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本研究探讨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和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3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各有65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1.23±8.29)岁;病程3~18月,平均(9.16±2.63)月;脑出血26例,脑梗死39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60.67±8.18)岁;病程4~16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药熏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存活者中约有3/4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痉挛性偏瘫多见,发病率达80%,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因痉挛而致的废用综合征的治疗日益引起康复医学界的重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而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探寻有效的抗痉挛疗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的8例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可接受的文化程度给予健康教育:一般教育、心理教育及特殊指导.结果: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以后,住院时间7-19天,平均13.45天;基本掌握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无护理纠纷发生,护理满意度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健康教育可达到早日康的效果,有利于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徐青青  陈世宣  计静  林初勇  朱斌 《新中医》2023,55(19):57-6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脑出血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以中药熏洗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痉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级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痉挛症状程度均减轻(P<0.05),且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股直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降低(P...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77-127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电针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再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CNFDS降低,FMA、MBI及BBS升高(P0.05);与电针组相比,联合组CNFDS较低,FMA、MBI及BBS较高,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志敏 《光明中医》2020,(18):2894-2896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FMA)、腕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AROM)。结果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6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5.17%,有效率为8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活动能力,可明显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和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TEN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2组均按指南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和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电针。2组均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估肩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评估患者感觉、远端水肿及运动情况,采用角度尺测量法测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8,P<0.01),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33、14.493,P值均<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251、12.006、29.001、16.008、24.003,P值均<0.01);感觉、远端水肿、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1、5.172、6.221,P值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67.7%(2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10.55±1.72)mg/L比(13.81±2.79)mg/L,t=6.551]、IL-6[(9.31±1.56)μg/L比(11.78±1.90)μg/L,t=7.14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TENS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电的近期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电针神经干组和常规电针组,分别予以针刺神经干及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目治疗1次,治疗14次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神经干组较常规电针纽疗效好,近期脑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干可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功能状况,疗效优于常规电针组。  相似文献   

14.
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项针加腹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项针、腹针,穴取风府、风池、天柱、中脘、关元等;对照组穴取臂臑、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和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下降、时限缩短、阈值增高(均P<0.01).在改善患者上下肢Fugel-Meyer评分、下肢Ashworth分级、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项针加腹针能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5.
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与运动疗法组合应用时不同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A组)与先运动后电针治疗组(B组),记录并比较1个疗程(2周)前后患侧Fugl-Meyer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1.760±4.438、76.640±3.621,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6.520±2.413、62.360±3.700;B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分别为32.480±5.903、65.640±5.212,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000±3.383、54.480±5.2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A组差值均优于B组(均P<0.05)。A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EP波幅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P波幅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疗法以任何次序组合均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但以先电针后运动治疗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桡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桡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治疗后常规组脱落4例余16例,任务导向性训练组脱落3例余17例,联合组脱落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分别联合火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火针组与电针组各41例,火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火针疗法,电针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电针疗法,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痉挛分级,并根据痉挛分级情况判定疗效,同时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火针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电针组为92.68%,但两组MAS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 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火针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与电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对改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均有积极意义,但火针疗法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躯体功能恢复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8.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鹏  王顺  赵佳辉 《中国针灸》2006,26(8):563-565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40例、电针对照组40例、药物对照组40例。电针透穴组取头部百会透曲鬓、神庭透颔厌、头维透悬厘、本神透率谷,电针对照组取百会、阳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太冲、三阴交,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0天;药物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0.1g,每日2次,共口服30天。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和频度分级以及肌电电生理变化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电针透穴组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电生理指标影响,电针透穴组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能提高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