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尹维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096-4098
目的观察B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行分娩期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产前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的3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行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对照组仅常规行产前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常规复苏后复苏成功;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死产1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但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前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在分娩期行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及早干预,胎心监护后剖宫产率虽有一定升高,但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4-83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连续胎心监护对于胎儿脐带绕颈的预测和体会以及分娩时的风险评估。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2年2月间来佛山市南海区盐步医院待产的316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对象,对脐带绕颈者用常规外检测法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将脐带绕颈者的胎心监护图与320例非脐带绕颈者的胎心监护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组的胎心监护图异常率为35.76%,并且绕颈的周数越多,则胎监异常的图形出现的则越早。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妇产前、产时进行胎心监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胎儿的健康程度,胎儿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波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行产前加护时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产前超声波诊断脐带绕颈的2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对照组仅行产前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30例,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无重度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死产1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但阴道手术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行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剖宫产率虽有一定升高,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4.
周冰琴 《中外医疗》2012,31(18):52-5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130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140例同期住院分娩无脐带绕颈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率、孕妇分娩方式。结果在观察组中,脐带绕颈1周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例(12-3%),5例(3.84%),脐带绕颈2周或以上者在产程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7例(20.7%),13例(10%),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可在严密监护胎心、胎动情况下积极试产,在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症象及时手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分娩期胎心异常与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捷 《当代医学》2010,16(18):116-117
目的探讨分娩期异常胎心监护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方式抽取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3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出现胎心监护异常128例(观察组)和胎心监护正常图形172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顺产76例,阴道助产11例,剖宫产41例,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期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为临床纠正胎儿宫内低氧提供可靠依据,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对脐带绕颈的预测及分娩潜在风险的价值.方法 对316例脐带绕颈的胎心监护图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非脐带绕颈者320例的胎心监护图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脐带绕颈的胎监图形异常率为35.76%,表现为基线跳跃型、VD及LD,绕颈周数越多,VD的出现越多,羊水污染的发生率越高,胎监异常图形出现的越早,脐带相对长度越短.剖宫产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的窒息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常规产前、产时连续动态胎心监护能客观地了解胎儿宫内缺氧及缺氧程度,如结合超声检查能预测脐带绕颈,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7.
陈丽珍 《华夏医学》2008,21(2):284-285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75例孕妇因产时胎心监护异常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图形及其分娩后的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资料。结果:产时胎心监护异常手术介入图形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病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异常可继续观察的图形组(P<0.05),且胎心监护异常手术介入图形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时连续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根据胎心率异常程度及胎儿能够娩出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适宜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儿脐带绕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150例产妇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同期胎儿脐带正常、其余条件相同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在严密监护下可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不增加剖宫产的概率;加强监护及适宜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的分娩方式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1~2009-12在我院分娩的孕妇资料。比较胎儿脐带绕颈的389例孕妇(胎儿脐绕颈组)与同期单胎、头位且胎儿无脐带绕颈的400例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16.7%、新生儿窒息率5.1%、胎儿死亡率0.25%、剖宫产率57.07%,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结论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产程胎心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苗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93-994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280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无胎儿脐带绕颈的280例分娩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产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脐带绕颈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且对分娩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阴道助产概率及剖宫产率。