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在化学成分、药效和临床疗效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优化工艺制备中药配方颗粒剂可与汤剂相媲美,并有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报告和分析临床案例,强调突出不正确的中药汤剂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中药汤剂的正确服用方法及其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跟踪调查与对比分析,总结出中药汤剂正确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结论: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可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灵活掌握各种服药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诊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于2019年5-10月在北京市8家医院中医门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通过课题组编制的问卷对患者中药汤剂服用依从性进行评分.结果 共调查有汤剂服用经历或正在服用汤剂的患者296例.中药...  相似文献   

4.
汤剂传统后下法的不足及改进方法雷兰顿广东佛山市中医院528000中药汤剂由于能随证加减,服用后吸收块,疗效好,故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应用最多,最广的中药剂型之一。在制备汤剂时,需将某些芳香挥发性及有效成分受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易分解破坏的中药作后下处理。...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药的各种剂型中,汤剂因其可以随症加减,最适合中医辨证施治,故而应用广泛,成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汤剂系指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制剂,其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泛,且具有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中药汤剂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煎煮与服用方法,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寇惠蓉  邵思琴 《陕西中医》2011,32(8):1063-1064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认真分析多种汤剂处方的煎煮及服用方法。结果: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疾病,既要掌握好煎煮方法,又要掌握好服用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能充分适应辨证施治需要,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应用广泛。以往对中药汤剂研究集中在配伍、炮制及煎煮方面,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较少。中药汤剂使用依从性是治疗基础。中药汤剂使用存在非依从性现象。提高病人依从性:①注重汤剂抓取、制备简单化,改善汤剂外观,适当加入辅料改善口感。②注重汤剂服用、吸收方便性。加入某一种药物配伍以改善汤剂的外观和口感。③注重汤剂费用低廉、效果灵验。有效沟通医、药、病三者关系,及时地解释处方用药的原因和意义,耐心解答病人的咨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认真剖析不同中药处方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结果与结论:中药汤剂的服用既要掌握好煎煮的方法,还要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确保中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认真分析多种处方的煎煮及服用方法。结果与结论:服用中药汤剂既要掌握好煎煮方法,又要掌握好服用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根据病情合理服用汤剂是提高中药疗效的最后关键环节。本文就服用汤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及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根据病情合理服用汤剂是提高中药疗效的最后关键环节。本文就服用汤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及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巧如 《陕西中医》2011,32(5):614-615
目的:为中药汤剂的现代化和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对中药汤剂制备及中药饮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结论:现有的中药汤剂形式均存在许多不足,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汤剂的现代化是中医药界一直探讨的问题。用湿法粉碎法制备中药汤剂,有助于实现中药汤剂的现代化和中药饮片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正>1 冲剂的现状 我国中药冲剂首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发展于7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品种约有200余种,其中90年版《中国药典》和各册部标已收载了122种。中药冲剂做为汤剂的改革剂型既保留了汤剂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的缺点。它具有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贮存方便,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包装等特点。但它主要的缺点为浸膏与蔗糖之比蔗糖的比例很高。含糖量达80%—90%。不易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者,老年人服用。这一弊端将是阻碍中药冲剂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中药汤剂制备方法对煎药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中药汤剂制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位体积内总浸出物重量和微生物限度为观察指标,对直火加热、蒸汽加热和GNG中药抽出机三种中药汤剂制备方法对煎药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GNG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汤剂总固体含量较其他两种方法高(P〈0.05),GNG组汤剂样品中细菌数与霉菌数检出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采取GNG中药抽出机制备汤剂的质量优于直火加热和蒸汽加热,在临床应用中比较适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调配是汤剂制备的关键,汤剂调配质量的高低对中药治疗效果产生直接性影响。文章针对中药汤剂调配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中药汤剂调配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汤剂中药已悄然变化——剪开小包装袋,将已配好的颗粒状药粉加入热水,即可做为汤剂服用,目前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亿人次服用过这种新型中药。  相似文献   

17.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最基本的剂型,但汤剂的制备和保存是传统煎药方法的一大软肋,对患者随身携带、服用带来诸多不便。现代煎药机在密闭状态下煎药并采用无菌真空包装,不仅美观、卫生,而且方便病人携带和服用,深受广大患者的厚爱。但现代煎药机至今仍难以满足中药汤剂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特殊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长时间的煎药实践,针对现代煎药机的小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对中药汤剂药效的影响。方法:以八味地黄汤为例,以其煎煮的时间为变量,对汤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分析其药汁与药渣。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不同的煎煮时间所产生的药汁与药渣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不同,对照组药汁量为318mL,而观察组药汁则为282mL,且两种煎煮法所得的药渣在其颜色、气味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汤剂质量较好,合格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汤剂质量的合格率仅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必须根据中药成分的不同采取正确的煎煮方式与服用方式,从而实现中药汤剂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剂型之一,中医治疗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用药是因时、因地、因人、因证制宜,汤剂能充分体现这一原则。汤剂的疗效与药材的生产、采集,加工炮制、贮藏、调配、制备、服用方法都有很大关系。为了使中药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注意煎药的方法,煎煮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颗粒剂(冲剂)是近20年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贮及运输均较方便,其品种增加较快。为了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以宏扬,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不断改进制剂工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积极研究和开拓中药冲剂生产的新路。 1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现状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工序。根据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各有所异。但在大量生产中其过程一般为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对提取液常采用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获得清膏,将适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