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皮静脉穿刺持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英璞 《护理学杂志》2004,19(21):36-36
将120例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持针方法穿刺,改进组采用新的持针法穿刺。结果改进组较传统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t=7.40,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X^2=4.36,P<0.05)。提示穿刺改进法可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制侧孔头皮针穿刺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侧孔头皮针和普通头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穿刺注射诺维本。比较注射后24h两组穿刺静脉外观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静脉组织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O.05)。结论 侧孔头皮针对静脉损伤小,组织修复快,可提高静脉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制侧孔头皮针穿刺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侧孔头皮针和普通头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穿刺注射诺维本.比较注射后24 h两组穿刺静脉外观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静脉组织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侧孔头皮针对静脉损伤小,组织修复快,可提高静脉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用于婴幼儿,是临床给药、给液的一条重途径.也是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作为急诊科护士,有效的静脉穿刺,是配合医生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标志,同时也是赢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1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人静脉内,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护生尽快掌握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我院采用头皮针软管作为血管模型供护生练习,收到很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两种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杨绍珍  刘红菊  林华  何玲 《护理学杂志》2002,17(10):767-767
患儿在严重腹泻、呕吐、循环障碍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常因血管塌陷,头皮静脉暴露困难,给穿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此类患儿采用改进方法进行穿刺,并与常规穿刺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肥胖儿头皮下脂肪厚,血管隐藏深,且有的患儿发质硬或头部皮肤发青,血管不易观察,给头皮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是临床护士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静脉穿刺法,可解决部分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体会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给药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利于治疗和抢救,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从2001年采用患儿头皮静脉置管,在穿刺、保留、封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抢救危重患儿、输注化疗药物、静脉营养、维持输液泵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及家属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因抓扯或躁动而造成针头移位,导致局部肿胀或针头滑脱而影响输液顺利进行,反复穿刺不仅给患儿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护理工作量和材料消耗。因此,头皮针固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新的固定方法,使头皮针固定方法得到不断改进。我们采用自制头皮针护罩在传统固定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总结一种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法即先慢后快法,介绍如下。方法:拔针前在针两侧绷紧皮肤,顺血管纵轴平行,向外缓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平行于静脉压住穿刺点(棉球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是皮肤穿孔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即可。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药液污染被褥和地面。  相似文献   

12.
郭少峰  金伟 《护理学杂志》2007,22(17):35-35
由于肥胖儿头皮下脂肪厚,血管隐藏深,且有的患儿发质硬或头部皮肤发青,血管不易观察,给头皮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3.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2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1],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制头皮针护罩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因抓扯或躁动而造成针头移位,导致局部肿胀或针头滑脱而影响输液顺利进行,反复穿刺不仅给患儿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护理工作量和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5.
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输液,不但可避免每天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恐惧,且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封管液的剂量及正确使用封管方法是决定留置时间和减少堵管的关键。鉴此,我们对120例新生儿进行了不同封管方法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为首选.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穿刺时因血管细小回血慢,易造成穿刺失败.我科采用对折头皮软管进针法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广泛应用,自1998年以来,我科对手术病人采用马来西亚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建立输液、输血通路,杜绝了因术中患者烦燥不安、改变体位、活动等造成的鼓针现象,不但保证了手术过程中输液、输血静脉通路,也避免了反复静脉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 患儿男,6岁,因“静脉穿刺后右额部搏动性团块5年”入院。患儿5年前在外院行头皮静脉注射时出现一淤血块,有搏动感,当时未引起注意,后逐渐缩小,并可见迂曲的血管,并逐渐增粗。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额部见搏动性团块,直径约8mm,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可见颞浅动脉增粗迂曲供血,额上静脉增粗,压迫颞浅动脉,团块及额上静脉消失。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为首选。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穿刺时因血管细小回血慢,易造成穿刺失败。我科采用对折头皮软管进针法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介绍如下。方法: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助手剃毛并按摩局部使欲穿刺的静脉显露,固定息儿头部。操作者消毒穿刺部位,排尽输液器内空气、关紧活塞。左手将头皮针的软管对折,使软管内形成负压,右手持针与头皮呈5°~15°角进针,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我院小儿心脏外科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