而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及岩石相、成岩作用、古岩溶作用、裂缝的发育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在对临盘油田商58区的构造、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相模式,确定了储层的发育期次及其规模;并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储集性能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对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指出了有利勘探目标,为后期的油气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成岩迅速,成岩作用复杂,对储层的改造强烈。本文从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入手。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分析成岩环境,研究孔隙演化,并针对江汉平原碳酸盐岩低孔、低渗的情况,对夏三井石炭系上统的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找出了有利的储层段,指导了新探井的取心工作。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研究,识别出该区存在陆上喷发沉积和水下沉积2种环境.并通过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微观显示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重点从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2种环境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影响作用开展研究.研究认为,各种成岩作用对火山岩储层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该区陆上喷发沉积的火山岩受沸石和绿泥石填充较强烈,后期又遭受风化淋滤作用,使得储层发生明显的改善;风化强度与储层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水下沉积的火山岩储层改善主要受有机酸溶蚀作用影响,其原生孔隙不发育,但发育大量的基质溶孔.对水下沉积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的认识,为今后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指出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储层致密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的问题,利用储层微观观察和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结合孔隙定量化计算建立储层成岩-成孔演化模型。研究认为该区储层存在二次致密化作用,其中中成岩B阶段晚期的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是储层剩余原生孔和次生孔损失的重要原因。发生在中成岩B期酸性和碱性叠加溶蚀作用促进了次生孔隙形成,是该区有效储层形成的重要原因。此研究为该区柯坪塔格组储层致密化及非均质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伟新  朱樱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Z1):595-600
作者以扫描电镜为手段,从微观上分析了湖北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主要孔隙结构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通过对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及相关的成岩环境对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影响,并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成岩组构、成分和成岩现象探讨了不同成岩阶段与储集性的关系及其受控因素,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微观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分析基础上,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油藏的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较强,颗粒之间呈点-线接触或线-线接触.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石英、长石、碳酸盐岩等.溶蚀作用较普遍,被溶组分主要有碎屑颗粒(如石英、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该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的成岩演化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充填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对四川盆地东北部达州-宣汉地区鸡唱剖面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系统描述,认为该区飞仙关组飞二段鲕粒滩储层沉积相-成岩相演化与飞二段经历的2次海平面下降有关。储层的孔隙演化亦与这2次海退过程有关,孔隙大小由准沉积期的海水环境下的胶结成岩作用和混合水环境下的白云石化作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惠陆地区至东沙隆起一带珠江组时期位于陆架坡折之上,在持续海侵的背景下,发育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两大岩性,为了厘清不同岩性之间的层序对应关系,利用岩性组合、生物组合、暴露标志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了海平面升降是控制层序样式的主要因素,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SB23.03、SB21.00、SB18.00、SB17...  相似文献   

12.
早石炭世早期(岩关期),该区是扬子古陆的一部分,缺失沉积。晚期(大塘期),由于华南海海水自东而西侵入,形成了一条由黄石—沙市—恩施直至川东石柱的一个东西向海槽。海槽中沉积了一套滨海平原及滨岸潮坪相的碎屑夹煤层沉积物。沉积物下段为杂色粘土岩夹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及1—2层薄煤层,含植物化石。上段为褐黄色钙质粘土、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及一层铁锰矿。一般厚0—40米,沉积最厚地区在长阳以南,达70多米。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定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碳酸盐岩台地区,国内外高频层序数值分析研究极少,主要原因是岩性、岩相复杂,难于提取反映基准面变化的指标。近年来发现自然伽马能谱钍钾比指标较好地反映开阔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基准面变化,密度指标较好地反映碳酸盐岩蒸发台地内部沉积基准面变化,得到大量井区岩电对应关系和露头仪器实测数据的证实。应用钍钾比、密度等指标的开窗口傅立叶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川东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进行了高频层序定量分析,提高了研究区层序相序级构特征、划分与对比等方面的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14.
