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文囿,清代著名新安医家,《医述》《杏轩医案》是其毕生的医书札记及临床经验,程氏法内经,承仲景,崇景岳,继东垣,融汇旁通历代医家学说,尤重张景岳"温补"之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擅治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其中治疗痹证颇具特色:法仲景,清肺热,祛痰化湿;崇景岳,和阴阳,温补气血;宗百家,补肝肾,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
对新安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提出的"外损致虚说"以及由此学说自创的"解托六方""补托七方""理脾阴九方"进行研究,分析艾滋病与"外损"病因、病机的相似之处,指出可基于吴澄的"外损致虚说",采用其自拟方"解托六方""补托七方""理脾阴九方"治疗艾滋病,为艾滋病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且为艾滋病的分阶段中医论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啖辛辣过度,中风湿热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通过梳理"浊邪""清窍""浊邪害清"理论内涵与源流,明确湿热是中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湿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湿热合邪,困碍中焦,阻滞气机,上蒙清窍,清窍壅塞,导致头面诸症,甚则诱发中风的发生.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可视为"湿热致中"的概括性论述,中风湿热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基于"脑肠相通"假说,提出中风湿热证病变核心责之"脑-脾胃-肠",预防"湿热致中",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疗上应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为核心大法."浊邪害清"理论与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法均源于温病学理论与经验,"分消走泄""滋阴生津"等治法在中风治疗中亦多有应用,因此温病学理论与经验或可为中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综合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清利通络方口服,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口服,综合组予益肾清利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片。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测定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0%。[结论]运用益肾清利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可以降低患者蛋白尿、血肌酐水平,进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降脂通络清脑饮治疗脑动脉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的患者用降脂通络清脑饮加减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8.46%.结论 降脂通络清脑饮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键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新安王氏医学学术流派传承人.其针对胸痹的3种常见证型,分别采用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化瘀豁痰通络止痛法予以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脑通络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清脑通络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治疗,2 W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脑通络汤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可改善脑部供血,对血管性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 细胞自噬所致神经元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重要环节,而以通络清脑注射粉针为代表的清热解毒通络疗法在只辨病、不辨证的情况下治疗大鼠脑缺血亦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推测通络清脑注射粉针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很可能与抑制细胞自噬有关。目的 探讨通络清脑注射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实施,共选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清脑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血管分离、不进行其他操作),通络清脑组大鼠经尾静脉缓慢推注浓度为18.75 mg/ml的通络清脑溶液3.2 ml/kg,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三组大鼠建模24 h后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及再灌注24 h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海马区和皮质区自噬体形成情况、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包括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Beclin1、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通络清脑组大鼠建模24 h后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高于假手术组,而通络清脑组大鼠建模24 h后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低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24 h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未见明显坏死、海马区和皮质区均偶见自噬体,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缺血区神经元结构破坏严重、大量神经元丢失且海马区和皮质区均可见双层膜结构自噬体,通络清脑组大鼠海马区缺血区神经元坏死范围较模型组缩小、神经元损伤明显缓解且海马区和皮质区自噬体数量均减少。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通络清脑组大鼠海马区p-NF-κB、LC3相对表达量及模型组Beclin1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而通络清脑组大鼠海马区p-NF-κB、Beclin1、LC3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通络清脑注射粉针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程度、神经元损伤,减少自噬体形成及神经元凋亡,抑制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p-NF-κB、Beclin1、LC3的表达,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心病胸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对"瘀""热""毒"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临床观察表明,瘀热壅毒、毒损心营是引发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机制之一。瘀热之邪壅塞体内,蕴结日久可化生成毒,进而毒损心络,灼伤营血,耗损心营,痹阻心脉,引发冠心病胸痹。因此,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取得一定疗效。本文阐述中医"瘀""热""毒"与冠心病胸痹发生发展的联系,并对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引发的冠心病胸痹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及功能被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环节之一。"线粒体-肠道菌群交互作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是人体气与血,正与邪,气机运行和病理产物之间平衡与失衡的一个体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气虚""痰浊""瘀血"的机理有相似之处。益气化痰通络法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干预肠道菌群的作用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益气化瘀、补气化痰、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