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程涛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25-12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肺栓塞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其中合并肺栓塞(PE)40例设为对照组,无肺栓塞(PE)2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等指标是COPD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是一种患病率、病死率比较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合并肺栓塞综合征(PE),但因为PE与COPD症状、体征相似,临床上诊断十分困难,经常误诊、漏诊.本文比较分析30例COPD和30例COPD并肺栓塞病例,旨在进一步提高PE快速诊断,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及判断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肺栓塞分组,324例单纯COPD患者为COPD组,82例COPD合并PE患者为COPD合并PE组;根据P...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分析近期发表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诊断手段、预防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减少临床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西峡县人民医院内科2006年3至2009年7月共确诊COPD合并肺栓塞20例,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肺部增强CT,下肢血管彩超,血清D-二聚体检查,明确诊断后均行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0例患者19例病情均缓解,1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对急性COPD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如无感染诱因,需询问,检查有无长期卧床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体征等,行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评估,对诊断可疑者尽早行肺栓塞相关检查,临床怀疑COPD合并肺栓塞,无客观证据者建议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漏、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山东省枣庄枣矿集团中心医院29例老年人肺栓塞的病史、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和合并的疾病。结果29例肺栓塞中均有不同性质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有9例误诊,早期误诊率达31%,3例为漏诊,漏诊率为10.3%,死亡13例,死亡率达44.8%,15例好转,无变化1例。结论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征性,极易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5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深入分析,为该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58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以便判断肺栓塞疾病的严重度。结果 58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肿瘤等疾病。是否出现基础疾病和发生肺栓塞类型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是否出现内科基础疾病与肺栓塞疾病的发生没有太大影响。肺栓塞疾病越严重其临床症状和体态特征表现就越明显,但体征和病症表现不明显时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为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急性肺栓塞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需结合不同的检查手段并进行综合分析,临床医生对其诊断,特别是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常感困惑.  相似文献   

9.
来焱  杨瑞青 《安徽医药》2018,22(10):1919-192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联合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收治COPD患者258例,其中单纯COPD患者228例(COPD组)、COPD合并PE患者30例(COPD并PE组),分别对比一般临床资料、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COPD患者是否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比较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中采用方法A[Wells评分(2分法)>4分]与方法B[DD升高(>0.5 mg·L-1)联合二氧化碳分压降低(<35 mmHg)]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DD:(0.72±0.39)比(1.88±1.13)、纤维蛋白原(FIB):(4.88±1.42)比(5.66±1.29)、PaCO2:(52.12±14.79)比(33.77±6.73)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升高及PaCO2降低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通过配对四格表分析,采用方法A(阳性率为96.67%)与方法B(阳性率为80.00%)在COPD合并PE的阳性检出率相同(χ2=3.200,P=0.074)。 结论 COPD合并PE患者通常合并血栓前高凝及过度通气状态,采用DD升高联合PaCO2降低预测COPD合并PE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护理方法,以不断提高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肺栓塞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护理方法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科学、及时的诊断与精心、细致的护理,本组80例肺栓塞患者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5%,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诊断与细致的护理是肺栓塞患者康复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肺栓塞临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呼吸科32例COPD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32例单纯COPD患者做临床对照。结果与单纯COPD组比较, COPD合并PE组胸痛、咯血、晕厥、不对称下肢水肿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紫绀等症状无统计学差异。超声心动图提示COPD合并PE组肺动脉压(PAP)明显升高,血BNP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与单纯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PE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当COPD患者有静脉血栓史、冠心病伴房颤、近期手术史、不适当应用利尿剂、长期卧床等危险因素,出现晕厥、胸痛、咯血、不对称下肢水肿等症状,结合PAP、BNP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并尽快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进一步确诊,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预后多较好。  相似文献   

12.
邹天士  林绍欣 《淮海医药》2002,20(2):142-143
急性肺栓塞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国外肺栓塞 (PE)在肺部疾病的死因中居第 3位。能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的肺栓塞患者病死率约 7% ,而没有及时诊断的患者病死率高达 6 0 % [1 ] 。由此可见 ,早期正确诊断急性肺栓塞对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3年~ 2 0 0 0年 16例住院肺栓塞确诊病例 ,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 PE的认识 ,减少误诊和漏诊 ,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中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8~ 81岁 ,平均 4 7岁。1.2 诊断依据[1 ]   (1)有引起…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以往由于对肺栓塞这一诊断缺乏足够的重视 ,临床上常漏诊 ;另一方面 ,肺栓塞的一些临床表现极易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相混淆而致误诊。随着临床上对肺栓塞的重视和研究的日益深入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 ,肺栓塞在国内外是一常见病 ,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而且发病还呈上升趋势。大部分肺栓塞患者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 ,尸检资料表明 ,肺栓塞临床漏诊率为 80 % ,假阳性率为 6…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的检测对于肺栓塞疾病(PE)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肺栓塞组患者以及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31例肺栓塞组患者当中的12例高临床概率患者以及19例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31例肺栓塞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3.1±2.79)mg/L,其D-二聚体阳性率约为87.10%(27/31);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约为(0.8±1.10)mg/L,其D-二聚体阳性率约为30.65%(19/62);31例肺栓塞组患者与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的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的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循环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救治不到位或大块肺栓塞极易并发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意识和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救治病人成功率亦明显提高。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急性肺栓塞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因患者年龄超过80岁,且合并短期内缺血性中风病史,未行溶栓治疗,确诊后1 h死亡。8例均行抗凝治疗,疗程710 d,配合口服新抗凝片及华法林,疗程310 d,配合口服新抗凝片及华法林,疗程36个月。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应提高对PE的诊断意识,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才能早期诊断,提高诊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8例骨折后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诊断是治疗肺栓塞的关键,18例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94.4%.结论 对骨折后易合并肺栓塞,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肺栓塞在基层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降低漏、误诊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通过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的认知程度,提供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关检查,对确诊病例进行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定期随访井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收集该院3年间诊治肺栓塞病例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56.5岁.大面积肺栓塞17例,非大面积肺栓塞75例.其中外科5例、骨科5例、妇科7例、心内科7例、呼吸科68例.死亡4例(骨科2例,呼吸科2例).92例肺栓寒患者中,合并COPD 53例、冠心病26例、肿瘤11例、心律失常11例、肺炎8例、产后5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骨盆骨折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休克3例.结论 肺栓塞发病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肺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通过普及肺栓塞知识,制定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诊治流程,提高基层医院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肺栓塞(APE)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源性猝死.肺栓塞(PE)指内源性(静脉血栓)或外源性(空气、脂肪)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2],治疗、护理难度较大,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抢救成功率低,容易导致医疗纠纷[3].心内科护士应掌握APE的病因、临床预防及抢救知识,发生APE时及时发现并配合医师抢救,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2003-2009年本科收治的ACS并发APE患者78例的临床预防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肺栓塞的因子和临床特点进行率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PTE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8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37.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5%),肿瘤(33.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58%),冠心病(CHD)(14.81%),骨折(25%),感染性疾病(16.18%)等。合并较多的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0%),胸痛(70%),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10%)。结论 PTE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住院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手术、肿瘤、感染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