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13-1313
糖尿病足 (DF)是指糖尿病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 ,合并感染所致的足患[1] 。它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现将我科 1996~2 0 0 0年收治的 35例DF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5例均为 2型糖尿病 ,男 2 0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3 4± 12 7岁 ;糖尿病病程 3~ 2 1年 ;糖尿病足病程 2个月至 5年。入院时空腹血糖 15 2± 4 5 1mmol/L ,餐后 2h血糖 19± 6 17mmol/L ,HbAlc均≥ 10 2 %。合并糖尿病肾病 13例 ,视网膜病变 17例 ,高血压 2 5例 ,脑梗死 5例 ,冠…  相似文献   

2.
基于老年性糖尿病 (DM)的特点[1 - 2 ] 在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发生 ,易被忽视 ,常因治疗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 1 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并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性糖尿病人低血糖反应的 3 4例患者进行对比 ,以研究其特点。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老年DM并发低血糖 1 6例 ,符合WHODM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血糖 <2 .8mmol/L低血糖诊断标准。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6 0~ 85岁 ,病程半年~ 1 5年 ,合并肾功能异常 4例 ,高血压病 6例 ,冠心病心衰 6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4 0例患者均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1月来我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 2 8例、女 1 2例 ,年龄 5 2~73岁。平均 6 5岁 ;均符合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且磺脲类药物治疗失败而在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注射胰岛素。按美国糖尿病学会 1 994年新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 ,所有患者为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即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 2小时血糖 >1 0 .0 mmol/L。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近期糖尿病并发症及慢性胃肠道并发症。1 .2 方法 所有病例维持原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变 ,进入研究时加…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 (简称HHNKC)是神经外科严重的合并症。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对预防和治疗 HHNKC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 1 998~ 2 0 0 1年收治的 1 6例 HHNKC病人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 6例病人均为重型颅脑损伤 ,男性 ,年龄 2 3~ 45岁 ,均为颅内血肿术后。其中脑疝形成 4例 ,脑干损伤 5例 ,脑挫伤 7例。本组病人 1 6例中 ,血糖 30~ 39.2 mmol/L8例 ,8.9~ 2 9.4mmol/L4例 ,7.8~ 8.5 mmol/L 4例 ,血钠均高于 1 4 8mmol/L,最高达 1 74.2 mmol/L。血钾、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果 :治愈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为使用含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后血糖水平基本达标并维持平稳、应用碘造影剂前后48h内停用二甲双胍且有停药前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监测记录。停用二甲双胍期间调整降糖治疗方案者纳入调整组,未调整治疗方案者纳入未调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未调整组62例(87.5%),调整组18例(22.5%)。二甲双胍停药时间为2—4d。未调整组停药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7±1.4)mmol/L比(7.0±1.2)mmol/L,(9.5±1.7)rnmol/L比(9.0±1.8)mmol/L,(10.9±2.3)mmol/L比(8.6±1.9)mmol,/L,(9.9±1.7)mmol/L比(8.6±1.7)mmol/L,(9.1±1.9)mmol/L比(8.5±1.6)mmo]/L],其中空腹、午餐后2h和晚餐后2h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P=0.00);调整组停用二甲双胍前后5个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9±1.2)mmol./L比(8.1±1.8)mmol/L,(8.0±2.2)mmol/L比(8.5±2.4)mmo]/L,(9.2±2.9)mmol/L比(10.3±1.9)mmoL/L,(9.4±2.1)mmol/L比(9.1±2.4)mmol/L,(10.0±2.3)mmol/L比(9.3±2.2)mmol/L,均P〉0.05]。结论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可导致停药期间未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降糖药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空腹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并乳酸酸中毒昏迷抢救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贞山 《首都医药》2001,8(4):48-48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临床并非罕见,死亡率高,抢救非常困难,我们近年来抢救了4例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的患者,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既往有糖尿病史4~20年,平均年龄67岁。4例患者均因突发意识障碍6~24小时收入病房,入院后查血气分析pH值分别为6.799、6.909、7.224、7.270,SBE 28.0、 26.7、 17.2、 18.3mmol/L,HCO3-分别为3.0、3.5、15.1、15.3mmol/L,PaCO220.3、17.8、38mmHg;PaO277.9、40.6、46、44.6mmHg;血糖最高29.5mmol/L,最低11.0mmol/L;血钾最高8.2mmol/L,最低5.1mmol/L;AG(K++Na+-CI--HCO3-)分别为38、35.6、15.8、20.3mmol/L;BUN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尿常规检查尿糖阳性,酮体阴性或弱阳性;血乳酸为5.5、7.23、7.8、8.0mg/dl。入院后均诊断为糖尿病Ⅱ型合并乳酸性酸中毒昏迷,其中一例同时合并高渗透压,1例入院后1小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经心肺复苏成功,2例均伴有冠心病心衰,4例均伴糖尿病肾病,2例伴有陈旧性脑梗塞,3例伴有肺部感染。入院后经询问均有服用降糖灵或二甲双胍病史,剂量最大为0.5g,tid。 2治疗方法和结果:   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点等综合治疗。结果3例抢救成功,其中1例未使用碱性药物,1例使用5%的NaHCO3250ml,1例500ml。1例放弃抢救死亡。血乳酸24小时至48小时内降至正常水平,昏迷最长时间4天零6小时,最短10小时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型糖尿病患者 14 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4 0例分为血管病变组 72例和无血管病变组 6 8例 ,抽血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ic、血脂等指标 ,并与对照组健康人 70名的指标比较 ,对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众多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LDL -C分别为 (11.2± 5 .8)、(4 .1± 2 .4 )、(3.0± 1.6 )mmol/L ;无血管病变组相应为 (9.8± 3.6 )、(3.2± 1.7)、(2 .4± 1.1)mmol/L ,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餐后 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LDL -C、甘油三酯。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水平有关 ,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防止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对糖尿病的知晓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优于治疗前[(5.8±1.9)mmol/L〈(13.0±4.2)mmol/L、(9.9±2.2)mmol/L〈(12.8±4.1)mmol/L;(6.9±1.6)mmol/L〈(18.4±6.3)mmol/L、(13.7±1.8)mmol/L〈(183±6.0)mmol/L],且观察组采用速效胰岛素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2.0%vs.69.0%);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远大于对照组(94.0%vs.71.0%)。