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3 C标记的小硅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MS)对其总脂进行分析,直接观察总脂中各类脂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小硅藻中共检测出7类脂分子,分别为甜菜碱脂(DGTS)、二酰甘油单半乳糖脂(MGDG)、二酰甘油双半乳糖脂(DGDG)、二酰甘油(DAG)、三酰甘油(TAG)、二酰甘油硫代糖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其中DGTS、MGDG、DGDG、TAG和SQDG都可以检测到标记的结果。该方法操作方便,前处理简单,测量结果直观准确,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脂类代谢研究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从菜籽“油脚”中分离,提纯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 Diglyceride,MGDG)和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igalactosyl Diglyceride,DGDG)并对菜籽中提纯的MGDG和DGDG的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建立企业生产质量标准,对糖脂康中试产品中藻蓝素、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方法:按DB53/186-2007标准中附录B、附录C、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糖脂康中试产品中藻蓝素、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 865.34 mg/100 g、443.75 mg/100 g、184.06 mg/100 g。结论:藻蓝素、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是糖脂康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本实验结果可为制定该产品的企业生产质量标准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糖分子(双十八烷基甘油基- β-葡萄糖苷(DGG)、1,2-O-双十八烷基-3-O-β-D-麦芽三糖基-甘油醇(DMTG)、3,6,9,12-四氧杂-10-胆甾基-2-乙酰胺-2-脱氧-β-D-吡喃葡萄苷(DL3))对大肠杆菌(E.coli)识别能力的影响.利用比色法测定囊泡对E.coli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检测E.coli 3种体系的灵敏度大小顺序为DL3/TCDA>DMTG/TCDA>DGG/TCDA;具有多糖结构和水溶性的-(CH2CH2O)3-结构的糖脂会有利于检测.红外光谱的研究证明了糖脂分子插入了聚联乙炔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菌株B2,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本B0,菌株B2产鼠李糖脂产量大幅度增高,从0.82 g/L增加到2.71 g/L。菌株形态为杆状菌。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甘油30 g/L,酵母膏2 g/L,微量元素5 m L/L。研究结果表明从重金属含量高的制革污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可显著提高产鼠李糖脂产量,并进一步确定诱变后的菌株产鼠李糖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鼠李糖脂的量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Cd和Pb是城市土壤中具有明显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威胁着人类健康。通过土壤淋洗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高岭土和伊利土两种矿土和实际土壤中的Cd和Pb的洗脱作用。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伊利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远低于对高岭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在本研究中,Cd和Pb的洗脱率几乎不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月桂基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据对矿土淋洗的最佳结果,选取20 mmol/L鼠李糖脂和100 mmol/L月桂基醚硫酸钠分别对停车场土壤和湿地土壤中的Cd和Pb进行淋洗,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两种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Cd和Pb的去除率高达100%,高于鼠李糖脂;其对两种土壤中Cd和Pb的总去除率也高于鼠李糖脂,但由于使用浓度较大,其淋洗效率仍低于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末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采用保护法对聚缩水甘油的外部羟基保护,使内部羟基接上氟端基;然后对外部羟基解保护,接上氟端基,得到最终产物.利用红外、核磁对各合成步骤和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外部羟基先保护后去保护的多步合成方法中的羟基转化率显著高于氟端基直接和聚缩水甘油反应的一步法.保护法将聚缩水甘油内外部羟基区别开,使其分剐参加反应,提高了羟基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粒径是硅溶胶最重要的特性指标之一,不同用途对硅溶胶粒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研究了电解电渗析法制备硅溶胶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pH等操作条件对胶粒增长速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推导出了电解电渗析法制备硅溶胶过程中,胶粒增长速率与温度、电流密度、pH等的关系式,为滴加操作制备硅溶胶过程中采用恒电位操作方式而不影响胶体的粒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硅溶胶的电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蓬子叶片和根膜脂主要由PC、PE、PI、PG、PA、PPG、SL、MGDG和DGDG组成,膜脂脂肪酸由14:0、14:1、16:0、16:1、18:0、18:1、18:2、18:3组成,不同盐度下海蓬子植株中MGDG和DGDG随NaCl浓度增大而减少,磷脂中的PC和PE减少,PA、PI、PG和PPG增多,SL也增多,脂肪酸不饱和指数随NaCl增多而降低,对磷脂和糖脂变化的生理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Cd和Pb是城市土壤中具有明显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威胁着人类健康。通过土壤淋洗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高岭土和伊利土两种矿土和实际土壤中的Cd和Pb的洗脱作用。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伊利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远低于对高岭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研究中,Cd和Pb的洗脱率几乎不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月桂基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据对矿土淋洗的最佳结果,选取20 mmol/L鼠李糖脂和100 mmol/L月桂基醚硫酸钠分别对停车场土壤和湿地土壤中的Cd和Pb进行淋洗,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两种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Cd和Pb的去除率高达100%,高于鼠李糖脂;其对两种土壤中Cd和Pb的总去除率也高于鼠李糖脂;但由于使用浓度较大,其淋洗效率仍低于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11.
