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我县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结的实施计划方案,承担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项目,我们把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列为重点适用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抛秧面积达35万亩,免耕抛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且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水稻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我县粮食生产的节劳降耗、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1 实施概况在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的《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中,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秧将水稻生产推向一个轻松愉快的轻型化生产的更新境界,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抛秧技术的升华和飞跃。我县是全省免耕抛秧项目重点示范县,我们把项目工作定位于中心工作,在两年技术探索改进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四项技术,推广免耕抛秧五万亩获得丰收。现将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情况概述之。1 示范实施概况1.1 早稻早稻示范推广1.7万亩。7月11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县专家对我县免耕抛秧示范进行现场测产,在两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取五点取样,实割测产结果:免耕抛秧亩产384.1kg,比对照翻耕抛秧的亩产338.5kg,增产45.6kg、增13.47%;比对照免耕插秧亩产319.9kg,增产64.2kg、增幅20.07%。对测产田块单打单收,其实际产量(见附表)。免耕抛秧亩产379.5kg,比对照翻耕抛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新举措。我县在2003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年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0271亩,其中早稻推广3246亩,平均亩产495.6kg,较对照(翻耕抛秧,下同)增产10.8kg;一晚推广6050亩,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收割完上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作业的稻田,通过除草剂处理后,直接进行抛秧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技术可以节省犁耙田成本、节约水资源,省力、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1年开始在全区早稻田开展试验示范,当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点达263个,示范应用面积达19095亩.2002年早稻试验示范区扩大到64个县、市(区),应用面积达72000亩,2002年广西全年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超过30万亩.为了研究水稻免耕抛秧的配套技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因素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就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1 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情况和效益1.1 推广面积2004年我市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面积达9860亩,其中早稻免耕1500亩,中稻8260亩,二晚100亩。免耕抛秧面积达3400亩,免耕直播面积5100亩,落实在高家、浯口、接渡、众埠、十里岗等12个乡镇,30个村委会。1.2 产量情况经对高家、浯口、接渡、众埠等乡镇示范点的测产验收,早稻免耕抛秧平均亩产389kg,较翻耕抛秧的368kg,亩增稻谷21kg,增长5.7%,共增稻谷3.15万kg;中稻免耕直播平均亩产525kg,较直播田的502kg亩增稻谷23kg,增长4.6%,共增稻谷18.998万kg。全年共增稻谷22.148万kg。1.3 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技术具有“四省两增“的特点。四省  相似文献   

6.
我区是农业大区,每年水稻播种面积110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达5亿kg,多次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区)。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措施。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我站积极在腾桥镇皇溪村进行了二晚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翻耕手插对比试验。1 试验目的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翻耕手插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二晚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2 供试材料二晚品种为丰优9号,“免深耕“品种为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为组织该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我站在2003年曾组织泰和、分宜、临川等地示范并召开了该技术示范推广座谈会,汇编了技术专辑,为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我省扩大示范推广创造了条件。在2004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危朝安副省长要求加大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我站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耕作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它具有解放农村劳动力,缓和农事季节紧张,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2004年我县在总结2003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农民增收、粮食增效的重要手段,继续列为2004年度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在全体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的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现总结如下。1 基本要求1.1 实施计划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赣农技字[2004]6号文的通知,要求我县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免耕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县于2002年开始了水稻免耕抛秧的试验示范,2003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虽同常规栽培方法持平,但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故颇受农民欢迎。2004年在省总站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免耕抛秧面积达6500亩,少耕面积达2万余亩,现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及技术总结如下。1 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过程及效果我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山区产粮大县,常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年初以来,随着中央、省、市三个“1号文件“的下发,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粮食生产劳动强度,我们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大面积示范列为我市粮食生产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整合力量,突破重点、狠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一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归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县的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工作在省农技推广总站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克无踪免耕抛秧试验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推广免耕栽培5.2万亩,其中免耕抛秧示范2200亩,2004年免耕栽培8万亩,其中免耕抛秧2.3万亩,从单一克无踪药剂发展到用克无踪、百草枯、免深耕、草甘磷等多种药剂进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现代水稻耕作栽培技术上的新突破,是一项水稻轻型便捷、节本、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是水稻抛秧技术和免耕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根据省、市农技站的统一部署,我县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列为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狠抓示范基地,搞好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引导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有效措施,会昌县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就我县2004年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我县从2001年开始试验,2002年开始示范,2003~2004年全县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实施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省农技推广总站将我县列为江西省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单位之一,因此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现将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及工作方法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不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在使用除草剂杀死杂草和落粒谷秧,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再行水稻栽插(或抛秧、直播)的一项新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我县2004年水稻免耕面积达6.5万亩,其中水稻免耕抛秧面积1.65万亩。具体操作如下。1 选择免耕田水稻免耕抛秧示范田选择在文峰镇炉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连州市从1998年开始用金优桂99、优优77、Ⅱ优46、汕优96等杂交水稻组合实施免耕抛秧技术,进行两造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翻耕抛秧亩增产8~21kg,增幅1.9%~4.3%。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省成本,经济效益明显。免耕抛秧增加支出项目为除草剂,如用克芜踪每亩大田8~15元,但亩节约大田机耕费60~80元,不计增产稻谷,可节支增收50~65元。二是社会效益好。免耕抛秧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山区机耕难和耕牛不足的难题,可将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增加收入。三是免耕法秧苗本田生长表现快,由于免耕土壤表层肥沃,加上抛秧浅植,抛秧后秧苗易扎根,返青分蘖快,对于深泥冷底田、烂碰田,还有抗赤枯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抛秧是一项低耗、增效、简便易行的新技术,2004年全县免耕抛秧应用面积1.1万亩,平均亩产417.1kg,总产523.3万kg,比翻耕抛秧田增产稻谷9.63万kg,农民增收节支47.8万元以上,平均每亩增收节支43.5元。为了更广泛地推广该项新技术,县农技站在良坊镇汤渡村、高丘村、神泉乡坪里村进行了早、中、晚不同季节的免耕抛秧试验,共计面积60亩。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结合免耕抛秧、无公害优质大米种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抛秧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秧是指收获前季作物未经耕犁的田块,先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摧枯前季作物绿色的茎叶和杀灭杂草植株后,灌入水层沤田数日,然后排水保持薄水施基肥抛秧的一项新的耕作技术。为了推广该项技术,2005年晚季我们承担先正达公司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示范项目,旨在探讨水稻免耕抛秧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免耕技术发展状况   免耕技术已在世界上近 30多个国家研究应用,面积超过 7亿亩,但绝大多数为旱地少耕,稻田免耕仅以撒播为主。 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首先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之后,这一技术迅速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推广。 2000年,我站受英国捷利康公司的委托,在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早、晚稻免耕试验示范,现将克无踪水稻免耕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二、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1.晚稻免耕移栽技术操作规程。   ①晚稻免耕适宜推广的田块。排灌条件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