结论临床上应用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同时强化了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对合并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系统控制血压、血脂、抗凝、活化脑细胞、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微循环、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3组:高血糖1组41例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高血糖2组43例患者,空腹血糖6.1~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组52例患者,空腹血糖4.4~6.0mmol/L。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血糖控制达标组及高血糖2组患者近期疗效的ESS及ADL评分『青况明显优于高血糖1组,血糖控制达标组、高血糖2组患者与高血糖1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达标组患者与高血糖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糖尿病是与脑梗死相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积极进行控制血糖治疗也是必要的,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控制8.0mmol/L以下能明显提高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住院患者17例,现将其综合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55~84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无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带状疱疹分布:胸部11例,腰腹部4例,颜面部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 2例,7.1~8.4mmol/L 5例,8.5~14mmol/L 8例,>14.0mmol/L 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16例,<7.0% 1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隐型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合并感染。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现将13例女性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资料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女性患者为2003年3月~2005年10月前来就诊的病人,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43岁。糖尿病病程从新发现至7年不等,其中特发性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12例,空腹血糖8·3mmol/L~16·7mmol/L。13例中有4例以外阴瘙痒为首发症状就诊,有尿频、尿急、尿痛者7例,同时伴发热者2…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14例,1型糖尿病6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者死亡,其余20例经治疗后血糖不同程度下降(空腹血糖下降2—6mmol/L,餐后血糖下降5—14mmol/L);6例1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治疗后血糖控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空腹血糖下降3~6mmol/L,餐后血糖下降7~15mmol/L);1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高代谢的症状亦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不典型性及非特异性,我们要综合分析病史,明确诊断,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短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盐酸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比较 12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在治疗前及治疗 4周、8周时空腹血糖 (FPG)及餐后 2h血糖 (P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的变化 ,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93.39%的患者完成试验。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 4周时FPG和PPG分别下降 1.5 8mmol·L 1(12 .92 % )和 4.2 7mmol.L 1(2 3.87% ) ,治疗 8周时FPG、PPG及HbA1c分别下降 1.96mmol.L 1(16 .46 % )、4.97mmol.L 1(2 7.47% )和 0 .6 7% (6 .2 8% ) ,P <0 .0 5。降低FPG和PPG总有效率在治疗 4周时为 6 9.6 %和80 .4% ,在 8周时为 79.6 %和 82 .3%。在治疗 4周和 8周时上述指标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二甲双胍短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 5 3 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未合并感染的 5 19例患者中 2 82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组 ) ;2 3 7例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B组 )。A组院内感染率 11 3 %明显低于B组 18 9%的院内感染率 (P <0 0 5 )。A组中发生院内感染者抗生素使用时间 ( 14 1± 8 3天 )明显长于无感染者 ( 10 4± 5 6天 ) (P <0 0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霉菌感染率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减少院内感染有一定作用。抗生素使用应早期、短程 ,限于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进展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血脂水平正常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0 mg,每晚1次),治疗及随访时间为1年。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颈动脉IMT及动脉僵硬度指标心踝血管指数( CAVI)。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3周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肌酸激酶增高2倍,退出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LDL-C、HDL-C、三酰甘油水平及颈动脉IMT、CA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6.8±0.6)mmol/L比(6.6±0.6) mmol/L、LDL-C:(3.6±0.4)mmol/L比(3.6±0.5)mmol/L、HDL-C:(1.0±0.4)mmol/L比(0.9±0.5)mmol/L、三酰甘油:(2.6±0.5)mmol/L 比(2.6±0.5)mmol/L、颈动脉IMT:(1.15±0.17)mm 比(1.14±0.17)mm、CAVI:(8.6±0.8)比(8.6±0.7)](均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胆固醇:(5.5±0.5)mmol/L比(6.6±0.6) mmol/L、LDL-C:(3.2±0.5) mmol/L 比(3.6±0.5) mmol/L、颈动脉 IMT:(1.12±0.17)mm比(1.14±0.17)mm、CAVI:(8.7±0.8)比(8.6±0.7)](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分别为(2.8±0.3) mmol/L、(2.8±0.3) mmol/L、(0.91±0.11)mm、(8.1±0.7),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  相似文献   

19.
李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17):80-81,8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及实验组。给予对照组1氨氯地平,给予对照组2缬沙坦,实验组则使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为(6.8±2.6)mmol/L,对照组2为(6.9±2.5)mmol/L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1为80.00%,对照组2为76.00%,实验组的降压效果较好(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 )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关系 ,对 58例正常人及 1 4 0例NIDDM患者不同病期的脂质代谢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NID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 5.1 3± 1 .1 6)mmol/L、( 2 .0 0± 0 .0 95)mmol/L、( 3 .1 8±0 .81 )mmol/L、( 0 .91± 0 .4 0 )mmol/L ,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分别为( 1 .1 7± 0 .4 1 )mmol/L、( 1 .1 6± 0 .2 9)mmol/L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随DR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或降低 ,DR的病变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吴正相关 (r=0 .3 52 ,P <0 .0 1 )。结果提示 ,脂质代谢紊乱可促使NIDDM患者DR的发生发展 ,因此DR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 ,还要控制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