粒径是硅溶胶最重要的特性指标之一,不同用途对硅溶胶粒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研究了电解电渗析法制备硅溶胶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pH等操作条件对胶粒增长速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推导出了电解电渗析法制备硅溶胶过程中,胶粒增长速率与温度、电流密度、pH等的关系式,为滴加操作制备硅溶胶过程中采用恒电位操作方式而不影响胶体的粒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硅溶胶的电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卢姗 《天津科技》2014,(9):51-53
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单体,在异丙醇为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的体系中一步水解缩合制备出笼型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G–POS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高纯度的笼型十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T10)。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以甘油和尿素为塑化剂,在百克干淀粉塑化剂含量为20g、25g及30g配比下,采用涂层法和浆膜法制备了热塑性淀粉膜,并对制备的热塑性淀粉膜的拉伸性能和吸湿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热塑性淀粉膜的抗拉强度及吸湿性不仅受塑化剂类型及其含量影响,同时还与热塑性淀粉膜的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同等条件下,以尿素为塑化剂采用将膜法制备的热塑性淀粉膜,其抗拉强度较高,且百克干淀粉塑化剂含量为25g时,抗拉强度达到极值,但因吸湿造成抗拉强度下降的幅度也达到极值.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提高木薯淀粉基复合膜的性能,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附加甘油、壳聚糖,加入纤维素纳米晶,采用流延法制备淀粉基复合膜,研究纤维素纳米晶对木薯淀粉基膜理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纤维素纳米晶含量增加,淀粉基膜的吸水率、透光率及透油率均呈下降趋势,膜的生物降解性提高。纤维素纳米晶添加质量分数为2.5%、降解7 d时,降解率达18.28%。结果证明纤维素纳米晶改善了木薯淀粉基膜的性能,增强了膜的生物降解性。可为用作绿色生物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大豆色拉油甘油解制备二甘酯过程。对多种商业化和自制固定化酶进行了筛选,并对影响甘油解过程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如底物油与甘油摩尔比、酶剂量、初始水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方式和溶剂效应。采用递进法进行实验,优化参数的最佳条件为:油与甘油摩尔比1∶1,Novozym435脂肪酶(油质量10%) ,初始水质量分数0% ,反应温度50℃。在无溶剂体系中,反应16h,二甘酯质量分数达到56.3%;当采用叔丁醇作为溶剂,反应24h,二甘酯质量分数达到70.4%。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之经济价值,利用磺酸基孔洞触媒以进行醚化反应,得到衍化产物。分析孔洞触媒其结构与元素组成,以改进触媒制备条件,利用此触媒催化甘油与异丁烯反应形成甘油第三丁基醚产物,可作为燃料添加剂。实验结果显示在异丁烯/甘油莫耳比为3,触媒量为13 wt.%、反应时间6h和反应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为42%的甘油第三丁基醚。  相似文献   

17.
生物法制蔗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好用发酵法制蔗糖酯的研究工作,菌种采用解烃棒杆菌,将其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增减基中增减时能产生蔗糖酯。通过比较生长细胞和休止细胞的产酯情况来寻找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使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提纯了蔗糖酯。通过UV-3000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对产品蔗糖酯进行了定量定量检测,并用水数法测定了HLB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产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并判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探索其特性。方法通过从富油土壤中采用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排油活性等方法筛选高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并鉴定;采用萃取和柱层析法提纯后HPLC-MS法分析产物结构并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筛选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高效菌BD-5,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8种鼠李糖脂同系物的混合物;鼠李糖脂溶液对液体石蜡、柴油和甲苯都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当鼠李糖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长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在水相中的表观溶解度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摩尔增溶比(MSR)的变化关系为正十六烷>萘>菲>芘。结论 BD-5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突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斑花黄堇、迭裂黄堇、塞北紫堇和矮紫堇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检验,并对其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浸提、索氏和超声提取法,以石油醚、95%乙醇和纯水为提取剂分别制备不同极性提取液;采用试管法、纸反应法及薄层层析法分别对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指示剂和显色剂颜色或沉淀反应,检查所含化学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斑花黄堇、迭裂黄堇、塞北紫堇和矮紫堇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是0.53、0.67、1.10和2.03 mg/g,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及苷、酚类、鞣质、生物碱、黄酮、有机酸、甾体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明确了4种紫堇属藏药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别及其总生物碱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法合成三烷基硼及其裂解制备碳化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一步合成法分别制备三乙基硼、三丙基硼和三丁基硼;考察超声波作用对合成产物产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以合成的三乙基硼、三丙基硼和三丁基硼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制备纯度较高的碳化硼超硬材料;讨论不同原料和裂解温度对合成产物中C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三乙基硼为原料在温度为1 400K进行裂解时,其裂解产物中B4C,B2O3和裂解自由碳的含量分别为94.0%,2.2%和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