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渤海油田多数区块为非均质性油藏,针对在油井酸化过程中酸液总是优先进入高渗透层,高渗透层吸酸过多,沟通水层,对注水井而言,酸液优先进入高渗层,导致注水井吸水剖面矛盾加剧等问题。为此,研究解调联作一体化技术兼顾调剖、解堵作用,对非均质储层能够实现封堵大孔道,解堵不吸水层,改善吸水剖面,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原油沥青质沉积问题多有发生,对原油开采及后处理带来极大困难,研究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和解堵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油井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包括调整生产参数和添加化学抑制剂,如天然脂肪酸类有机物、含苯环的表面活性物质、植物油类或油品加工产物、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介绍了沥青质沉积解堵技术,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热力法、生物法、外力场、复合解堵法等。对沥青质沉积抑制及解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需提前对油井或管道做好评估、分析、预测,深入研究沉积抑制及解堵机理,明确不同技术的适应性,加强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上油田注聚井堵塞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系列为目的,详细介绍了海上油田解堵增注技术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解堵增注措施,找出了前期解堵增注措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解堵技术现状及海上油田的特征,提出了适宜海上油田的解堵增注新技术。海上油田前期解堵措施以单一酸液、强氧化剂、生物酶解堵为主,在应用中存在单一酸液处理效果不佳,强氧化剂存在腐蚀性和安全性、解堵有效期短、对复合堵塞物解堵效果不佳等问题,阐述了物理化学复合解堵技术及化学解堵增注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酸液的分流置放技术与酸液体系的选择同等重要。对长井段酸化时,各层位的污染和伤害通常是不均匀的,且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如不采取分流措施,大部分酸液将倾向于向高渗透层漏失,使酸液的解堵作用大为降低,因此采用分流置放技术是保证酸液有效解堵的关键。研制出了易于使用、高效分流的水溶性化学微粒分流剂SA-2。SA-2遇酸能够形成稳定的化学微粒,化学微粒在环境pH值达到6~7后能够完全溶解;其微观形态及粒径可通过表面活性剂类型与浓度控制,现场应用需结合储层孔喉关系优选表面活性剂类型与用量;使用3~5倍孔隙体积的化学微粒就可实现岩心的稳定封堵,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分流,酸溶液与SA-2的混合比例至少应为5︰1。实验室条件下,在注入压差恒定为1.5 MPa下,用时200~250 s就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分流效果。现场应用中应根据储层孔喉关系合理优化分流剂粒径分布与浓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分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酶在油气田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生物酶作为解堵剂解除由稠油或聚合物引起的堵塞问题、生物酶在暂堵型钻井液中的应用、利用生物酶控水及防砂并就地生产酸液等.  相似文献   

6.
暂堵酸化技术在水平井酸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104—5区块水平井酸化存在层内矛盾突出,笼统酸化酸液易进入高渗透层,卡封分段酸化应用技术范围窄且无法改善层内矛盾的现状,应用油溶性暂堵剂加入酸液来调整地层进酸剖面,根据储层物性、酸液性能在暂堵剂粒径分析、配伍性、可溶解性、筛管通过能力、地层封堵能力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摸索出了合理的使用浓度,堵塞及自动解除的规律,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技术对于高压注水、注汽井近井区域的储层堵塞具有高效的解堵效果。但目前针对该项技术的模拟理论及动力学研究较少,现场工艺参数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多氢酸活性酸组分的酸岩反应模型,以水力脉冲波传播动力学为基础,构建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孔隙度、渗透率、酸液及矿物浓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解堵的参数敏感性,并进行了矿场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的酸化解堵效果,明显改善了酸液流速、酸液及矿物浓度的分布;振幅、频率较高时,酸液流速的径向差异直接影响相邻位置的解堵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油藏设计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解堵参数,并成功开展11井次矿场试验,注水压力平均下降6.3 MPa,注汽压力平均下降3.5 MPa,起到了显著的解堵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复合解堵酸液配方实验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安塞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长期生产及各种增产措施的影响,地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复合堵塞。生产时间较短的油井堵塞物以有机物为主,生产时间较长的油井堵塞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水井以铁盐、亚铁盐和细菌以及由水敏、速敏造成的堵塞为主。针对安塞油田油、水井的不同堵塞物特征,分析了地层的堵塞机理和影响因素。根据地层堵塞机理和复合解堵酸液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实验,配制了适合安塞油田地层复合解堵的酸液。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酸液能够有效地解除地层中的复合堵塞物,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表4参10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塞特低渗油田油层堵塞原因,研发了水力射流复合解堵技术,这种技术先使用酸液对地层进行解堵,再使用高压水力射流对地层进行二次处理,同时将物理、化学作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措施作用的深度和效果,在安塞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一种处理油水井污染堵塞的高效增产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低产低效油水井振动解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喇嘛甸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在统计低产低效油水井比例及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产低效油水井的振动酸化解堵工艺.该工艺包括两个技术关键:一是井下双重振源振动工具;二是具有选择性的乳化液酸液配方.低产低效油水井的振动解堵技术是物理法解堵和化学法处理油层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不同技术间的协同效应,应用在喇嘛甸油田的低产低效井上,可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钻井废水和酸化压裂作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对近15年来国内石油天然气工业应用和(或)研究钻井废水,酸化,压裂废水处理技术的情况作了综述。对钻井废水处理的讨论较多。