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英  郭俊能  陈继努 《计算机应用》2001,21(4):56-57,60
随着多媒体应用组件的出现以及优化网络和资源的使用,要求增强现有IP的尽力而为服务模型,本文提出了在IP网络中结合使用区分服务及多协议标记交换的这种性能较好的方案,并讨论了其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MPLS的区分服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Internet只能提供尽力传送服务,但这种没有任何保证、不可预测的服务已不能满足许多应用的需要。IETF提出的Intserv/RSVP方案从技术角度可以提供灵活的服务质量,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但该方案要求每个路由器保存每个连接的状态,复杂化了核心路由器的处理,因此实现 和配置是非常困难的。IETF提出的Diffserv将各种复杂的接入控制、每个连接的管理交给边界路由器处理,核心路由器只处理流量聚合,因而具有更好的伸缩性和鲁棒性。MPLS是一种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签交换的网络技术,将探讨如何结合Diffserv和MPLS两种技术,提供各种服务质量,特别是VPN。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MPLS区分服务和流量工程这两种技术;由于在一些应用情景下,需要使流量工程能够感知流量的类型,因此引入了MPLS感知区分服务的流量工程的方案,来建立基于类的流量中继。着重论述了该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路径的计算、建立路径的信令、带宽约束模型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DiflServ和MPLS技术,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满足多QoS需求的全网络静态路由算法。在计算满足各业务不同QoS需求的LSP同时,算法有效地提高网络传输性能,避免网络状况的不均衡及网络拥塞情况。最后以编程仿真和理论推导两种方法论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较优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IP网络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QoS方面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案是MPLS+DiffServ.本文详细讨论了MPLS技术和差分服务(DiffServ)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在MPLS网络中实现差分服务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持区分服务的边缘路由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Internet中的QoS技术一区分服务,详细分析区分服务中提供的各种服务、推荐的码点(DSCP)及其转发行为(PHB)之间的映射关系,论述了在边缘路由器中实现各种服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MPLS和区分服务的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MPLS和区分服务的集成问题归结为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流量工程和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转发机制。后者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为DSCP至MPLS封装层的映射问题,同时讨论了MPLS区分服务通道模型。  相似文献   

8.
1.引言 Internet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各种应用的承载工具。在这些应用中,近年不断发展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VOD)、VOIP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应用和普通的应用不同,它们对网络带宽、延迟、抖动、丢包率等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网络必须对多媒体应用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证。当前的Internet采用的是best-effort(尽力服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网络平等地处理所有数据包,尽它的最大努力转发数据包,其首要目标是实现对链路的统计复用以达到高网络利用率,路由器作为核心设备,它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说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MPLS的关键特征,并比较了与ATM之间的关系。以及与DiffServ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讨论了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MPLS网络标签交换路径(LSP)模型中,通常采用第二层直通式(L2-CTS)或第三层缺省路由交换技术.传统的L2-CTS是基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传输(P2P)的,没有考虑到建立的LSP是否是最佳.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2-CTS技术,根据标记交换路由器(LSR)和标记边界路由器(LER)建立的网络拓扑信息,LSR利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的LSP,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MPLS网络中,该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网络传输时延,并提高传输流分发到不同标记交换路径的效率,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IP QoS体系结构的发展,然后分别阐述了Diffserv模型和MPLS模型.为了提高IP QoS,给出了Diffserv over MPLS体系结构的实现,相比于其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Diffserv over MPLS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MPLS及其在IP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是当今网络界研究及讨论的热门话题,它不但能提高传统路由器的分组转发性能,还能应用于流量工程、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以及虚拟网构建等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MPLS的原理和关键机制,分析了MPLS在IP网络中可能有的应用,同时指出了MPLS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MPLS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然后对MPLS体系结构中的MPLS层次化标签交换和标签合并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了目前MPLS体系结构中这两项关键技术的一些不足和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MPLS的下一代网络Qo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娜  齐红满 《计算机工程》2008,34(12):107-109
介绍集成服务、区分服务、流量工程和MPLS几种常用的服务质量(QoS)技术,任何一种独立的技术都不能很好地解决QoS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将流量工程引入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并结合DiffServ和IntServ的QoS模型,阐述其原理及部分实现技术,利用NS2工具对提出的网络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纯的MPLS网络相比,该模型改善了网络延时,丢包率降低20%。  相似文献   

15.
MPLS VPN支持QoS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了两种VPNQoS模型:管道模型和软管模型,然后描述了在大规模网络中MPLS与DiffServ等相关技术结合提供QoS的方法,最后讨论如何在MPLSVPN中实现软管模型,为用户提供分等级的QoS。  相似文献   

16.
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从数据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讨论了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发展。首先对当前流行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数据转发引擎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然后通过与传统IP路由对比,讨论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作为控制平面在QoS、流量工程以及VPN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MPLS网络的选播QoS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凤  宋玲  马强 《计算机工程》2008,34(24):103-105
提出一种基于MPLS网络且保证QoS的选播路由算法。使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找到一条从发出请求的客户到服务器方向上最小跳数的最优路径,该路径能满足选播服务带宽要求。使用度量为路径逆向(服务器到客户)上的链路带宽值,通过约束路由的标记分发协议,建立一条从服务器到客户方向的标记交换路径,并预留资源。仿真结果表明,在传输服务数据流时,该算法的时延及丢包率性能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服务器的负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故障检测机制计算复杂和难于部署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故障检测机制——MPLS网络故障环回检测机制。在MPLS协议转发模块中增加操作与维护环回处理模块以加快故障检测速度,实现固定周期和动态周期2种检测方式。在Linux平台上开发其工作原型——LSPFD,实验证明该机制能正确测量网络延迟,且采用动态周期检测方式可使网络开销更低。  相似文献   

19.
MX/G/1 non-preemptive priority queue with bulk arrivals has already been analysed in many papers. Two problems are known in this area: first, when the number of priorities is greater than 2, the analysis for priority processes is obviously very difficult to handle. Therefore, the earlier work on the subject was restricted mostly to two priority classes; and second, although analytically explicit results are available, they require sophisticated closed-form expressions of the mean queue length. One particular bulk size distribution – the GE distribution – is motivated by an ME (Maximum Entropy) formulation for the behavior of a G/G/1 queue. The choice of a GE distribution is motivated by the fact that measurements of actual inter-arrival traffic or service times may be generally limited and so only few parameters, such as mean and variance, can be computed reliably. Thus this paper we can obtain very simple and analytic closed-form expression for the mean queue length of a GE/G/1 priority queue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been achieved. We present the four-class priority queues,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LER (Label Edge Router) system in the ATM-based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We wish to obtai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ean queue lengths and the mean queueing delays for each priority class, since this metri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arameters for improving QoS and system performance of the LER system in ATM-based MPLS network. A significant numerical example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s well. In order to obtain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EF flow, AF 1 flow, AF 2 flow and BE flow, the optimum ratios of CO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an be found via many numerical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by the authors for queueing network model with HOL (Head of Line) priority rules. However, the ratios of COV value constraints exist.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each service class gradually begins to deteriorate when SQVs (Squar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 , and traffic intensity is greater than 0.95. We also find the values of maximum allowed burst size for EF flow and AF 1 flow and perform necessary policing actions on EF flow and AF 1 flow at the boundary node of the network. Finally, the four-class GE/G/1 priority queue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LER system are shown accurate and robust afte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evaluate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MPLS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转发等价类FEC的概念;随后分析二分树查找引擎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硬件电路;最后,通过仿真和综合,验证其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