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深圳地区46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1.3∶1,平均30.5岁,儿童患者较少且一般不转为重症;孕妇及>4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②具有传染性强,家庭及单位易群体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③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弛张热多见,平均发热病程(9.07±4.23) d.多伴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多于发热后3~4 d出现,平均持续(16.7±10.3) d.易发生肝功能损害.CD+4/CD+8入院时平均为(17.9±5.6)%/(24.2±6.5)%,明显下降.④与普通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发生率高、炎症持续时间长,ALT升高发生率及升高程度较高,入院时CD+4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⑤易重症化(47.3%),病死率为4.3%.易发生I型呼吸衰竭(15.2%),易发生肺纤维化(17.4%).⑥肺纤维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情、胸腺肽α1及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有关.结论:SARS患者的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炎症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损害、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胸腺肽α1及短程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torysyndrome,SAR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为SAR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SARS患者均具有发热症状,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以累及双侧多见。全部患者均接受了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其中,3例患者剂量用到1000mg/d,4例患者剂量为500mg/d,其余患者剂量为80~320mg/d。起病时血小板计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及绝对数降低提示病情严重,可能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X线表现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在胸片显示急剧进展期时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58.1%)有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历史。死亡7例,病死率11.3%;55例痊愈出院。年龄14~68岁,平均(36±15)岁。发热98.4%、咽痛11.3%、胸闷气紧58.1%、咳嗽85.5%、湿口罗音24.2%。死亡的7例患者在其病程中都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低,有6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白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有1例白细胞计数先减低,后升高,死亡时又减低;有5例在其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始终低于正常值,有2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淋巴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胸部X线和/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短期内病灶增多,累计单侧18例(29.0%),双侧44例(71.0%)。61例(98.4%)应用甲泼尼龙,剂量40~750 mg/d,疗程(21±10)d;54例(87.1%)应用了氧疗,其中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的有9例(3例存活,4例死亡,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后亦死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有3例(均死亡)。结论流行病学史,发热,X线肺炎表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或减少可以作为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且密切接触患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与患者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氧疗及综合支持治疗措施对减低本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 ,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有明显传染源的 18例SARS患者的一系列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 0 % ) ;从发病到第 1次拍胸片时间为 1d~ 7d ;第 1次胸片单侧肺出现病灶者 6例 (33% ) ,双侧肺出现病灶者 7例(39% ) ,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者 5例 (2 8% ) ;从发病到X线胸片出现双肺病灶的时间平均 (4 .7± 1.8)d ,病情进展迅速 ;从发病到X线胸片病灶最重的时间平均 (12 .3± 5 .2 )d ,即 2周之内病灶达高峰 ;病灶部位以右上肺及双下肺多见 ;形态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多见。从发病到病灶明显吸收的时间平均 (2 0 .6± 6 .3)d ,即 3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 ;3例SARS患者病灶恶化而死亡 ;5例出院前做胸部CT ,3例留有纤维索条样阴影。结论 :SARS的X线特点为 :右上肺及双下肺为好发部位 ,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主要表现 ,病灶出现早 ,进展迅速 ,易累及双侧肺野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 ,积极地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10 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地区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 10 2例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 7% ) ,女性 5 4例 (5 3%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0 0 % )、咳嗽 (5 5 % )、呼吸困难 (4 4 % )。早期白细胞数平均 (6± 4 )× 10 9/ L ,淋巴细胞平均 (16± 12 ) % ,10 2例都有胸部 X线检查异常。疾病的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是高龄、无心理治疗。结论 重症 SARS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有效 ,年龄、心理治疗是该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tory syndrome,SAR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为SAR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6例SARS患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SARS患均具有发热症状,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以累及双侧多见。全部患均接受了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其中,3例患剂量用到l000mg/d,4例患剂量为500mg/d,其余患剂量为80~320mg/d。起病时血小板计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及绝对数降低提示病情严重,可能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X线表现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在胸片显示急剧进展期时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确诊为 SARS的 6 0例患者及 6 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3+、CD4 +、CD8+分别为 (6 4± 8) % ,(4 4± 6 ) % ,(2 7± 7) % ,发病期 SARS患者分别为 (5 7±13) % ,(39± 10 ) % ,(2 8± 10 ) % ,CD3+ 、CD4 +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3例恢复期 SARS患者 CD3+ 、CD4 + 多数恢复正常。结论  SARS患者在发病期细胞免疫有损伤 ,短期使用激素和胸腺肽对细胞免疫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53例肺炎支原体(MP)合并嗜肺军团菌(LP)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MP肺炎患儿采用VIRCELL,S.L.公司提供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LP-IgM,将患儿分为MP感染组(62例)及MP合并LP感染组(53例),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肺外并发症(肝损害、心肌损害)、住院时间、肺部X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方面差异,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感染组中,发热47例、平均持续时间(4.36±1.31)d,咳嗽43例、平均持续时间(5.39±1.72)d,肺部啰音25例、平均持续时间(4.24±1.23)d,肝损害6.45%,心肌损害14.51%,肺部X线阳性62.9%,平均住院天数(5.72±1.39)d;MP合并LP感染组中,发热49例、平均持续时间(7.45±2.61)d,咳嗽51例、平均持续时间(9.80±3.53)d,肺部啰音42例、平均持续时间(9.48±2.65)d,肝损害20.75%,心肌损害39.62%,肺部X线阳性83.02%,平均住院天数(8.45±3.16)d;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合并LP感染热程、咳嗽、啰音持续时间、肺外并发症、住院时间均高于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合并LP感染常表现热程、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临床症状体征重,易至多脏器损害的肺外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2 4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山西地区 2 4例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5 % ) ,女 11例 (4 6 %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发病早期的白细胞总数 ,淋巴细胞总数下降。胸部 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7d内死亡 3例 (12 % ) ,7~ 14 d死亡 11例(4 7% ) ,14 d以上死亡 10例 (4 4 % ) ;14例 (5 0 % )病人有基础疾病 ,其中 4例 (16 % )糖尿病 ,4例 (16 % )脑血管病 ,3例 (12 % )心血管病 ,6例 (2 5 % )高血压 ,其中 7例 (2 9% )同时合并 2种以上疾病 ;2 4例中直接死于 SARS19例(79% ) ,死于基础疾病 5例 (2 1% )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5 0岁、有无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计数为影响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 >5 0岁、早期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该病死亡危险因素 ;心理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急性盆腔炎,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104例,年龄22~49岁,平均(38±8)岁,病程2d至1个月,平均平均(6.5±2.4)d。临床表现:发热,下腹部疼痛;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