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目的:探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判断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5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16只)和实验组(球囊损伤并高脂饮食组36只)。28d天造模成功后处死,将动脉组织行OCT检测并和血清学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判断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大鼠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确血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心肌缺血后10、20、30、40、50、60、90和120min心电图、血清酶、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OCT图像散射系数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实验组血清学指标及心肌组织损伤指标均显示随着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和加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OCT图像散射系数(μs)随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对照组μs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μs与血清学指标及心肌组织损伤指标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OCT技术可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狭窄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球囊成形术后动脉狭窄的简易动物模型,观察成形术后血管壁各部分变化在动脉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用2F 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动脉,分别在8周内不同时间点获取标本,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变化,另选取2周组和1个月组动物于造模前、造模后进行DSA和MRI检查。结果 (1)光镜与电镜表现:损伤后内皮细胞剥脱,血小板及单核细胞附着,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和增殖,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以及随后的内膜平滑肌细胞出现与复制,弹力纤维、胶原和蛋白成分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导致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2)影像学表现:DSA及MRI均清楚反映出造模后的模型动脉狭窄变化。结论 大鼠球囊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球囊损伤后血管的病理变化过程且经济、简便易行,应是初筛研究的首选模型;DSA、MRI是监测模型血管动态变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 8只:皮下注射rhG CSF30 μg·kg- 1 ·d- 1 。7d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拉伤。术后1h、3、5、7、14d用扫描电镜、伊文氏蓝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再内皮化、新生内膜增厚及细胞增殖情况。对照组2 8只:用生理盐水代替rhG CSF ,其余同观察组。结果 发现观察组的内膜再生面积(An)和An At(内膜损伤总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内膜厚度(Ti)、Ti Tm(中膜厚度)比值及PCNA阳性细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1)。结论 干细胞动员剂rhG CSF显著促进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化、抑制SMC和内皮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抑制了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兔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狭窄过程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研究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ET-IR)的改变,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与ET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寻求针对ET因素的治疗处理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耳白兔30只,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6h和1、3、7、15、22d)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3只内膜损伤、2只组内对照(假手术)。术前及术后处死前均采血,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拉动制备内膜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插入球囊导管,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ET水平,行病理形态学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均较术前及假手术组有明显升高,损伤组血管内膜增厚,术后15~22d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并迁移到内弹力膜层内,堆积重叠甚至呈瘤样突起而致血管腔变窄,血浆ET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呈一致性。结论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特征。ET参与心血管收缩、VSMC增殖和血栓形成,在血管球囊成形术后血管狭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拮抗或抑制ET生成的生物学作用,对防治再狭窄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定量评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只,采用结扎SD大鼠左前降支,按结扎前和结扎后的不同时间(0,5,30,60,90和120 min)点再分为6小组,每小组6只;对照组36只,采用仅穿线不打结,按穿线前和穿线后的不同时间(0,5,30,60,90和120min)点再分为6小组,每小组6只。在不同时间点描记心电图并采血检测血清学指标,当心脏停跳后立即获取左心室前壁缺血区域PAT图象,提取分析PAT图象的灰度值。实验后摘除心脏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心电图结扎后ST段抬高值≥0.1 m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都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PAT图象的灰度值逐渐减小,而对照组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的PAT图像灰度值与血清学指标及病理学指标均存在相关关系,呈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PAT定量评估心肌急性缺血损伤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 (对照组 ) ;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 (实验组 )。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 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5天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开始表达 ,持续到 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 1天 ,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 ;第 2 1天 ,FN表达仍呈阳性 ;第 30天时 ,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CNA和FN持续的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8.
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治疗对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27只雌性大白兔据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实验组(18只)分别给予3、9、18和36Gy^32P液体球囊行内照射治疗,对照组(9只)灌注生理盐水。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镜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结果 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管腔变狭窄。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细胞凋亡增加,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6GY组血栓形成明显;3和9Gy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结论 ^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可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及改善血管重塑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硫代巴比妥钠法检测血清MDA含量,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HE染色评价血管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值(IA/MA).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颈总动脉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很小,损伤7d组LA/MA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14d组IA/MA值显著高于7d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LOX-1 mRNA表达,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均可见LOX-1mRNA表达,损伤7d组、损伤14d组LOX-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损伤24h组(P<0.05),而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LOX-1在血管壁的表达主要位于新生内膜区,随损伤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而假手术组未见LOX-1蛋白表达.损伤24h组、损伤7d组,损伤14d组血清MD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伴有LOX-1表达上调、血清MDA含量增加,LOX-1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7.0T 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高脂饲养以及在左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的方法 建立实验组ApoE-/-小鼠和对照组野生型C57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n=6),8周后对2组小鼠行MR扫描.扫描完成后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损伤侧颈动脉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对有斑块形成的血管行Oil Red 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成分的分布.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建模8周后MRI表现为损伤侧血管壁信号增高、管腔不规则狭窄,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侧动脉管腔狭窄,其内可见粥样斑块形成;而对照组小鼠在建模8周后MRI表现仅见2例血管壁信号增高、管腔狭窄,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侧动脉管壁增厚,未见粥样斑块形成.实验组小鼠血清TC和LDL值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99和9.12,P值均<0.01),TG和HDL值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1.71和-1.05,P值>0.05).