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剖面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测,运用沉积相分析方法,结合露头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储层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初步对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研究,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两个沉积体系单元,即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相)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相)。同时,初步总结出了该剖面的沉积相模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控制该区沉积相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露头剖面实测分析为基础,结合岩石薄片、钻测井、全岩碳氧同位素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将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海相地层划分为6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三级层序,建立了年代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层序CSQ1相当于下寒武统下部,由牛蹄塘组(或筇竹寺组)构成;层序CSQ2相当于下寒武统中部,由杷榔组(或沧浪铺组)构成;层序CSQ3相当于下寒武统上部,由清虚洞组(或龙王庙组)构成;层序CSQ4相当于中寒武统下部高台组;层序CSQ5相当于中寒武统上部—上寒武统下部,由孔王溪组和耗子沱群(或洗象池群)下部构成;层序CSQ6相当于上寒武统中—上部,由耗子沱群(或洗象池群)中—上部构成,6个三级层序纵向上叠置构成1个完整的寒武系二级层序。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类型,即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的Ⅱ型层序界面和暴露有关的Ⅰ型层序界面,区域上以Ⅱ型层序界面发育为主,仅层序CSQ1的底界面属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通过对比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碳酸盐岩全岩碳同位素旋回和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分析揭示,在古气候和沉积充填速率影响不大的背景下,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三级层序CSQ1—层序CSQ4和层序CSQ6属于全球海平面层序,其可容空间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而层序CSQ5属于主要受控于扬子区西缘构造活动影响的构造层序。层序CSQ1发育于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灯影组剥蚀夷平面之上的碎屑陆棚环境,层序CSQ2—层序CSQ3演变为混积陆棚—碳酸盐岩缓坡环境;中—晚寒武世,受中—上扬子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加积-进积作用的逐渐加强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陆源物质输入减少,层序CSQ4—层序CSQ6演变为典型的局限镶边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盆地油气区及油气藏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基底、不同时代的地壳运动提供了多类型油气区的形成背景,区域沉积的多旋回发展产生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地质构造的差异性导致了盆地内部及其周缘油气区特有的油气藏序列。陕甘宁盆地的油气区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披盖油气区,主要位于盆地中西部,发育着延长组顶部侵蚀面上的侏罗系河道砂油、气藏序列。二是上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气区,主要位于盆地东部,具有湖相三角洲前积砂体和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两种油、气藏序列。三是盆地西缘掩冲构造油气区,具有冲断构造控制的油、气藏序列。四是盆地北部古生界双层结构油气区,为受基底隆起控制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溶蚀岩块和上古生界含煤地层油气田的复合。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飞三段储层进行精细标定,明确了飞三段鲕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和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薄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飞三段鲕滩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河坝场构造和马路背构造,而母家梁和黑池梁为储层相对不发育区;储层厚度在河坝场较大,而在马路背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油气区的砂岩储集层中,以胶结物形式存在的方解石相当普遍,并直接影响砂岩储集性能。应用同位素示踪原理探讨砂岩储集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十分必要。根据碎屑岩油气藏在塔里木盆地分布特点,选择了7个主要含油气区块及含油层系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碳酸盐胶结物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认为:部分志留系、石炭系以及二叠系、泥盆系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为“成岩碳酸盐”,其形成与油气无关。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系的大部分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同位素组成显示其成因为与有机质有关的碳酸盐,即有机质在热催化作用下产生了烃类与CO2,这时的CO2与油气一道进入储集层,并与Ca2+结合,以碳酸盐胶结物的形式沉淀。由此可以判断与油气有关的砂岩储集层及分布地区。东河塘石炭系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同位素特征显示出,该套砂岩经过了抬升-浅埋受大气淡水淋滤,又再次埋深的埋藏历程,这是该区形成优质储集层的一个主要因素。图2参5(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层序顶部边界的研究在碳酸盐岩层序研究中非常重要,碳酸盐岩层序顶部边界可分为暴露—整合层序边界和弱暴露—整合层序边界。弱暴露—整合层序边界称为A型层序边界,其层序称为A型层序。暴露—整合层序边界称为B型层序边界,其层序称为B型层序或AB型层序。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观察、钻/测井层序分析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系划分8个层序,奥陶系划分9个层序。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以及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层序包括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沉积,将这些层序划分为A型层序、B型层序和AB型层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