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立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83-183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X线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充盈缺损、龛影、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评价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结果 小肠腺癌7例,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4例,腺瘤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血管瘤1例。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 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钡剂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特点。11例行口服法,15例行插管法小肠造影;12例进行了CT扫描,其中9例予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为:肠管内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移位变形、管壁僵硬、肠管蠕动差、龛影和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受压。增强扫描后,良性肿瘤呈均匀性强化,而恶性肿瘤为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口服法的阳性率为36.4%(4/11);插管法阳性率为73.3%(11/15);CT检查阳性率为66.7%(8/12)。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点,与CT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显示早期病变及术前分期和部分肿瘤的定性与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X线小肠造影和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永 《医学综述》2008,14(11):1730-1731
文章结合文献对X线钡餐及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应用中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意义作了综述。纵向综述了单纯X线钡餐及其各种改良方法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综述了多层螺旋CT对比剂的引入方法及对比剂种类。结合文献对X线钡餐及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予以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双重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26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的分析,提出其主要X线表现及诊断要点;(1)育盈缺损;(3)肠腔狭窄;(3Z)肠壁僵硬、粘膜破坏;(4)肿瘤性肠套、肠梗阻;(5)航空 需动的改变。对一诊断方法、漏误诊原因及好发部位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良恶性肿瘤、腺癌与炎症肉瘤与癌症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6.
X 线平片检查用于诊断肠梗阻,已为大多数外科医生所首选,但往往由于缺乏对某些 X 线征象的认识,而在分析时有所遗漏或对其意义估计不足。本文根据临床实践,提出几种平片检查值得深入分析的征象,并结合绞窄性肠梗阻 X 线表现分述如下。一、肠梗阻值得注意的几种 X 线征象1.肠腔积气扩张肠腔积气扩张是 X 线诊断肠梗阻的主要依据,确认其存在与否,应视为首要条件、仰卧位平片常可较全面地观察肠腔扩张程度。我们认为,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梗阻,小肠积气管径超过  相似文献   

7.
对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腹部平片中的几种X线征象。提出对临床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线仅示肠胀气者应予足够重视,并作紧密的X线随访。本病主要表现为肠管充气扩张,肠腔气液面、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其中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诊断的特异性征象,并对肠壁积气和粪气影的鉴别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伟民  刘静  吴云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28-1029
目的评价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和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多排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26例中,腺癌13例,间质瘤7例,腺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10例,检出率37.5%;CT检出率10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目前检查小肠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X射线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小肠部肿瘤患者144例,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诊断结果以及X线检查表现。结果:回肠末端为小肠肿物的高发区域,本次试验中有42.36%的肿物在回肠末端被检出;在小肠恶性肿瘤中,X线检查以肠管狭窄、管壁僵直、充盈缺损、梗阻、动力性扩张以及逆蠕动最为常见。结论:不同的小肠肿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在小肠肿瘤的诊断当中,X线检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影像技术评估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影像技术对28例行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与手术对照分析。结果:腺癌11全 瘤,12全鲜滑肌肉瘤4例,粘液腺癌1例,X线主要表现为狭窄、肠腔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管壁僵硬等。结论:总结了夺发必生肿瘤的X线特点。阐明了气钡双重造影和C坚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诊断及鉴别依据,而且有助于治疗;的  相似文献   

11.
肠道克隆氏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59例慢性克隆氏病的临床及X线征象。病变多见于迴肠和迴盲部。多发性病变占36.8%。小肠肠腔狭窄最多(94.9%)。粘膜有卵石征18.6%,炎性息肉22%,术后复发5%。本文强调了临床、X线与病理综合诊断的原则及双重造影发现粘膜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12例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肠肿瘤5例(占41.6%),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例,憩室2例,血管畸形2例。6例患者行小肠钡灌X线检查确诊5例,阳性率达83.3%;动脉造影4例,3例阳性,占75%;内镜检查8,阳性3例,占37.5%。结果表明:小肠出血以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小肠钡灌X线检查阳性率最高,结合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中内镜等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可切除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可切除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X线征象进行分析。方法 :对 2 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造影及CT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腺癌 2 2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1例。描述包括肿瘤的部位 ,造影X线表现 (黏膜破坏 ,充盈缺损及龛影 ,管腔不规则狭窄 ,肠腔外改变等 )及CT表现 (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局部肿块 ,梗阻性改变及转移 )。不能手术切除的影像学征象为 :肿瘤直径大于 6cm ;腹腔、系膜淋巴结成团肿大 ;腔静脉、肠系膜动静脉等重要血管管径被包绕大于 2 / 3时。结论 :CT与X线造影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肿瘤的继发征象的术前评价 ,能够提供能否手术切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深X线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钡造影发现的32例病人的X线、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并复习了有关文献。结果:32例患者中原发性腺癌16例。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1)肠腔狭窄(2)充盈缺损(3)肠梗阻或肠套叠(4)肿瘤近侧肠管动力性扩张及逆蠕动。恶性淋巴瘤3例。主要X线表现为(1)动脉瘤样扩张(2)假性憩室样大空腔(3)较广泛的、结节状或不规则无蒂息肉样充盈缺损。良性肿瘤13例,主要X线表现是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表面光滑,有蒂或无蒂。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对提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异性诊断具有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诊断依据。方法:分析24例资料完整并经X线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X线征象。结果:24例中平滑肌瘤、乳头状瘤、神经纤维瘤、息肉个1例,腺癌11例,恶性淋巴瘤8例,类癌1例。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比较可靠、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大多数小肠肿瘤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被延误诊断.如有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时要考虑小肠肿瘤.平滑肌瘤和血管瘤最常引起出血,而且可以是首发症状.黄疸的出现往往是肿瘤累及十二指肠第一和第二段,或肝胰壶腹部,并以无痛性黄疸区分于胆石症.不明原因的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也要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对具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表现者,需作进一步的检查.X线、小肠镜、血管造影术、腹腔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基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X线拍片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4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X线拍片诊断,并对其X线片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均得到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45例患者中有29例诊断是机械性肠梗阻,占比为64.4%,X线片表现出肠腔内存在积气,其内可观察到异物、肿瘤、肠襻粘连肥厚阴影;13例患者诊断为动力性肠梗阻,X线片表现为空肠、回肠以及结肠的肠腔发生显著扩张,在肠腔内能够观察到大小不一的液平面,呈现为阶梯样排列,肠壁明显增厚,经分析可能为肠壁水肿所导致。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效果良好。结论:X线片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准确性较高,为目前临床急性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方法,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肿瘤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下列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腹痛部位与肿瘤位置有关;间歇性消化道出血;活动性腹部包块;进行性加重的肠梗阻症状;恶性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及回肠,良性肿瘤以空肠居多。结论提高对该病认识,避免误诊;X线胃肠钡餐,内窥镜,CT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是重要诊断手段;对可疑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小肠恶性肿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无典型症状,少数因并发症手术而得到诊断。X线检查与癌不同点是肠壁仍有一定弹性,肠腔狭窄不明显。B超、CT对定位及选择术式有一定帮助。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尽早手术探查及术中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及决定切除范围十分重要,应采取比癌更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造影在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探讨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应用数字减影机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小肠平滑肌瘤的造影征象。结果:小肠肿瘤血管造影主要征象为:1供血动脉的增粗;2肿瘤血管丰富,呈“蜘蛛网”状,有活动性出血者部分可见造影剂外溢;3肿瘤实质显色浓密,边界清晰;4引流静脉增粗早显;5有血管池,瘤体大、有分叶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结论: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明显优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