包括废水组成和特点,处理工艺技术,处理药剂,处理工艺装置,现有处理技术的不足及发展建议,有关酸化(盐酸酸化)废水和压裂(水基聚合物冻胶压裂)废水处理的论述较少,分别包括废水组成和特点,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系列技术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介绍TSRFCC系列技术。该技术能适应催化裂化原料重质化和高目的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的要求.以及多产丙烯等低碳烯烃的要求,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通过调整操作方案和反应条件,TSRFCC技术可以根据原料性质和生产目的,以较高的灵活性高效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开发、油气田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油泥,其黏度大、比阻高、稳定性强,处理处置的瓶颈在于脱水效果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调质脱稳。为此,在分析高含水油泥的来源、物化性质、特点、对生产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危害等基础上,介绍了高含水油泥的基本性质和调质脱稳技术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化学法调质脱稳的技术原理、研究实例,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泥脱水处理前应先进行调质脱稳处理以提高脱水效果;②影响高含水油泥脱稳的主要因素是多相乳化体系、油泥中有机物的性质和含量、无机质的主要成分、Cl-和pH值等;③实现高含水油泥的调质脱稳的原理是破坏其多相乳化体系,建议根据油泥的物质组成及性质、后续处理处置工艺与要求、处理剂的性质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方法 ;④选择的组合工艺既要实现高含水油泥的脱稳,又要尽可能回收矿物油且不增加油泥的质量,可采用不同化学法组合、化学法与物理法(超声、微波等)协同处理,或采用油泥调节器、油水分离器等高效分离设备强化调质脱稳,以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催化裂化工艺、应用降烯烃催化剂和助剂、选择中质中间基FCC原料、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以及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后处理等。简述了各种催化裂化工艺和降烯烃催化剂及助剂在部分FCC装置的应用效果。指出要实现油品的清洁化,应开发FCC汽油醚化工艺,建造汽油加氢、重整、异构化和烷基化装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能电子束杀灭水中有害细菌的原理,国内外各种工业电子加速器,国外目前高能电子灭菌方面的研究、发展状况,探讨了在油田注入水杀菌处理中应用高能电子灭菌技术的问题。高能电子灭菌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具有对有害菌种无选择地一次致死的特点,可以弥补药剂杀菌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以Chlorsorb氯吸附技术、高效生物处理等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依据,分析了连续重整、碱渣处理等装置的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探讨了该技术在不同装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实验表明,该新技术在改善汽油辛烷值、减少COD、挥发酚和含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以及提高污水水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斌 《石化技术》2011,18(3):67-70
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分类介绍,指出其危害性和处理的难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和生物法。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新兴的生物处理硫酸盐废水的方法。指出物化法和生物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油井高含水原因的检测可以为地质开发治理措施的确定及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对造成油井高含水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类.导致高含水的原因包括油层水淹、生产井间窜槽、大孔道的存在、层间压力差异及注水和吸水状态的不同、天然裂缝的开启等多种原因.根据各类高含水油井的表现特征给出了相应的测井检测方法及在油田的应用实例,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油田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油田具有埋藏深、高温高压、油藏类型多、原油物性变化大、气油比差异大、地层水矿化度高等特点,给采油工艺技术配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塔里木油田完井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射孔完井和裸眼完井。机械采油应用电潜泵、气举、有杆泵为主的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适合于本地区的增注技术、堵水技术、水平井开采技术和凝析油开采工艺技术,指出了塔里木油田亟待完善、发展的采油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Hollow silicalite-1 zeolite can be readily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ly treating the parent silicalite-1 with tetrapropylammonium hydroxide. A dissolution-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previously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such hollow structures, but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is formation process still remains unclear. Herein, by tracking the evolvement of the hollow voids and morphology of the silicalite-1 under various treatments using PXRD, SEM, TEM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echniques, w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hollow structure of silicalite-1 zeolit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organic template, water, and treat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hollow structure inside silicalite-1 zeolite crystals. Generally, a diluted synthesis medium with high template content under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instance 170 °C) and extended treatment time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single hexagonal hollow structure within sicalite-1 zeolites; while other conditions favor the formation of rounded hollow voids or even multiple-voids within Silicalite-1 zeol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