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围绕着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评估而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现实需求的科学的党政关系,是当前我国基层政府面l临的挑战,也是社会发展对政府的需求。云南省开远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中所提出和实施的以“大行政”为标志的领导管理保障体系,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理论上,地方政府投资能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对公共品的真实需求,但政绩工程的屡见不鲜构成对理论的反讽。决策是管理的第一步,为探究政绩工程屡禁不绝的原因,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SSP框架,对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决策行为的制度环境予以解析,揭示地方政府投资决策过程存在的系统性制度软约束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简要探讨问题成因和制度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巩固民主——对政治发展中“民主巩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而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又把这个目标神圣化。亨廷顿用戏剧性的语言描述了这场席卷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并认为它们象滚雪球般地蔓延开来。早在本世纪的60年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批判性分析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的体系缺失 ,提出建立指导政治改革经验性分析的中层理论的构想。鉴于中国政治改革渐进性与持续性的事实和特征 ,本文以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为基本范畴 ,试图构建政策过程的分析理论 ,使其能够运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性描述和理论概括 ,并能够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具体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利益关系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之间二元分割的问题.而且还必须面对国有部门与民营部门分割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双重变迁的30年.本文以修正的刘易斯模型证明,民营企业是30年来经济和制度"双重结构变迁"的支点,它担负着改变中国经济二元性的重任.要改造中国的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仅仅按经典发展理论主张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结构变迁,完善各种政策支持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进入壁垒、融资约束等问题,创造各种条件促进民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角度看,政策过程有三个研究途径:结构主义、行动者、自主性国家,分别可以从观点或立场、流派、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内部分歧等角度进行刻画。国内外对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看,或陷入一定误区,或缺少自觉。文章对政策过程研究途径的刻画,希望有助于从事经验政治研究的学者明确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研究政策过程的最佳理论框架的形成,有助于推进中国政策过程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假期里看了两本书,一本是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1818-1897)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另一本是英国当代历史学家约·罗伯茨(1935-)的《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禁想到这样的一个老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启蒙运动总是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们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发展变迁.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主线,就会抓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利益根源,对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四点规律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邓正来 《学术界》2006,(5):120-125
中国社会科学必须确定自身的自主性,必须在关系自身独立性的问题上拿出强硬的科学态度来,必须以各种制度化的学术生产和再生产机制的建构为前提。在我们充分肯定中国社会科学于“学在民间”这一路向上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还必须高度警省中国社会科学于“学在民间”这一路向上的发展运动在打破原有知识制度安排之时是否有可能自我建构起另一种极其封闭的知识制度安排,甚至这一知识制度安排本身便为某种非自主的取向所支配。因此,在我们凭靠“学在民间”运动追究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对这一运动本身方向的追究。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对一个新的学术时代的期盼了。  相似文献   

12.
社会层级结构是个新概念,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提出这一概念旨在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批判性反思框架.从政治哲学视野,社会层级结构是指在政治国家内部按照权力至上的方式形成的权力级别或权力阶梯,并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层级结构决定政治体制,分析大量"中国问题"的根源、走出制度依赖应深入到社会层级结构,通过以公正为核心理念合理确定权力边界从而改造不合理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对唯物史观在中国运用的丰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在方法论和研究对象上都有其不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中国的",但研究方法无疑应充分借鉴西方的新理论体系。考察传统中国经济与政治之关联,有一个绝佳领域,那就是传统中国的财政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史"的研究进路,借鉴相关政治理论、尤其是权力理论来研究政府权力这一要素如何"渗入"传统中国社会、如何影响其财政运行及经济变迁轨迹,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尝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间断平衡框架因揉合了政策过程的渐进式平衡与短期重大间断这两个关键变量,而能够同时对西方政策过程的渐变性和突变性进行合理、恰切的解释。为厘清该框架在中国政策情境下是否同样具有解释力及有效性,选用历史文献考察、纵向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1949年以来户籍政策变迁的过程进行详细梳理与总结,并运用间断平衡框架对这一政策变迁过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间断平衡框架与中国的政策变迁规律基本吻合,但基于西方政策实践的间断平衡框架在解释中国政策问题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决策机制层面,中国官方权威决策系统主导型与非官方决策系统参与型相结合的政策运行机制,有别于西方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互动型的运作模式;在决策的影响要素层面,中国社会组织、民众等行动者的参与也同西方利益集团和第三方议事机构的动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间断平衡框架的矫正意见,以期促进间断平衡框架的本土化,增强其在中国政策语境下的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