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二叠统塔姆齐萨依组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部分层段有机质类型较好,可达到Ⅱ1型。认为二叠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吐鲁番拗陷二叠系-三叠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吐鲁番拗陷二叠系-三叠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源岩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以II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大,是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的供给者。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南部内蒙古林西地区发育有晚古生代地层,其中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巨厚层暗色泥岩,具有潜在的生油、储油环境。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特征研究。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平均0.61%,表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较好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但由于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的高变质演化阶段,生烃应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中部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明确该套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圈定长8暗色泥岩的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其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成藏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8暗色泥岩厚度2~10 m,分布广泛,主要形成于相对局限的汇水区,属弱还原陆相淡水环境。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生烃转化率较高,生烃母质以I,II1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研究区长8暗色泥岩具有C_(30)藿烷、C_(30)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丰度高,γ蜡烷丰度低,ααα20R构型C27,C28,C29规则甾烷呈"L"型分布等典型特征,与长7,长9的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等多套优质烃源岩,这使得确定各套含油层系原油的来源和油气成藏模式存在一定困难。在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对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主要的烃源层。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储层中原油来源分为两类:第Ⅰ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第Ⅱ类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暗色泥岩,可能混有少量来自二叠系的烃源油。二叠系储层中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本身烃源岩;石炭系储层中原油也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问题争议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手段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煤层是最好的烃源岩,泥岩为差烃源岩。煤层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为61.32%;有机质类型好,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属于生气型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为0.8%~1.3%,已经进入生气高峰阶段。烃源岩生气强度为(0.1~1.3)×109m3/km2,具备为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基础的条件。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山西组总生气量大于太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从侏罗纪末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为早白垩世。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气源岩,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变化、天然气侧向运移距离等证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突出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地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海南部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是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区,该区二叠系那益雄组的烃源岩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为系统评价该地层烃源岩特征,对研究区钻井岩心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成熟度为高-过成熟,且干酪根类型以II型为主。由于所测岩样现今埋深均较浅,长期的风化、淋滤作用导致实验测定的残余有机质丰度偏低,需要进行有机质丰度恢复以重新评价。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二叠纪那益雄组烃源岩达到了好的烃源岩评价标准。此外,该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已经产生并排出了大量的烃,且目前处于干气大量产生的阶段,被深大断裂导通的深部烃源岩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气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厘定油源性质.通过对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原油样品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下段泥岩厚度较大,暗色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75%~6.04%,平均值为3.49%,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o介于0.69%~0.94%,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含有低等水生生物及高等植物,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中;原油为低含蜡、中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显示沙海组原油与沙海组下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沙海组原油主要来自于沙海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常规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废水成分非常复杂,可生化性较好,悬浮物浓度很高,水样偏酸性,易腐化变质,有机污染物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产物为主,还含有低分子和不挥发性有机酸、烟碱、焦油、酚类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给废水带来较深的颜色,其完全生物降解将是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废水达标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光合细菌具有在黑暗好氧和光照厌氧条件下合成与代谢的特点。试验证明,光合细菌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适应性强、去除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处理焦化废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沉积了多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 蕴含巨大的页岩气资源。通过钻井、录井、露头、岩芯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从泥页岩的展布及埋藏条件、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储层条件和含气特征几方面,研究下侏罗统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并对页岩气有利的勘探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 测。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泥页岩广泛发育,以盆地西北缘及南缘沉积厚度最大;埋藏深度1 000~9 000 m,整体上具有 自北向南逐渐增加趋势;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II 和II2 为主,具有倾气特征,有机质演化处于未成 熟高成熟阶段。泥页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黏土含量高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实验测得下侏罗统泥页岩 平均吸附含气量为1.42 m3/t。泥页岩段气测显示活跃,通过现场解吸试验证实了泥页岩中有天然气赋存。综合对比研 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层位,达巴松中拐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评价川中—川西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三段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预测雷口坡组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在典型钻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TOC技术,刻画出27口井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并且应用有机质热模拟参数法对各井烃源岩的生气强度进行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依据氢指数(HI)、降解率(PC/TOC)等两个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按照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山西-太原组烃源层的有机质类型作剖析,进行上古生界烃源岩系统评价。研究认为,本溪组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51%,泥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体属腐殖型干酪根,即Ⅲ型干酪根;太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比较发育,有机质丰度平均81.66%;山西组的泥岩比较发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有机质丰度平均72.66%。本区上古生界干酪根显微组分都以镜质组为主,显示干酪根母质为腐殖型,即Ⅲ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演化较高,Ro都大于2.5%,Tmax为490℃以上,表明泥岩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本区暗色泥岩及煤层属中等—好气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缅甸D区块Patolon-1井有机碳、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方法出发,主要对Patolon-1井塔本组上部煤系烃源岩和下部暗色泥岩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认为,塔本组煤系泥岩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塔本组暗色泥岩和煤岩处于低成熟阶段。但上部煤系地层在低熟阶段可以大量生成天然气与凝析油,为该构造带的主力烃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D区块Patolon背斜带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大,并具有“两期生油”的特征,第一个生油高峰对应的模拟温度为345℃,第二个生油高峰为425℃,产生的油气具有生油量大、生气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Dark matter is the dominant form of matter in the Universe, but its nature is unknown. It is plausibly an elementary particle, perhaps the lightest supersymmetric partner of known particle species. In this case, annihilation of dark matter in the halo of the Milky Way should produce gamma-rays at a level that may soon be observable. Previous work has argued that the annihilation signal will be dominated by emission from very small clumps (perhaps smaller even than the Earth), which would be most easily detected where they cluster together in the dark matter haloes of dwarf satellite galaxies. Here we report that such small-scale structure will, in fact, have a negligible impact on dark matter detectability. Rather, the dominant and probably most easily detectable signal will be produced by diffuse dark matter in the main halo of the Milky Way. If the main halo is strongly detected, then small dark matter clumps should also be visible, but may well contain no stars, thereby confirming a key prediction of the cold dark matter model.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寻找分布有利区,实现共探共采,利用统计分析、测井分析、压汞实验、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等实验方法,对河北省邯邢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开展研究,并划分煤系气分布有利区.研究区煤层和暗色泥页岩为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介于0.61% ~2.85%;致密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5.14%,渗透率平均值为0.03 mD,煤系气储层总体以砂-泥混合储层为主.煤层、泥页岩、致密砂岩和灰岩互为盖层,发育7种岩相组合类型.煤系气共生组合有3种类型,6种组合模式,包括自生共储型、自生自储型和共生共储型.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中下部为煤系气主要发育层段.研究区东部和南部构造简单,埋深较大,利于煤系气的成藏,西北部构造复杂,地层抬升,不利于煤系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20.
新疆胜利和田探区南部下二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下二叠统克孜里奇曼组(P1k)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新疆胜利和田探区南部的石炭-二叠系海相烃源岩开展了系统研究。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该套烃源岩具有陆源和海相有机质双重输入的特点,有机质呈现偏腐殖的特征,干酪根以Ⅲ,Ⅱ型为主,与碳酸盐岩通常具有的较好有机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别。有机地化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并且指示出沉积环境并非严格的强还原环境。分析认为造成有机质类型较差的原因主要有3种,即陆源有机质输入、宏观藻类的贡献以及沉积环境充氧造成的有机质氧化。根据以上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化分析的结果,结合碳酸盐岩孔隙度低,排烃较晚的特点,确定该套烃源岩以生成轻质烃类为主。塔西南地区广泛发育有石炭-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套气源岩对于区内天然气的勘探具有一定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