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堃  张展  刘建设 《西部医学》2011,23(10):1949-1950
目的比较辅舒良鼻喷剂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辅舒良鼻喷剂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辅舒良鼻喷剂与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良好疗效,均可单独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前后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含量,并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健康组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血浆中的浓度(P<0.05),变应性鼻炎组血浆及鼻分泌物中S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后血浆SP明显高于激发前(P<0.05)。提示:SP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P物质和组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实验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组织P物质及组胺的影响,明确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具体环节。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卵清蛋白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然后给药物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灌服阳性药物和辛芷鼻敏胶囊,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鼻粘膜组织中P物质的阳性率及采用高效液象色谱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各组大鼠组胺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1)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实验组的P物质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药物对照组;(3)实验组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组胺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中P物质及组胺的含量,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将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特非那丁胶囊试验组(简称胶囊组)20例,特非那丁片剂对照组(简称片剂组)20例,比较两种剂型的疗效,结果胶囊组患者用药前后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总积分下降率与片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3.6%vs40.7%,P>0.05);胶囊组用药后各种症状和体征的总积分下降率显著高于片剂组(εX2=10.40,P<0.05);胶囊组的疗效与片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0.0%vs80.00%,P>0.05)。提示持非那丁胶囊制剂对解除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化于片剂。  相似文献   

5.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先用卵清白蛋白经腹腔内注射致敏.然后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造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开瑞坦组各10只。均治疗15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ICAM-1表达均被鼻敏片和开瑞坦所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CAM-1的表达均被鼻敏片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具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敏片能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内舒拿)联合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各70例,糠酸莫米松组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每日每侧鼻孔1喷(每喷50ug),1日两次,早晨和晚上喷入;氯雷他定组使用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1日1次;联合治疗组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3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97.14%高于糠酸莫米松组的78.57%(P<0.05)、氯雷他定组的81.43%(P<0.05),3组不良发应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未退出治疗。结果: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各10例,行鼻黏膜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后收集鼻分泌物,Wright染色法检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Transwell法检测其中Eotaxin活性,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Eotaxin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分别为(1.20±0.42)及(2.4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taxin活性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活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作为诊断和评价变应性鼻炎的判定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变应性鼻炙诊断的重要性。②方法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程度和阳性率。同时以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炙患者作正常对照。③结果70倒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例正常人和4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阳性率也明显强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黏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变应性鼻炎的一项重要诊断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熊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70-72
目的观察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对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50例轻中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他定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两次)并联合应用开瑞坦(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每天一次)。记录哮喘者症状的评分、鼻炎发作天数、感冒次数,按需吸入B:激动剂的次数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周哮喘症状记分为(4.4±0.6)分、(3.0±0.5)分,氯雷他定组为(4.5±0.7)分、(2.2±0.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鼻炎发作天数治疗前、后分别为(4.9±1.0)d、(4.4±1.3)d;(5.1±1.0)d、(2.9±1.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每月感冒样症状的发生次数为(1.3±0.4)次,氯雷他定组为(0.7±0.3)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吸入的β2激动剂的平均次数减少(P〈0.01);治疗后气道反应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辅舒良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使用辅舒良喷雾剂组(A组)41例,每次2喷,1次/d,使用氯雷他定组(B组)44例,每次10mg,1次/d,使用辅舒良喷雾剂和氯雷他定联合用药组(C组)43例,均使用30d。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辅舒良喷雾剂和氯雷他定联合用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舒良和氯雷他定联合用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之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雷他定,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周期均为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儿症状评分值下降尤为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2.
范晖  刘建汉 《中医学报》2021,36(3):628-632
目的:观察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西医组给予莫米松鼻喷剂,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儿童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张口呼吸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体征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中医组有效率为21.7%,西医组有效率为58.2%,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64.9%,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FeNO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对患儿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张口呼吸等症状和鼻甲肿胀体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FeNO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免疫治疗组(对照组)31例,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组(试验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L-4、IL-5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5浓度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减少机体IL-4、IL-5的生成,从而减轻IL-4、IL-5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毒害作用,发挥其调节免疫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二类新药地洛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将其治疗结果与母药氯雷他定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慢性过敏性鼻炎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及试验组,双盲法试验,服药前、服药后14d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鼻腔检查、血和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各项检测,所得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服用地洛他定者疗效好,总有效率为95.4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地洛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安全性,总体效果优于氯雷他定,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 MUC5B 和 TSLP 的差异表达,探讨其对变应性鼻炎(AR)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0例),设定为 AR 组,以及同期非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各10例),设定为对照组,取下鼻甲粘膜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MUC5B 和 TSLP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 组的 MUC5B 水平明显降低,而 TSLP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维吾尔族和汉族人 TSLP 水平差异不大(P >0.05),但维吾尔族人 MUC5B 水平明显高于汉族人(P <0.05)。结论:MUC5B 低表达、TSLP 高表达的人群易患变应性鼻炎,汉族人的 MUC5B 表达水平低于维吾尔族,这可能是新疆汉族人变应性鼻炎较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同时联合玉屏风颗粒每次1袋冲服,每日3次,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两组患者的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及随访1个月、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喷嚏、鼻塞、流涕及鼻痒的症状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1个月和2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 vs 27.5%,15.6% vs 37.5%,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林震  林彬  崔霞 《河北医学》2009,15(8):896-89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糠酸莫米松吸入和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41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钠、糠酸莫米松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前3组比氯雷他定组评分改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糠酸莫米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比糠酸莫米松组和孟鲁司特组评分改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糠酸莫米松吸入和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8例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给予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及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24个月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24个月后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与治疗3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作前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将药物剂量降至最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季节性变应性鼻炎182例。分两组,实验组92例,于每年发作前1周以左右,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鼻喷雾剂于每晨各喷两侧鼻腔一次,连续应用15~20天左右。对照组90例,于每年发作后进行药物治疗,应用开瑞坦10mg/日+鼻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气雾剂1次/日,用药至症状体征缓解。结果自用药后即时开始随访,随访1年。实验组用药后1月内复发4例(4.35%),2月内复发8例(8.70%);3月内复发2例(2.17%)。用药后总复发率15.22%。所有患者用药后观察鼻腔干燥4例(4.35%),鼻腔刺激不适2例(2.17%),涕中带血2例(2.17%),不良反应发生率8.70%。对照组用药后1月内复发3例(3.33%),2月内复发7例(7.78%),3月内复发3例(3.33%),总复发率14.44%。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困倦4例(4.44%),头痛2例(2.22%),胃肠道反应2例(2.22%),鼻腔干燥3例(3.33%),鼻腔刺激不适2例(2.22%),涕中带血1例(1.11%),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通过两组病例的临床比较,其疗效和复发率基本类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作前,鼻腔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控制其炎症反应,减轻或避免临床症状的发生,并减少药物的用量,可有效防止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组胺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奈德臀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曲池穴注射35μL生理盐水。每组注射1次,观察7天。每次滴鼻后30min内记录大鼠喷嚏、抓鼻和流涕情况。取下鼻甲黏膜酶联免疫法测定组胺含量。结果:治疗后穴位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则无明显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组组胺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肌注组、生理盐水组组胺值相近(P〉0.05)。结论: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能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组胺含量,并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