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湖南省肿瘤医院陈跃军,肖高明,周石林,谭正,梁剑平,谢长俊1979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148例,其中胸腺瘤40例,占27%。1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男:女为2.6:1。年龄40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纵隔胸腺瘤的CT 征象,诊断与鉴别。方法 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纵隔胸腺瘤37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12 例,年龄为12 ~64 岁,平均341 岁。手术与病理证实:良性胸腺瘤8 例,恶性胸腺瘤18 例,胸腺癌7 例,胸腺脂肪瘤3 例,胸腺脂肪肉瘤1 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X 线正侧位片,其中20 例作了CT 检查。结果 病变位于前纵隔34 例,其中波及中后纵隔7 例;中后纵隔3 例,病变突向单侧33 例,双侧4 例,圆形和椭圆形22例,不规则形13 例,多结节状2 例,胸腺瘤的CT 值为21 ~45Hu。肿瘤与纵隔接触面呈灌铸型28 例,占757 % 。结论 CT 对胸腺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是成年人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15.9%[1].1997~2003年5月本院共收治34例胸腺瘤患者,其中以呼吸困难为表现的胸腺瘤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是成年人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前纵隔肿瘤的83%~90%,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1].胸腺瘤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国内报道未超过30例.现将我们2007年4月收治的1例胸腺瘤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纵隔常见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怀疑纵隔肿瘤的病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总结各类纵隔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共纳入患儿145例,男76例,女69例,年龄(7.12±4.04)岁。位于后纵隔的占位51个,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基础上沙粒样细小钙化;弥漫性累及上纵隔胸腺76个,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局限于上纵隔胸腺内部者7例,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基础上散在无回声区;位于上纵隔胸腺外者3个,均为实性,内部低回声1个,中等回声者2个。瘤体巨大占据胸腔者6个,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基础上出现无回声区。所有肿瘤中实性区域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儿童纵隔肿瘤发生的位置及部分瘤体内部回声存在特异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儿童纵隔肿瘤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疾病的诊治方法及价值。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该院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纵隔疾病患者47例。胸腺瘤8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增生2例,恶性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16例,支气管囊肿6例,畸胎瘤2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2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淋巴瘤1例。其中重症肌无力4例,按Ossermen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结果46例于胸腔镜下完成,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完成,全组无并发症,无1例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诊治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当选择病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7.
1980年1月 ̄1993年12月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3例,其中畸胎类肿瘤17例,胸腺肿瘤14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纵隔囊肿3例,其他少见肿瘤2例,全部治愈.本病一旦确诊皆应手术治疗。文中讨论了纵隔肿瘤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的征象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了手术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肿瘤58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0年6月至2003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8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77例,畸胎瘤111例,神经源性肿瘤99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9例,其他肿瘤79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534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52例;术后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纵隔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纵隔肿瘤即使是良性病变,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纵隔肿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两年用B超诊断纵隔肿瘤,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共8例。其中,畸胎瘤2例,恶性间皮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1例,来源于胸腺和甲状腺的肿瘤各1例。其声像图特点归纳如下表:病例1:患者男性33岁,既往无异常,胸部外伤后出现胸痛、胸闷、经X线胸片检查拟诊胸腺癌。B超检查:右前胸一、二肋间胸骨柄右缘处探及-3.5cm×4.2cm×4.2cm囊实性回声区,其中实性部分回声不均匀,局部见强回声团…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侵袭性胸腺瘤属于恶性胸腺瘤的一种类型,存在局部外侵、播散、复发和远处转移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囊性纵隔肿瘤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在囊性纵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囊性纵隔肿瘤的CT成像特点。结果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胸腺瘤囊变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90.9%、93.3%,畸胎瘤、胸囊性淋巴管瘤以及心包囊肿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囊性纵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且不同类型的囊性纵隔肿瘤CT成像各具特点,临床上可将CT检查结果作为囊性纵隔肿瘤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对胸部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38例患者接受了经颈纵隔镜检查术,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6例,高度怀疑为肺部恶性肿瘤3例,已明确诊断肺癌且影象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0cm)19例。结果 16例纵隔肿瘤或纵隔不明原因的肿大淋巴结经颈纵隔镜后经病理明确诊断为:结核3例.恶性胸腺瘤2例、纵隔淋巴结淋巴滤泡增生2例、肺炎性假瘤2例,转移性肺癌1例、转移性甲状腺癌1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节病1例和肺炎性假瘤1例,余2例未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3例临床怀疑为肺部肿瘤,经颈纵隔镜检查1例诊断为结核;2例未能确诊,后经胸腔镜和剖胸探查诊断,1例为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肺炎性假瘤。19例肺癌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100%。全组术后出血1例,无其他合并症。结论 纵隔镜对诊断纵隔肿瘤和对肺癌的分期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3.
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7例中,神经源性肿瘤16例,食管囊肿9例,畸胎瘤6例,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包括何杰金与非何杰金)5例,支气管囊肿4例,胸腺瘤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能够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神经源性肿瘤为小儿纵隔最常见肿瘤,其次为前肠囊肿。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我院自1991年至2004年对31例胸腺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胸腺瘤合并肌无力的有关诊疗同题及近远期疗效,同时总结良恶性胸腺瘤的治疗同题,其分析结论为:外科手术是胸腺的首选治疗方法,恶性胸腺瘤需手术后放化疗,即使无法切除之肿瘤行积极放化疗仍能获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术、活检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8例纵隔肿瘤中,胸腺瘤11例,恶性淋巴瘤8例,生殖细胞瘤6例,胸内甲状腺2例及神经源性肿瘤1例.CT定位正确96.4%,定性正确占92.3%,胸片定位正确25例,占89.3%,定性正确23例,占82%.CT对于反映纵隔肿瘤的表现明显优于胸片.结论 CT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15例,男12例,女3例。其中7例仅作平扫,8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9例,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多数密度均匀(8/9),边缘光整,肿瘤强化大多均匀一致,对纵隔结构均无侵犯;侵袭性胸腺瘤6例,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多数密度不均匀(4/6),强化不均匀,中心见低密度区,与邻近结构间的脂肪层消失,纵隔结构受侵犯(6/6)。结论CT对判断胸腺瘤是否有侵袭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28例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精原细胞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物。淋巴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和淋巴瘤间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胸腺癌和淋巴瘤SUVmax(11.54±3.79、14.11±4.34)高于侵袭性胸腺瘤(4.8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胸腺癌与淋巴瘤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结论 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纵隔肿瘤,好发于前上纵隔,治疗以手术为主.我科自1995年9月至2000年10月手术治疗胸腺瘤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纵隔肿瘤病人中,胸腺瘤样病变和肿瘤16例,神经原性肿瘤10例,畸胎瘤8例。16例胸腺瘤样病变中,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5岁。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使用Aloka SSD-256型及650型超声诊断仪,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胸腺瘤5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约占成人纵隔肿瘤的20%-30%。随着手术技术及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胸腺瘤5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