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化疗,以同期单纯手术的87例病人为对照,对比其疗效。结果手术、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切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及3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后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对中晚期食管癌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及远期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82例,观察组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并同步放疗,对照组应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按照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0.2%和3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7.6%,5年生存率为60.2%;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3.7%,5年生存率为41.5%。两组患者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3%和24.4%,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和1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法行根治手术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并同步放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红 《吉林医学》2023,(12):3430-3433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划分为轻度贫血组(n=35)、中度贫血组(n=20)、重度贫血组(n=16)、极重度贫血组(n=8)。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检测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分析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各组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比例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发现,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0.05),其中极重度贫血组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比例最低,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最大。各组原始细胞和核型异常比例比较,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极重度贫血组(P&l...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奈达铂+5-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46例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疗基础上结合奈达铂+5-Fu联合化疗,本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调强适形放疗的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随访6~60个月,比较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80.43%、65.22%;3年、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奈达铂+5-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疗效,均好于单纯放疗,而且毒副反应未见高于对照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47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Vs 61.7%,93.8%Vs 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Vs 78.3%和84.8%Vs 65.2%,1、2年复发率分别4.3%Vs 17.4%和10.9%Vs 28.3%,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75例)和单纯放疗组(43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2.0%,单纯放疗组有效率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疗组5年生存率61.3%,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发生率在同步放化疗组较单纯放疗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能够耐受。结论:TP方案化疗并同步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热疗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腹腔热疗联合TP方案治疗的中晚期卵巢癌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化疗和热疗前、中、后提示患者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给予相关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率。结果:干预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86.3%和54.7%,均高于对照组的72.6%和41.9%(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不仅有助于腹腔热疗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的提高,减少治疗后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水平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9例贫血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组125例、中度贫血组163例和重度贫血组81例,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贫血形态学类型分为大细胞性贫血组91例、正细胞性贫血组108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23例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147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Hb水平(MCH)、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和RET-H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获取疾病诊断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贫血组比较,中度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与...  相似文献   

9.
莫紫文  李培源  张应亮 《广西医学》2022,(12):1363-1367+1401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模型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将其分为训练集(144例)与测试集(11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近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得到的危险因素为基础,采用R 4.0.2软件构建5种机器学习模型[随机生存森林(RSF)、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Cox回归];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5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准确性;采用10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模型训练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5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效能。结果 年龄≥60岁、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G3级、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术前雌激素受体阴性表达是5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同时筛选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5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均呈中度一致性(C-index为0.710~0.862),其中RSF的C-index最高,C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2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组(放化疗组)。单放组70例,采用常规设野放疗,DT65 ̄70Gy;放化疗组72例,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放组,化疗采用DF方案。两组均随访3年。结果局部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好于单放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化疗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4.2%、44.4%和52.9%、34.3%、24.3%。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顺铂不同给药途径在卵巢上皮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行卵巢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或肿瘤细胞减灭术,部分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化疗,其中A组51例DDP腹腔化疗,B组38例DDP静脉化疗,两组的化疗药及剂量相同。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定。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1);5年生存率A组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毒副作用较B组减轻(P<0.05)。结论静脉、腹腔联合化疗对提高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控制腹水、减轻化疗副反应较单纯静脉化疗有明显优势,但远期疗效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月~12岁缺铁性贫血儿童5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均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并将受测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IDA1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IDA2组),计算正常组(C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IDA1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IDA2组)三组间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数并将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将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与血红蛋白(Hb)三者相互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浓度(nmol.L-1)分别为27.6±9.3,44.3±8.5,63.4±12.6,将其三者间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sTfR与Hb呈负相关(r=-0.912 9,P<0.05),SF与Hb呈正相关(r=0.712 7,P<0.05)。sTfR与SF呈负相关(r=-0.643 4,P<0.05)。结论:sTfR是最接近Hb的参数,对IDA诊断价值优于S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93例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环境、家庭等原因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 分为腹腔镜次切组32例、开腹全切组30例和开腹次切组31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术后腹痛级别,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近期并发症及潮热、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6.43 d、2.06 d、15.67 d,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平均为100.65 mL、4348.15元,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开腹全切组和开腹次切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手术治疗2年后,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轻度、中度疼痛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的重度疼痛最常见,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明显减轻疼痛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18)、无贫血组(n=18)、轻度贫血(n=23)、中度贫血(n=21)、重度贫血(n=20),检测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结果对照组、无出血组、无贫血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重度贫血组凝血因子XI、XII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出血程度的加重,各组凝血因子XI、XII活性呈减弱的趋势;相较于对照组,凝血因子II、V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因子VII、X的活性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组降低(P<0.05);并且随着出血程度的加重,以上凝血因子水平减弱趋势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各组凝血因子VIII、IX的活性升高,并随出血程度的加重活性增强。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凝血因子VIII、IX活性升高,其在维持机体凝血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姚玮  卫兵  付娟娟  苏倩 《安徽医学》2017,38(7):844-84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含量变化及其与肿瘤组织中凋亡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根据病理分期将其分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组(Ⅰ期)30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Ⅱ~Ⅳ期)8例;另取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接受诊刮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E4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促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早期子宫内膜癌组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HE4含量分别为(125.64±15.82)pmol/L、(243.25±46.83)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7.38±6.91)pmol/L(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促凋亡基因XAF1、ITLN-1 mRNA表达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以上分子mRNA表达量低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组(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肿瘤组织抗凋亡基因Survivin、c-myb、Bax、RLIP76、PTP1B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以上分子的 mRNA表达量高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P<0.05).经Pearson检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含量与肿瘤组织促凋亡基因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与肿瘤组织抗凋亡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高表达的HE4,且其表达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84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其实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A组)、全身静脉化疗组(B组)以及单纯放疗组(C组)3组,记录3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放射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C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及B组迟发性膀胱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均并无显著差别(P>0.05);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以及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A组和B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法虽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早期及晚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晓平  林连兴 《河北医学》2008,14(9):1021-1023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近期、远期疗效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1996年2月至2001年12月159例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我科接受根治性放疗,体外照射采用60Co远距离体外治疗机,先行全盆腔野照射40Gy/20次,再行中央遮盖野16Gy/8次,腔内后装放疗192Ir(24-32)Gy/(3-5)次。放疗前中后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按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成正常,轻、中、重度贫血4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率90.6%,放疗中持续中重度贫血对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的局部控制及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朱松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60-216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Ⅲ、Ⅳ期食管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化疗方式分化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稳定率,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及1、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及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化疗药物毒性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道癌,能提高食管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不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ⅢB期)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130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接受了EGFR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期68例基线特征相似的单纯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对比,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近期总有效率以及1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Ⅲ-Ⅳ级)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偏高(P<0.05)。结论 EGFR提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62例手术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IPHP联合全身化疗76例(联合组)和全身化疗86例(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联合组27例Ⅳ期患者中CR6例,PR9例,有效率为55.56%;单纯化疗组34例Ⅳ期患者中CR3例,PR6例,有效率为26.47%(P<0.05)。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77.63%,单纯化疗组为63.95%(P>0.05);5年生存率联合组为68.42%,单纯化疗组为37.21%(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