结论脐带绕颈虽然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孕妇可以顺利经过阴道分娩,但只有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处理异常分娩,才能减少产妇难产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反应型及无反应型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产前监护胎儿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2次以上为无反应型的孕妇200例(观察组),无应激试验有反应型2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0例,35.0%),阴道分娩率(130例,65.0%),新生儿轻度窒息(40例,20.0%)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2.5%),新生儿死亡率(0.0%),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21例,10.5%),阴道分娩率(179例,89.5%),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3.5%)新生儿重度窒息(0例,0.0%),新生儿死亡率(0.0%),观察组在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往往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可能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应在发现后严密观察及积极处理,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以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致残率,但特异性不高,剖宫产率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宋亚莉 《吉林医学》2011,32(23):4763-4764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意义。方法:将产前彩色B超提示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并且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308例孕妇随意分为A组、B组各154例。分娩过程分别采取A组间断监测胎心及B组胎儿电子监护仪连续监测胎心。结果:A组胎心异常88例(57.14%),B组92例(59.74%)。A组第一产程胎心异常36例(40.91%),B组71例(77.17%)。A组新生儿窒息10例(6.49%),其中重度窒息3例;B组4例(2.60%),无重度窒息儿。剖宫产A组38例(24.68%),B组45例(29.22%)。以上显示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发现胎儿异常早于间断听取胎心监测胎儿;连续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间断听取胎心监测。两组患者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均显示2/3的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可阴道顺利分娩。结论:对产前彩色B超提示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进行全产程胎儿监护仪连续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有助于避免仅仅因B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而选择剖宫产手术,渴望降低目前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胡玲  胡健蓉  徐凤仪  苏春宏 《吉林医学》2011,32(16):3189-319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足月妊娠脐带绕颈病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80例足月妊娠非脐带绕颈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产程延长,Apgar评分降低,脐静脉呈现乏氧性酸中毒(P<0.05);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窒息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选择最佳方式及时机分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产时中心电子监护系统(CEMS)对提高脐带绕颈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头位、≥3孕周、单胎孕妇,脐带绕颈(观察组)185例,无脐带绕颈(对照组)194例,产时行连续胎心监护指导产科处理,分析两组胎心监护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变异减速(VD)发生率23.2%,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两组分别为31.9%、4.3%、10.3%和29.4%、4.1%、11.3%,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阴道产钳助产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绕颈在CEMS监护下分娩,可及时发现胎心监护异常指导产科处理,不增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时胎心监护异常的处理.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266例脐带绕颈患者(观察组)和280例无脐带绕颈患者(对照组),对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羊水中、重度粪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脐带绕颈产时胎心监护异常,通过适当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初产头位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头位初产2323例胎儿娩出时伴脐带绕颈412例,对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脐带绕颈与非脐带绕颈两组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脐带绕颈孕妇若不伴有其他剖宫产指征,应首选阴道试产,但产程中应严密监测胎心变化,给予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尤其在活跃期,当出现胎儿窘迫时应尽快使胎儿娩出,但结束分娩时间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图形不可靠者和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且具备完整胎心监护资料的孕妇400例,观察第二产程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胎心监护图形不可靠者为观察组(210例),可靠者为对照组(190例)。胎心监护图形异常的发生率为52.5%(210/400)。其中中度可变减速137例,重度可变减速50例,中度晚期减速2例,重度晚期减速2例,中度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15例,中度可变减速伴中度晚期减速2例,重度可变减速伴重度晚期减速2例。其中伴有心动过速27例,基线变异平直2例,基线变异减弱2例。对照组阴道助产率为10%,观察组为24.8%,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轻度窒息7人,重度窒息1人,窒息发生率3.8%,对照组轻度窒息2人,无重度窒息者,窒息发生率1.1%。x^2检验,两组窒息率无差异。结论:不可靠的曲线大多数既无胎儿窘迫又无新生儿窒息表现,因此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后指标,应根据异常图形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结合其他监测全面判断,达到既降低了围产病率及死亡率,又避免了过度的产科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在分娩第二产程连续胎儿电子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 979例为观察组,在分娩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儿电子监护;对照组为2006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 596例,实行定期胎心率听诊及选择性胎心监护。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例(1.36%),其中轻度窒息10例(0.51%),重度窒息17例(0.86%);对照组为45例(2.82%),其中轻度窒息26例(1.63%),重度窒息19例(1.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娩中发生产钳助产,观察组总数140例(7.07%),对照组109例(6.83%),其中因胎儿窘迫所致产钳数分别为119例(83.22%)和79例(72.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中观察组12例(44.44%),对照组38例(8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使用连续胎儿电子监护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略微增加了阴道手术产率,但显著减少了因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9.
赵祥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11-111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住院分娩初产妇1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0例。对照组用多普勒于宫缩结束后听诊,每15分钟记录1次,如有胎心异常每5分钟记录1次直到胎儿娩出。观察组利用电子胎心宫缩监护仪将胎心与宫缩的动态变化显现在显示屏上,并记录在流水纸上。连续描记胎心率曲线、宫缩曲线直至胎儿娩出。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1.2%)低于对照组(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第二产程利用电子胎心监护仪监护胎心,并结合胎动和宫缩时胎心的变化,估计胎儿的安危,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位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头位脐带绕颈837例进行分析,并与3324例无脐带绕颈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分娩方式的不同。结果脐带绕颈组的剖宫产率、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绕颈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使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增加。在严密产程监护下,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可降低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