结论 高脂饲养结合颈总动脉外置套管的方法 可以快速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用7.0T MRI可成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12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组和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双侧病变组136例,单侧病变组176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的患者303例,完成术后1年随访的患者224例。312例患者共植入391枚支架。两组患者围术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病变组7.6%和单侧病变组1.2%;P<0.01)。单侧病变组术后早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双侧病变组低(5.2%/11.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病变组中期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围术期TIA、围术期心肌梗死、再狭窄)发生率较单侧病变组显著升高(21.8%/9.7%,P<0.01),其中死亡、围术期TIA、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功能不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男性、双侧颈动脉病变、肾功能不全、支架植入术前6个月内脑缺血症状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是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后,双侧病变组较单侧病变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口服前列环素类似物--贝前列素钠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及对管腔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贝前列素钠组,球囊损伤右侧髂股动脉后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形成髂股动脉球囊损伤狭窄模型,术后第14天处死实验兔,取出血管标本,经处理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覆盖与脱落面积,并测量动脉管腔面积、内弹力层、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贝前列素钠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面积较大 (P<0.01);(2)贝前列素钠组管腔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和外弹力层围绕面积增加(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少(P<0.05),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减少( P<0.01).结论 贝前列素钠对兔髂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显著扩张血管和抑制内膜增生,降低血管管腔的狭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轴位+侧斜位X线摄影病灶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常规X线摄影中发现有病灶的病例30例,加照侧位影像,并在乳房表面随机粘贴一颗钢珠作为参照物,以轴位+侧斜位为实验组,轴位+侧位为对照组,轴位+侧斜位标记物为参照实验组,轴位+侧位标记物为参照对照组,分别测量各影像病灶和标记物的方位、距离,通过定位图确定病灶和标记物的方位角度和位置距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位、距离的测量结果分别为49±17(°)、48±17(°)和5.6±1.7(cm)、5.6±1.7(cm);采用两配对t检验,得出t值分别为0.343(P=0.734)及0.397(P=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照实验组与参照对照组的方位、距离的测量结果分别为51±13(°)、52±13(°)和5.1±1.6(cm)、5.2±1.6(cm),采用两配对t检验,得出t值分别为0.368(P=0.718)及0.392(P=0.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摄影病灶的定位,可采用常规的摄影体位(轴位和侧斜位),通过定位图能较准确确定病灶的位置,无需加照侧位,使辐射防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Neointimal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arterial injury is a major contributing element in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Endovascular irradi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sten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eta-emitting holmium-166 for the inhibition of neointimal formation in porcine coronary artery. METHODS AND RESULTS: A total of 34 pigs weighing 25 to 30 kg underwent oversized balloon injury (balloon/artery ratio, 1.3:1.4) at the proximal por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nd circumflex arteries. One artery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radiation after injury. Ho-166 was left in the balloon within the delivery catheter for a period sufficient to deliver 9 Gy and 18 Gy to a depth of 1 mm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balloon. Four weeks later, pigs were sacrificed and hearts were perfusion-fixed, followed by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and planimetry for measurement of maximal intimal thickness, intimal area, and fracture length. The coronary segment of the pig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neointimal area of 1.18+/-0.55 mm2; the pigs in the 9-Gy group had neointimal area of 0.68+/-0.40 mm2 (P<.05 vs. control); and the pigs in the 18-Gy group had neointimal area of 0.29+/-0.12 mm2 (P<.01 vs. control). The maximal intimal thickness in the 18-Gy group (0.14+/-0.11 mm)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maximal intimal thickness in the control group (0.48+/-0.13 mm) (P<.01). CONCLUSIONS: Intracoronary radiation with liquid Ho-166 contained in a perfusion balloon catheter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neointimal formation after coronary overstretch injury in pigs. Therefore intracoronary irradiation on the injured segment may further reduce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injury.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放射对PDGF-B和iNOS基因表达以及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冠状动脉内放射抑制再狭窄的机制,对23头小型猪冠誊劝脉行球囊过度扩张术,其中12例头在术后即刻通过^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系统局部给予20Gy的放射剂量,其余11头作为对照缄。用反转录-聚合麦链反庆(RT-PCR)方法定量检测血管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ADLDGE DP ,UA IMJ PG TLD TP XEXKG RNUDWX RNOO(屡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进行检查,并对其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阻力指数增高(P〈0.01),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而阻力指数逐渐增高(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肾血管血流参数的变化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高肌钙蛋白Ⅰ(high troponin Ⅰ ,HTnI)、高低密度脂蛋白(high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LDL-C)、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心绞痛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与64排冠状动脉CT造影结果分析,旨在探讨CT造影对NSTEMI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定位及危险程度评估。方法 入选NSTEMI患者122例,均在治疗前采血查TnI、LDL-C、 UA、Glu,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并询问病史、查体。对每一位患者行CT造影检查,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A型组(轻度病变),B、C型组(中、重度病变)。各组分别与上述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B、C型组中的HTnⅠ、HLDL-C、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均比正常组、A型组中的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心电图异常和心绞痛临床表现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造影不仅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简易、准确筛查方法,也是判断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评估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无症状性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以及有症状无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应行CT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预测NSTEMI患者的风险,减少误诊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TIM1的表达变化,HE染色评价血管增生情况。结果正常大鼠颈动脉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很小,损伤7d组IA/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14d组IA/MA值显著高于7d组(P<0.05)。损伤后7d血管壁STIM1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4d血管壁STIM1 mRNA显著高于7d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STIM1在血管壁的表达主要位于增殖的平滑肌细胞中,随损伤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伴有STIM1表达的上调,STIM1可能参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组(T2DM-1组)30例和IMT正常组(T2DM-2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CCA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最大速度(Vs)、切向最大应变(Smax)及切向最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1组IMT厚度显著高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IMT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T2DM-2组及对照组CCA内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患者CCA 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患者CCA 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CA二维形态未改变以前CCA弹性已经降低,VVI技术可用于评价CCA的弹性状态,能够早期发现初诊T2DM患者的CCA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